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用于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20-07-02 07:12杨彩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实验组

杨彩云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山东临沂 276004)

急性脑血栓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 具有起病急、病程长、预后差、复发率与病死率高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有关文献报道[1],急性脑血栓部分患者经治疗后,虽能恢复其意识,但会遗留一些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的开展。 而早期康复护理的开展,则可有效降低该病致残率, 促使患者功能较快恢复,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为验证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护理中的实践价值, 现对该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75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展开研讨,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75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分组方法:抽签法。 病例详情:参照组共38 例,男女之比22:16,年龄47~78 岁,平均年龄(65.34±2.57)岁;实验组共 37 例,男女之比 20:17, 年龄 48~79 岁, 平均年龄 (65.47±2.35)岁;经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如下: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病情监测、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

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 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操作如下:(1)体位护理: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合理摆放舒适体位,以提高患者舒适度,防控压疮的出现。 指导家属正确摆放患者体位, 告知其每隔2 h 更换1 次体位,以提升家属护理技能,保证护理的全面性。 (2)被动运动: 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原则按摩患者患肢,以改善其患肢血液循环,防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压疮等情况的发生。 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帮助其开展被动活动,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促进其运动功能较快恢复。 (3)肢体活动:鼓励患者开展健肢运动,如肩关节旋转与外伸、体位变换、健肢关节活动等,以带动患肢活动,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活动期间,应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及承受情况,合理选择运动强度,以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4)语言听力锻炼:予以患者说、听、读、写等训练,可借助听收音机、看电视等方式来开展训练,1 h/d。 对于丧失语言功能患者,可进行口型与发音指导, 鼓励其积极与他人展开交流,以增强其记忆力。 (5)站立训练:患者病后5 d,开展步行锻炼,先选取好坐位,为患者找寻支撑,之后进行站立练习、原地踏步及行走,首次训练时间应控制为5 min,往后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及承受能力,适当增加运动量及时间。 (6)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独自进行刷牙、洗脸、梳头、穿衣等训练,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上肢运动锻炼。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情况。 利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价患者运动功能。 该项量表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好。

(2)观察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 通过生活质量量表(sf-30)[2],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项量表分值范围为0~100 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 21.0 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利用 t 值检验计量资料(),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情况对比

护理前,两组Fugl-Meyer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与参照组相比, 实验组Fugl-Meyer 评分显著较低,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 Fugl-Meyer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 Fugl-Meyer 评分对比[(),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 P 值参照组(n=38)实验组(n=37)t 值P 值62.41±6.87 61.98±7.23 0.273 0.393 71.85±5.34 89.66±5.21 15.098 0.000 6.861 19.644 0.000 0.000

2.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sf-36 评分明显较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 sf-36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理后 sf-36 评分对比[(),分]

组别 精神领域 生理功能 角色情绪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参照组(n=38)实验组(n=37)t 值P 值72.35±6.14 85.67±5.71 10.047 0.000 69.85±5.78 82.36±4.96 10.388 0.000 68.57±6.24 86.34±4.67 14.420 0.000 70.34±5.68 87.61±4.62 14.918 0.000 68.21±5.67 80.34±4.18 10.891 0.000

3 讨论

康复护理是跟随康复医学的发展与演变而形成的,其目的为强化患者残余功能,恢复其生活技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康复护理虽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目前已得到国内较多学者的认可与肯定,并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所获取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急性脑血栓多伴有语言功能障碍、 行动不便、手脚麻痹等症状, 常规护理方式虽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但无法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较快康复,这导致部分患者治疗后会遗留后遗症,不利于其未来生活的良好开展[3]。 而早期康复护理,可对患者损伤功能进行锻炼,尽可能减少该病的危害性,促进患者运动功能较快恢复,并能有效减少治疗后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好实践价值。 另外,早期康复护理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强化护理效果,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该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与参照组相比, 明显较好,这提示早期康复护理的开展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 显著较高,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实践,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血栓康复实验组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