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梅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子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出现了极大的不均衡,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扩大,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中生活和接受教育。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特殊群体。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容易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6~16岁之间,正是情感、品质、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缺席,使孩子失去了生活向导,极易产生一种被冷落甚至被抛弃的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医学临床上多有分离焦虑、社交恐惧等表现,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长期的焦虑、紧张使孩子极易形成孤僻、内向、自卑、敏感、多疑、逆反的心理倾向。
(二)行为习惯比较差
一方面,留守儿童家长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很多家长有着“读书无用论”“树大自然直”的滞后思想,还有家长认为孩子已经上学,教育孩子就自然转给了学校、教师。这些想法使他们对孩子的言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也不对孩子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孩子交给家中老人照顾的,隔代老人对孩子只是“照顾”,而疏于“教育”,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在孩子心智极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的情况下,孩子就会表现出自由散漫、待人冷漠等状况。在家中,生活自理能力差,易拖拉懒散。学校中纪律涣散、不完成作业,难教育。并且易受不良诱惑,出现交友不慎、沉迷网络等现象。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浅析
美国教育学家泰曼.约翰逊说过:“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寓意显而易见,家庭教育胜过其他一切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关乎孩子终生,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人才构建和储备也有重要的意义。留守儿童家长即使在外地打工,也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深刻说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家长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培养社会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为孩子的发展掌好舵。
(二)家长加强对孩子的行为教育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庭氛围是指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出来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潜在教育因素,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家庭心理氛围,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家庭中父母恩爱,尊老爱幼,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就会营造出轻松、愉悦、民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就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孩子就会自信、阳光、待人宽容、做事积极。
2.加强沟通。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家长掌握沟通技巧,俯下身子与孩子建立平等、信任的朋友关系,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可以在每周基本固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视频通话,进行沟通,使孩子的情感得到及时倾诉,问题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从而使孩子感受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们的关爱不曾离开。这样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以讲述父母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信任的亲子沟通,让教育更轻松。
3.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家长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以及价值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认同并模仿他们的行为。想让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家长就要以什么样的状态给孩子做示范。生活中,你孝敬老人,孩子才可能孝敬你;你工作不顺时的坚持,会影响孩子在挫折面前不屈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用自己正确的行动去影响孩子,用自己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其次,要制定行为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无小事,“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家长和孩子要共同制定規则,用规则约束行为。同时,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关注和及时表扬,对触犯原则的事也绝不姑息迁就,让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养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注:本文为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zxyb05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梅,王小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