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06-30 06:47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张家景文泽学校王香林
亚太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正方体例题生活化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张家景文泽学校 王香林

小学数学是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教学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学好数学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更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数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深刻地了解和利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就地取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主动学习数学,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教学环境生活化,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然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从而更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学好数学并且能够应用数学知识的目标,优化课堂、创设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很重要。高效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面对问题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生活化学习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生活问题情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贴近生活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主动学习和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将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类似生活环境中学到知识,简化了数学学习过程,改变了数学学习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生活物品或者学生的学习用品等来引导学生认识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以及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区别,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指出讲台、课桌、粉笔盒、魔方、文具盒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后分别请学生说出它们是什么样的形状,如有的学生说“讲台、课桌、文具盒是长方体”,有的学生则说“魔方、粉笔盒属于正方体”。然后,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分别指出这些物体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别,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有学生的就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相同”,有的学生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条数等相同”,有的学生则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形状的大小关系不同”,还有的学生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长度关系不同”。如此,教师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了学生在实物观察中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效深化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认知,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例题生活化,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例题能够把数学知识充分体现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例题很多都有着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所以学生在学习这些生活化的例题时,不但需要严谨、缜密的数学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要有处理好现实生活和数学理论知识之间的思维关系。因为这些具有数学思维的例题很容易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阻碍。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就发现很多学生在解答生活化的例题时,存在无法解读例题、不能正确解答例题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意识和应变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进行例题讲解时就地取材,重视数学教学例题生活化,引导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实践生活化,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数学理论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总结,而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往往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进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来帮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可能用到小数加法或者减法的地方,如:“小明的妈妈去菜市场买菜,买了4 斤西红柿,一共花了20 元,那么西红柿多少钱一斤?芹菜的价格是2 元一斤,如果把20 元都用来买芹菜可以买多少斤?”这样,学生通过寻找问题中的因数和倍数,就能直接解决生活实践的问题,得出“西红柿是5 元钱一斤,如果买芹菜的话可以买10 斤”的答案。其中2 和4是本题中的20 的因数,20 则是2、4、10 的倍数。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实践问题:“某个超市的玩具柜中变形金刚的价格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同时还是5 的倍数,请问变形金刚的价格最低是多少元?如果变形金刚的价格不超过100 元,会有哪几种价格?”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上述问题,比如上述问题是和因数有关还是和倍数有关,是求最大公约数还是求最小公倍数。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使他们明白上述生活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可以这样计算:2×3×5=30,因此变形金刚的价格最低是30 元。第二个问题不超过100 元的价格,则分别可能是30、60、90 三种情况。这样,教师通过出示生活化的实践问题,而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就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总之,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数学知识实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场景,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能够让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为生活提供很多帮助。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积极联系实际生活,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其次,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恰当引入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最后,导入生活化的实践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学习并积极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正方体例题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给正方体涂色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多少个小正方体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数小正方体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拼正方体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