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秦丰
七和弦解决理论在听觉训练中的应用
●姜秦丰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通过对乐理中七和弦解决部分内容的深入挖掘,可以最大程度地为其在听觉训练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看似相当复杂的七和弦解决听辨却和最简单的级进旋律音程进行存在关联,看似较难掌握的单个七和弦听辨其实可以从“更加复杂的”七和弦解决的听觉经验中找到突破口。把和弦的结构与其调式属性密切结合起来,对听觉实践产生良性的影响。
七和弦解决;单个七和弦听辨;声部进行
七和弦的听辨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和声听觉教学中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通常是先引入概念-熟悉结构-构唱练习-听辨练习模式,学程相对较长而效果事倍功半,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进步相对缓慢。而“七和弦解决”内容作为乐理课程的一个知识点本身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对应的专门的听觉训练一般被忽略或不成体系,往往只是后面和声连接练习中的一个普通环节。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独辟蹊径,总结了一套利用“七和弦解决”听觉训练环节顺利掌握各种七和弦的听辨的新方法,希望对视唱练耳教学水平提高有所贡献。
在进行听觉训练之前,应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但这里的理论问题和乐理课程相比需要更加详尽细化,其包含的具体内容和侧重略有不同。
(一)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组合与排列
属七和弦指以属音为根音的七和弦,标记为V7,其所包含的音级组合为V、VII、II、IV等音级。这个组合有24种排列,但是对于阶段性训练目标的具体需要,暂只需熟悉其密集排列4四种不同的排列(为了描述和阅读方便,以下用阿拉伯数字代替罗马数字):5 7 2 4,7 2 4 5,2 4 5 7,4 5 7 2。
(二)属七和弦的旋律位置、排列及和弦位置的关系
旋律位置为7时,排列为2 4 5 7,属三四和弦-大小三四。
旋律位置为2时,排列为4 5 7 2,属二和弦-大小二。
旋律位置为4时,排列为5 7 2 4,属七和弦-大小七。
旋律位置为5时,排列为7 2 4 5,属五六和弦-大小五六。
(三)构成属七和弦的四个音级分别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首先搞清楚“解决”的概念:从不稳定音级进行到稳定音级的过程,叫做解决。具体到属七和弦,其中V在做低音时要“解决”到主音,这是一个“上四下五”的进行,V不做低音时,则不需要解决,即V-V,保持。VII上行小二度解决到主音,II下行大二度到主音,IV下行小二度到III,但这只是在大调中的表现,而在小调中,IV-III是一个下行大二度的进行,在训练的初期可以把范围限定在大调中,暂不涉及到小调。
反过来说,上行小二度一定是VII-I的进行;保持不动则是V-V;下行大二度是II-I,而下行小二度是IV-III的进行。
以下,我们把以上关联整体倒过来顺一下:
旋律声部上行小二度是VII-I的进行,所以属七和弦的旋律音是VII,其密集排列应为2 4 5 7,属三四和弦-大小三四;
旋律声部保持不变是V-V的进行,属七和弦旋律是V,其具体排列为7 2 4 5,属五六和弦-大小五六;
旋律声部下行小二度,是IV-III的进行,属七和弦旋律位置是IV,具体排列为5 7 2 4,属七和弦-大小七;
旋律声部下行大二度,是II-I的进行,其中属七和弦旋律位置是II,具体排列为4 5 7 2,属二和弦-大小二和弦。
属七和弦各种位置的解决与旋律进行对照表
七和弦位置低音位置排列方式七和弦旋律位置旋律进行旋律进行描述 属七/大小七根音5 7 2 4IVIV-III下行小二度 属五六/大小五六三音7 2 4 5VV-V保持不变 属三四/大小三四五音2 4 5 7VIIVII-I上行小二度 属二/大小二七音4 5 7 2IIII-I下行大二度
上表中的每行中从左至右是乐理习题常见题型的思维过程,反之自右至左是听辨的思维过程。最初,即使是基础很弱的学生也能凭听觉对最后一列的情况进行区分。所以,最基本的七和弦解决听辨过程就是对其旋律进行方式进行听辨的过程。
理论问题厘清之后,就可以进入听觉实践的第一阶段:注意旋律声部的进行,听辨属七和弦的解决。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旋律声部音程进行属七和弦位置的区分。
这个阶段的具体训练目标是:
(一)准确分辨属七和弦的具体位置。
(二)能够区分大小调。
教师以随机的顺序在所有大调上弹奏属七和弦各种位置的解决,要求学生听属七和弦的解决,把注意力放在最明显的旋律声部,学生根据前文提到的逆向思维过程,确定属七和弦的具体位置。即根据听到的旋律声部进行方式确定其级数,进而确定属七和弦组合此时的具体排列,得出属七和弦的具体位置的结论。教师在弹奏连接时应适当强调旋律声部的力度,以引导学生能够注意到旋律进行,可以在单纯的“柱式”和弦织体中强调旋律音,也可以变为以旋律音进行为一个独立声部的先出旋律再出其他和音的织体进行强调。
在引入小调属七和弦解决听辨训练内容时,属七和弦七音解决方式是下行大二度,这和II-I的大二度进行似乎产生了无法区分的情况。即使仅仅在大调的范围内练习,也不能排除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区分大小二度的能力,仅仅只能确定是下行进行,这就造成了属七和弦和属二和弦区分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再注意一下低音声部的进行,属二解决时低音声部和高音构成平行进行,而属七和弦的低音是上四下五的跳进;还可以根据主和弦的形态进行分析:属二和弦解决到的主和弦是一个六和弦,而属七和弦解决后的主和弦其实是两个音的音程,音响效果要单薄很多。最后旋律声部即使都是大二度,II-I的I是一个最稳定的主音,而IV-III的III虽然是稳定音级,但其稳定程度远不及主音,见下表。
类别/项目低音声部进行主和弦形态主和弦旋律位置 属七/大小七四五度跳进两个音II-I的I是最稳定的主音 属二/大小二下行二度三个音IV-III的III不及主音稳定
如果能够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正确区分属二和属七,还应让他们再体验其它两个角度,逐渐建立正确的关联,如听到了低音是四五度跳进,那么后面的主和弦一定是两个音,其旋律位置是不及主音稳定的III级音;如果感觉到后面的主和弦是三个音,则低音进行是下行二度,其旋律位置是最稳定的主音。“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直接的,另外两个因素就是逻辑思维过程,强调这种关联就是为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提供充分的条件,联动产生联觉,使原先需要逻辑推理才能得出的认识变成直觉。
按照这个思路,随着训练的深入,教师具体提问角度可以有以下几种变化:
1.说出并模唱出低音声部进行方式(选项包括上行小二度/下行二度/四五度跳进等)。
由于学生对低音声部注意能力的缺乏,最初这样的问题可能不易答对,但是可以适当启发:只要能够听对高音的进行,那么低音的进行就可以根据逻辑关系得出结论。如高音声部上行小二度,则高音是VII,那么自下而上的排列就是2 4 5 7,低音当然就是下行大二度了。逐渐要训练到完全忘掉逻辑,能够直接感知的程度。
2.说出外声部的进行方式(平行/反向/斜向进行/低音跳进等)。
首先要阐明四种进行方式的概念。其中反向、斜向进行可以只依靠旋律进行这一个线索进行判断,而其它两个可能更多需要纯粹听觉进行判断。这是发展学生对注意范围的扩大的一种训练,能够同时注意到两个线条。
3.唱出内声部的进行(上行/下行/保持等)。
直接注意到内声部的进行并准确地模唱出来难度较大,一个音可以根据对属七和弦位置的判断后,从低音或高音按照音程关系唱出来,第二个音可以凭解决的规律进行干预。下行是大二度还是小二度需要凭听觉唱出来。
4.主和弦旋律位置的稳定程度(旋律位置是主音/中音/属音等)。
可以即兴弹奏一些简单的旋律的终止式,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得到完全满足的完全终止,还是不能收束的不完满终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最后浓缩在一个和弦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的判断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可能开始仍然需要间接的思维过程的缓慢积累。
5.说出并模唱出主和弦的形态(不完全的三和弦/五度三和弦/八度三和弦/六度六和弦等)。需要建立“主和弦形态”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训练确立对其音响特点的听觉把握能力。
这些提问角度的变化既避免了重复练习的枯燥,又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对低音声部的随意注意能力、建立对大小三和弦(主和弦)的旋律位置稳定程度的认识并对大小三和弦的形态、听辨产生良好的影响。
大小调的区分本质上就是区分主和弦的大小。对于尚未掌握大小三和弦听辨能力的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但是如果能够区分旋律大小二度音程,则还有弥补这个弱点的机会。大小调的唯一确定的区别要害在于III级音,IV-III在大调中是小二度,在小调中是大二度,IV在旋律位置是属七和弦原位(谱例1a),在低音位置是属二和弦(谱例1b),这里的二度进行处于外声部,易于把握;而属五六和弦(谱例1c)、属三四和弦(谱例1d)的解决中IV-III处于内声部位置,难度较大。具体方法可以参考前文“提问角度3”中所述。
谱例1:
这样做是用对旋律大小二度的区分能力弥补对大小三和弦不能准确区分的弱点,对于熟谙大小调(大小三和弦)色彩的学生来说完全不需要。
如果对学生的大小调区分能力信心仍有不足,可以对训练计划做一些调整:把范围限定在大调内更长一段时间进行训练,使学生形成更加牢固的听觉思维定势,这样,当引入小调时,当主和弦弹奏出来时,学生明显会感到有些“出乎意料”,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这是解决到小调的色彩,这样对大小调色彩的区分能力就可能会顺利地建立起来。
在基本掌握使用解决过程推导属七和弦位置以后,正确率和判断速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就可以进入属七和弦听觉训练的第二阶段了。教师可以在弹奏解决时有意识适当延迟主和弦的出现,学生们或多或少会自然而然产生解决的“预感”,个别活跃的学生甚至会抢先唱出解决的旋律声部进行。这时有组织地训练学生单个属七和弦时机已经接近成熟,可以预先告诉学生,老师将会有意识地延迟弹奏解决的主和弦,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地想象解决的声部进行方向。再次重申旋律解决的几种形态:上行、不变、下行大二度、下行小二度等。其中上行最容易掌握,而不变会较晚掌握,因为最初学生往往会忘记还有“不变”这种方式,会把不变唱成上行,这是因为他们其实感受到了低音声部的上行倾向,但是没有注意到是低音而不是高音,从而错当成高音唱出来了,再经过几次强化练习就会顺利解决。感受到下行解决时又会遇到区分II-I和IV-III的问题,这时仍然按照之前的补充方法如低音进行预估、解决到的稳定音级稳定程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正确结论。如果仍不能正确预感解决方向,说明时机尚未成熟,需要继续完整弹奏解决训练的积累。根据笔者课堂教学实践观察,所谓的积累阶段确实并不漫长。换一种角度,不要只是练习高音声部的解决趋势,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低音声部,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回答的仍然只是属七和弦的位置,可以有意识让他们回答“大小”多少,而不是“属”多少。把注意力从和声功能连接转移到单个和弦结构上来。
在每个人的听觉经验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解决”的听觉经验,如在乐曲终止处到主音的倾向预感,不过这些感受是零碎的,在七和弦解决的训练中,这些感觉被系统地组织起来,并积极地运用到听觉实践中。
在初步获得属七和弦听辨能力的同时,一定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模唱”训练。此时的模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模仿”,而是一种理性的再现,在已经明白听到的和弦的正确音程组成,其实是带有构唱性质的模仿,是理解以后的表达,而不是在模仿再现中逐渐理解。
不但要能够模仿属七和弦,还应能够唱出后面没有弹出来的主和弦,这样能够更好地梳理我们的和弦解决的完整听觉能力。
在和声听觉训练中,低音声部的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和声进行中每个和声功能具体位置的确定是以低音位置为依据的。而在初期的听觉学习中,低音声部其实是一个难点内容。为了能够迅速掌握属七和弦的位置,我们选择了在第一阶段主要对旋律声部进行注意为主,低音声部进行为辅的策略,而当这一目的达到后,我们需要回头对低音声部的掌握展开训练。
当我们能够正确判断属七和弦位置后,可以对其低音声部的进行进行推测,而在密集排列的进行中,属七的低音进行是上四下五,属五六解决的低音进行是上行小二度,属三四解决的低音进行是下行大二度,属二解决的低音进行是下行二度。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高音进行得知低音进行的方式,进而抓住低音进行,达到顺利掌握低音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对低音的有效注意。
在这个阶段,教师弹奏完整的七和弦解决,要求学生回答七和弦的位置,并正确模唱其低音进行。由于从理性上可以正确确定低音进行的走向,所以对低音音准的把握难度降低了许多。如属七和弦,低音进行是上四下五,而主和弦只有两个音,低音较易于把握,前面的属音也就不难唱准了。属五六的解决中,高-低声部构成的外声部进行构成了“斜向进行”,再如属三四解决,低音是下行大二度,那么根据这个进行方向确定低音音准并唱出来就不难了。属二解决时,外声部构成平行六度下行。
能够唱准低音进行意义重大,因为之后进行的各种四声部和声连接听写需要对低音进行有听觉辨认能力,否则就会非常困难。在单个的开放或混合排列和弦中,不能再以旋律进行作为七和弦位置确定的依据了,而是必须以低音进行为准了。
我们从密集排列的七和弦解决听辨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低音模唱能力,然后用于开放或混合排列的七和弦位置听辨中去。从而获得了开放排列七和弦听辨的听觉能力。
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中,小小七和弦一般是自然大调的II级和弦,标记为II7,在诸多七和弦中,属于一个相对“安静”“静止”的和弦,其音程组成包含了两个纯五度,只有一个小七度的不协和音程,从协和程度角度讲,属于最协和的七和弦,又因为包含了调式中最稳定的主音,因此又是最稳定的七和弦。由于存在这些特性,所以从模唱角度讲,它也是模唱难度最小的七和弦。
易于模唱,意味着易于被“捕获”,我们可以比较轻松地通过纵向结构的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听辨。同时,它特殊的、相对静止的表现让我们很容易对其色彩进行确认,然后在准确模唱的基础上进行位置的分辨。
小小七和弦及其转位包含一个大三度、一个大二度、两个小三度;如果通过模唱发现第一个音程是大二度则一定是小小二和弦,如果第一个音程是大三度则一定是小小五六和弦,如果是小三度则需继续确定第二个音程是大二度还是大三度,大二度就是小小三四和弦,大三度就是原位小小七和弦。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小小七和弦似乎没有必要通过解决进行掌握。在调式中,小小七和弦主要是做自然大调II级和弦,各种基本乐理教材在七和弦解决章节的内容编排上都讲到了属七、导七和弦的解决,唯独没有提到小小七和弦。这是因为在和声学中,小小七和弦的大概率用法不直接进行到主和弦,更加广泛使用的是用在完全进行中,作为属功能的一个预备,对下属功能的复杂化作用。小小七和弦直接进行到主和弦属于变格进行范畴,也可以拿这个和其它两个和弦的正格进行做一个比较。
减小七和弦(又名“半减七和弦”)在自然大调中,充当导七和弦中的“小导七和弦”,标记为viiø₇。
viiø₇和弦的音级组合包含了调式的所有不稳定音级,其中II级音的解决在和声学意义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只要II在VI的下方,则必须上行解决,否则就会和必须下行解决的VI级音构成平行五度。反之,II在VI的上方时则可上可下,没有限制。[1](P5)在一般的基本乐理教材中,为了易于掌握,就简单地只介绍了上行解决的情形。
那么在学习掌握小导七和弦听辨学习的初期,我们也选择一律上行的设定。与属七和弦的基本理论类似,这里也有类似的“组合”及“四种排列”及其位置名称的知识点。
VII-II-IV-VI,导七,解决到I-III-III-V,外声部从小七度反向收缩至纯五度,解决到的主和弦是纯五度原位大三和弦。
II-IV-VI-VII,导五六,解决到III-III-V-I,外声部六度平行上行,主和弦是大六和弦。
IV-VI-VII-II,导三四,解决到III-V-I-III,外声部从六度反向扩张至纯八度,主和弦是一个八度大六和弦。
VI-VII-II-IV,导二,解决到V-I-III-III,外声部六度平行下行,主和弦是大四六和弦。
谱例2:
谱例2中第一行为属七和弦解决的外声部进行,第二行为导七和弦解决的外声部进行。属三四和导三四非常相似:都是反向进行到八度,不同之处是属三四解决时的旋律声部进行为小二度,而导三四则是大二度;属三四解决到原位主和弦,而导三四解决到大六和弦。属七和弦的第三转位解决到第一转位的主和弦,导七和弦原位解决到原位主和弦,第一、第二转位解决到主六和弦,第三转位解决到主和弦第二转位。
小导七和弦解决的训练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导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集中练习,答案为四个选项,高音声部大二度下行时,低音声部上行,小二度下行,低音声部与其平行下行;高音声部小二度上行时,低音声部进行方向与其平行,高音声部大二度上行时,低音声部为反向的下行。所以也可以换角度提问,如“高音进行是半音进行还是全音进行?”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同时注意到低音声部及其的进行。学生可以从只会判断大小二度发展到可以据此掌握减小七和弦的位置,也可以以外声部进行形式掌握减小七和弦位置听辨能力进而获得大小二度分辨能力。
第二阶段,与属七和弦听辨类似,可以灵活改变提问角度,如低音声部进行、外声部声部进行、主和弦旋律位置的稳定程度、主和弦的具体形态等。此处的主和弦都是大三和弦,但是导七和弦从原位到第三转位分别解决到大三和弦、大六和弦、八度大六和弦、大四六和弦。
进入属七和弦-导七和弦解决的混合练习(答案为八个选项)。导七和弦解决听辨的专门练习由于旋律声部各有特点,因此较易于分辨。进入混合练习后,如果暂时未能获得起明确区分两种和弦不同色彩的能力,仅凭大致的外声部进行方式,很可能无法区分第二、第三转位解决究竟是属还是导。这时应抓住属三四旋律向上小二度解决,而导三四是大二度,属二旋律向下大二度,而导二是小二度。通过这个练习,具备区分旋律大小二度的学生渐渐可以获得大小七和弦与减小七和弦的色彩区分能力,原本对色彩区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强化对大小二度的辨别能力。当然,两者都比较弱的,可以尝试对解决到的主和弦旋律位置进行稳定程度的评估,如果还是困难,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后面的主和弦,根据下面两个声部的音程度数思考主和弦是六和弦还是四六和弦:属二解决到主六和弦,而导二解决到大四六和弦。
整个听辨过程能够顺利运行之后,应该适时进行减小七和弦的构唱性模唱,加深对色彩特点的理解。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单个和弦听辨的训练,也就是能够对导七和弦解决建立系统的“预感”能力。模唱的变化练习形式有:唱出和弦中的大三度、唱出和弦中的大二度等。这两个练习将会在减小七和弦与减减七和弦的听辨中发挥作用。
减减七和弦存在于和声调式,是调式的导七和弦,为了区别于减小七和弦,被称作“减导七和弦”,标记为vii°₇。
任何一个减减七原位和弦,通过其中一个或多个等音转换,都可以变成其等和弦,这意味着听到一个单个的减七和弦时是无法确定其调性归属的,也不具备某一种位置的意义。所以听到一个这样的和弦,我们可以说它是减减七和弦的任意一种位置,一般就说减七和弦。减减七和弦把一个纯八度平分成四个小三度,所以单个的减七和弦没有确定的指向性,四个音级都可以作为导音,因此会有四个主音,不过在具体的某个调性中,则是很明确的。解决的原则和小导七和弦相同。
最好在引入减减七和弦之前,把单个的减小七和弦已经掌握地比较到位,然后再把减七和弦色彩引入混合听辨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其不协和与调性解决方向的模糊性作为其依据,以区分于减小七和弦的解决。
如果在尚未完全掌握减小七和弦位置听辨能力时引入,应该注意到原位导七和弦调式VI级音在旋律声部,而第三转位导七和弦VI级音在低音声部,减导七中VI-V是小二度音程(如谱例3之b、c),小导七和弦中则是大二度(如谱例3之a、d)。
谱例3:
不过,在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中,VI-V的进行被隐藏到了内声部,对学生捕捉其进行造成了一定困难。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区分:
1.在平行上行的声部进行方式(导五六)被确定后,如果要区分减小和减减,可以听辨上两个声部(即女高-女中)构成的音程:大二度就是减小,增二度(非大二度)就是减减(如谱例3之e);反向扩张到八度的进行方式(导三四)被确定后,把注意力放在下面两个声部(男低-男高)构成的音程:大三度就是减小(如谱例3之f),小三度就是减减(减减七和弦不存在大三度)。
2.导七和弦的第二、第三转位都解决到主六和弦,因此,低音上方紧邻调式的属音,注意属音前面的VI级音到属音的二度音程。
另外还有一个信息最好明确:小导七和弦只用在自然大调,而减导七和弦除了大调中使用,小调也是使用的,也就是说,如果解决后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则前面的导七和弦一定是减导七和弦,大三和弦则不一定。
至此,可以相对顺利地掌握四种七和弦的听辨能力了。
除了课堂上教师直接弹奏各种进行,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键盘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键盘练习会更加直观、直接和具体,对听觉经验的有效积累产生较大帮助。相比乐理习题和听写,键盘实践的反馈更加直接。比较粗浅的看法是把写出来的弹出来就是键盘练习了,但实际上还是有所不同。应展开各种题型的键盘练习。
题型1:在任意音高或指定音高上弹奏指定的某种位置的某种类别的七和弦,并解决。这种题型自始至终看起来没有提问进行的所属调性,但是调性问题是存在的,必须要遵循调性的规范,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两种做法:一个是偏重调性观念,如“以d为低音构成属五六和弦并解决”,属五六和弦的排列组合是7 2 4 5,所以是三度、三度、二度,以d为低音就是re-fa-la-si,d是VII级音,则主音为bE,三个降号,所以属五六实际上是re-fa-bla-bsi,解决到的1 1 3 5即bmi-bmi-sol-bsi。偏重音程结构的方法是,属五六就是大小五六,结构是小三度-小三度-大二度,所以是re-fa-bla-bsi,这几个音分别是7 2 4 5,7到1是小二度,所解决到的主和弦是一个大三和弦,所以解决到的1 1 3 5即bmi-bmi-sol-bsi。
以上两种都可以解决到同主音小调。
题型2:按照指定的标记弹奏。如d小调:vii°₇- i。快速找到构成导七的“7 2 4 6”,并且要符合减减七和弦的结构。与“题型1”不同的是,这种题目只有唯一的答案。
题型3:指定旋律进行,即兴弹奏七和弦解决的和声进行。根据旋律进行的特点进行编配,如指定的旋律进行为mi-fa,根据解决的规律,上行小二度是VII-I的进行时,有两种情况:2 4 5 7和2 4 6 7,也就是属七和导七两类五种解决;还有小调II-III也是半音进行:
谱例4:
当然这种题型也可以扩展为指定低音声部的进行、指定外声部的进行等。
题型4:指定主和弦,即兴弹奏七和弦解决的和声进行。各种七和弦不同的位置所解决到的主和弦都有不同的形态。
七和弦主和弦的形态 属七和弦不完全的主和弦 属五六和弦重复根音的五度原位和弦 属三四和弦八度重复根音的原位和弦 属二和弦重复根音的六度六和弦 导七和弦重复三音的五度三和弦 导五六和弦重复三音的六度三和弦 导三四和弦八度重复三音的六和弦 导二和弦重复三音的六度四六和弦
如谱例5,第一列是各种形态的主和弦,第二列是解决到该主和弦的属七和弦,第三列是解决到该主和弦的小导七和弦,第三列是解决到该主和弦的减导七和弦。
在大调式中主和弦是大三和弦:
谱例5:
如谱例6,在小调式中主和弦是小三和弦:
以上题型也可以是书面习题,或者以书面习题形式写出来之后弹出来。不过,真正意义上的键盘练习应该是无需写出来却可以直接弹奏的即兴演奏,而且有其特殊的训练方法,比如减七和弦的解决,如#sol-si-re-fa,其原位形式的解决是将其外声部构成的减七度进行反向收缩半音进行到纯五度,然后在里面添加一个三度音成为大调或小调主和弦。如果视为第一转位则是#sol-si-re-#mi,实际上在键盘上并不需要立刻完全清楚每个音级的准确唱名,弹下去的减七和弦可以被视为减七和弦的任何一种位置,每个相邻音级之间可以是小三度也可以被视为增二度,第一转位就是最上面两个音是增二度,增二度就是减七度的转位,减七度反向收缩进行到纯五度,反之增二度就反向扩张进行到纯四度音程,然后从纯四度音程的下方音向下加一个三度音成为六和弦(小三度是大调,大三度是小调)。第二转位把弹下去的减七和弦中间两个音级视为增二度,反向扩张进行到纯四度音程,然后在这个音程上方音向上添加一个三度音程(大三度是大调,小三度是小调),下方音添加一个三度音程成为一个重复三音的主和弦,添加的两个三度音构成纯八度关系。第三转位将减七和弦下方两个音视为增二度,反向扩张进行到纯四度音程,然后在这个音程上方音向上添加一个三度音程(大三度是大调,小三度是小调)。这些描述比较冗长,但是道理很容易讲明白。事实证明,这样的键盘练习效率很高,比写出来后视奏或者内心按照书写过程思考之后弹出来直接的多。
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在训练七和弦时,有些过于偏重单个和弦的纵向音程结构分析,忽略了横向功能连接的角度。一味强调模唱和弦、按照音程结构构唱各种位置的和弦,在课堂集体教学中事倍功半,这个瓶颈期较难超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有效掌握七和弦的听辨。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倚重调式音级稳定性、倾向性为切入点而进行系统引导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2](P19)这种遵循了“部分-整体”“整体-部分”认识方法的训练思路可以使更多学生顺利地掌握七和弦的听辨能力。完成从只能拨动“四两”到能够撬动“千斤”的嬗变。
[1](俄)伊·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蒋维民,周温玉.实用练耳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J607
A
1003-1499-(2020)01-0122-08
姜秦丰(1970~),男,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
陕西省教育厅2018 年度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视唱练耳教学新形式的探索与实践”(编号:18JK0686)研究研究成果。
2020-02-06
责任编辑 春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