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莹
摘要:对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地理学科生活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地理课程的接纳程度。本文主要分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对策。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强调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地理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地理生活化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地理学科综合素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地理教学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其教学知识过于独立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存在一种陌生感,不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所学内容,在学习中会形成枯燥无聊的心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情境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没有实现所学知识间的联系,新旧知识存在连接不够紧密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遗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到的新型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导入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从而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升入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地理学科,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等,同时由于不同学生在接纳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上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很难入门的问题,因此导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无法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而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最大化消除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本身的陌生感,提高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加积极投入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运用地理专业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3、推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优化建议
3.1加强地理知识和生活间的联系
要推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进行优化,教师要注重把握连接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的点,从而加强地理知识和生活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在解释一些地理学科中的现象或者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作为案例,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也能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解释相关知识点。在课前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例如对于当天或者第二天实际天气状况的讨论,从而引出对我国气候特征的讲解,将地理生活化教学运用于课前的导入阶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主要应用于讲解一些抽象内容或学习中的重难点,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但现阶段部分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能力和水平尚未达标,导致在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点,很容易导致教学情境偏离教学重点的问题,使得教学情境的设置很难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使得教学情境与教学方向保持一致,才能发挥其在促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的疆域”一课时,可以积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将我国的疆域地图制成多媒体来向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图片的展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疆域地图的图像。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内容后建立合理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城市,其他同学“出差”来说出自己到达目的地所需要跨越的城市,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3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而这些内容大多涉及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因此在记忆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记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连接新旧知识点来帮助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巩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新知识所涉及到的旧内容进行合理融入。
例如教师可以将“天气的变化”和“我国的疆域”两大知识点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基本掌握我国几大城市的地理位置的情况下了解不同城市的气候,从而了解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和该地区所处地域的联系,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4、总结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程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改革的实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提高了教学有效性。通过提高地理教学生活化程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同时通过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来降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难度,更好理解地理学科教學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颖.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6,(6)
[2]陈逸如.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