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已成为专业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入手,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实践/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两方面的不同特点构建不同的监控体系。阐述了不同监控体系的参与者职责和分工,并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实践/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and practice/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monitoring system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division of labor of different monitoring system participa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urse teaching monitoring system.
Key words: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quality of practice/practical teaching;monitoring system
0 引言
隨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和学生教育需求的多样性,传统的教育体系受到猛烈冲击和挑战,特别是高等院校,作为进入社会的过渡性阶段,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累积专业素养的重要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是现代高校最迫切的任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二级学院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制度的组织者、执行者、监督者,如何协调三者的角色分配,是二级学院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建立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性举措。
在以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各二级学院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趋势,建立系统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度,如图1所示。
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完善性和创新性,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对于二级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和实施,都必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实战型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是培养人才的前提和保障。各二级学院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都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实习教学质量两方面进行研究[1]。
1 二级学院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核心点
二级学院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关键控制点。
1.1 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效果的质量标准
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重视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首先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强化人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效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明确人才培养效果的质量标准。我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作为实施教学活动主体的二级学院,必须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技术人才和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望,并邀请行业企业及专业认证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同时,实行滚动式修订,从而形成凸显自己特色的“尺子”,并以此为标准,逐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促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果不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只是照搬其他院校的模式或嫁接其所谓的“经验”,或者人才培养方案只是停留在所谓的“不断修订”的形式上,或者仅由个别“领导”、“专家”来把关,那么学校就不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市场竞争潜力,更不会真正成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2]。
1.2 “以生为本”,构建过程评价和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育部长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提出“以本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生为本”,倡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阵地,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考虑每一个位学生的需求,改变固有的考核方式,把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应用能力纳入考核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对教学活动好坏的真实感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质量管理和改进,从而形成一套能体现学生对教学活动过程评价和能力培养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从教师层面讲,重视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师生教学过程的质量分析与评价。教师自评与学生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学生层面讲,对学生的考核加大过程评价权重。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可根据教师所授课程实际,采取不同形式的考核办法。
1.3 重视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的配置,构建资源保障的质量评价标准
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是学院开展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和物质基础,也是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是最基本的保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培养一批专业素养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才能真正把以“教“为中心转换为以“学”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使学生脱离浅层次的学习和策略性学习,进入到深层学习和探究式学习[3]。其次,教学资源作为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其合理的优化配置对于人才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教学资源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利用率不高,使用效益不佳等问题,发展中的高校尤其面临审核评估的高校在多途径多渠道筹集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必须资源整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有限的教学资源利用率,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助推高校健康发展。
1.4 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闭环运转
建立闭环运转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调节等若干部分组成。因此,二级学院应依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以及学校自身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制定凸显自己特色的二级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主要教学活动。通过自我评估、督导检查、教学平台数据常态监控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并通过数据平台及时反馈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敦促、改进教学工作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1.5 借助相关大数据平台,关注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和用人单位作为教学活动的承载者和接受者,其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他们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他们的满意度是高校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承载着也就是客体,是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对学院教学质量的好坏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应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需求是衡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作为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就是要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5]。用人单位满意度及社会适应性的反馈可以促使高校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融于企业文化,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对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实验教学课堂和理论教学课堂,其本身的特点是在固定的教室进行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参与者、组织者、评价者包含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各部门、教师、学生。建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循环系统可以明确学校和学院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同时对于整个监控体系的参与者建立激励约束体制,根据学校和学院的相关制度规定年度考核、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有效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6]。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包含4个方面,如图2所示。
一是计划阶段,在学校和学院的制度保障体系下进行宏观导向地决策研究。二是实践阶段,决策目标需要通过各二级学院有效执行运作,通过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多维度监督,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检查阶段,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工具进行信息采集,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进行量化处理,可获取海量数据数据,由信息管理负责信息采集和预处理。四是完善阶段,将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和归纳处理,各二级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和校督导通过诊断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反馈,学校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剔除不可控的因素,进行干预调控,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决策目标和注意事项,并反馈给各二级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师,这样各各二级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师就有章可循,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改革体系,有目标的探索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7]。
3 實践/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家加快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步伐,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注重授予知识,忽略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能力,而实践/实习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地提高和学生能力素养地提升。实践/实习教学包括专业认知、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以及暑假实习报告等,如图3所示。
4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措施
4.1 明确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和内容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服务,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自立能力、自学能力、自强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明确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是贯穿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仅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既包含对学生的培养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也包括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信息和科技发展信息,教师只有掌握大量的知识体系,才能提升学科特色,吸引学生课堂兴趣,加强师生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9]。
4.2 加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引导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参与者也是监督者,在学校和学院的制度体系保障下,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等价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就需要学校和学院制定相关的监督体系,主要由学生、校督导、院督导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并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和归纳,及时诊断和反馈给督导部门,为学校和学院的决策行为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分析。只有正确地引导评价者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行为,才能提高决策效益,更好地保障学生未来的发展。
4.3 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学科特色建立不同的监控体系,积极吸取学生、同行业企业、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其他学校的专业教师的合理建议和意见,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建立不同的考核体系,建立奖罚激励体制,提高教师探索的积极性,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性。
5 总结
通过构建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进行实践,教师课程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逐年提高, 课堂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尤其对于专业课程展现出较好的热情和兴趣。2017-2018学年, 学生评教总平均分88.9分, 85分以上的36门次, 占总门次的87.3%。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学生对于实验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课程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实训过程目标更加明确,实习质量得到提高。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23项,省级立项56项,荣获全国性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80余项,广受社会赞誉。
二级学院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的效果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因素,二级学院如何确保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效实施,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评估、考核和决策是一项长期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二级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
控与保障体系,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以学生为本的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石,建立健全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结合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不仅要从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应该加强学生课外实践、实习的能力,通过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循环系统和实践、实习监控体系循环系统,保障学生在本科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10]。
参考文献
[1] 戴岳,谷丽应.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问题探讨——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导向的视角[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2):104-108.
[2] 郭文曦,刘华相.“以生为本”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3):60-61.
[3] 张进,杨宁,陈伟建,等.评估视角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137-141.
[4] 尹念東,冯运仿,李明喜.基于审核评估的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7,33(3):59-63.
[5] 陈善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湘南学院学报,2017,38(6):118-122.
[6] 皮建辉,刘卫今,杨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原则与实施策略初探[J].高教学刊,2017(21):52-54.
[7] 曹瑾,唐志强,王丁宏.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7(6):69-73.
[8] 徐蕾. 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质量保障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
[9] 姚瑶. 新一轮评估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6.
[10] 辛建军.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路径探索[J].微型电脑应用.2018,34(9),26-28.
(收稿日期: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