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画面的想象中咀嚼诗人的情感

2020-06-29 15:37徐金林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方法

徐金林

摘要:诗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真切的体悟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本文从教学经验中进行总结,尝试以抓住诗歌画面描绘角度咀嚼诗人情感。文章分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诗歌画面描写的张力;画面再现—想象;情感共鸣—朗诵。

关键词:画面想象;方法;情感共鸣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教学篇幅明显增多,诗歌教学也成为语文课堂的重难点。古诗的语言和和现代学生用语存有差距,初中生情感的丰沛程度也和诗人相距甚远。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真正的感知诗人情感?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中应致力于依情生境,引领学生想象诗句中的画面和氛围,真正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古诗词的深远境界逐渐浸润学生的心灵。

1 诗歌画面描写的张力

“一切景语皆情语”,感情是诗的生命,古诗中所描摹的人、事、物、景都注入了诗人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具体景物的描写中更是注入诗人内心丰沛的情感。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开头已用记叙性的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简洁明了地写出屋子被秋风吹破这件事,可诗人并没有就此停止。接着又对大风卷走茅草的情景画面展开详细地描绘:“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诗歌第一段中杜甫采用记叙和描写两种形式都写了同一件事,岂不重复?那么后面详细描绘的画面能否删去?答案显然不可以。具体细节画面的描绘,更能展现出困顿生活中的杜甫内心的焦急。在深冬时节,仅存的茅屋被大风吹破,屋顶上的茅草隨风飘远,有些吹到了江面对岸,有些挂在了高高的树梢上,还有些在池塘里打转。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后面折服画面的想象,学生可能更加明白诗人此时内心的焦急、无奈甚至有些气愤。再例如秦观的《行香子 书绕村庄》中的上阕:“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词人用简单的记叙和描写就展现了园中姹紫嫣红的明媚春光。那么同样描写性的语言更有张力,不仅单纯写景,也体现了诗人的情致。秦观在园中一边走一边看,有那粉红色桃花挂在枝头,树枝上有洁白的的李花,田中那是明晃晃的油菜花。此幅画面一方面写出园中确是五颜六色,春光大好,一方面也能表达词人悠闲赏景的雅致。由此可见,诗歌具体画面的描绘倾注了诗人内心丰富的心绪。我们在一线教学中,应该着重抓住这些更有表现力的词句,以便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人情感。

2 画面再现—想象

叶圣陶先生曾说:“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性情和培养想象能力。”诗歌具有形象性,要理解诗歌就必须根据诗句的语言进行再造想象,从而在脑海中还原诗歌的意象。尤其是画面感强的写景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要求他们在脑海里再现有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试用语言表述出来,将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想象过程中,渐渐进入了诗歌描绘的境界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由开始的阅读者变成了画面中的参与者,身临其境,真情实感,对诗词的理解自然会达到更高的层次。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画面想象呢?一是意象的罗列,抓住诗句中作者描绘的景物,一般是名词,将其全部罗列出,并能明确这些景色在作者眼中的特点。虽然大部分古诗中的意象有其特定的传情达意效果,但我们也不能也公式化套记。主要抓住诗句中景物前后的形容词,明确所有景色的特点性质;二是画面的架构,诗歌画面的想象,实质上就是根据诗人所写的景色构架一幅画。绘画上所要求的颜色、大小、角度等在诗歌画面描绘中同样重要。一般诗人写景时都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自己赏景的角度,我们只要顺着诗句,沿着诗人的视线还原即可。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中诗人赏景有其自己的顺序,先是看到广阔无垠的沙漠上一股狼烟笔直的冲向天空,然后视线放远放大,九曲黄河水从远处奔腾而下,一轮通红的圆日挂在天边的尽头。我们只要按照诗歌的顺序进行架构画面即可。但有一些诗歌诗人为了朗读上的押韵或者考虑诗歌格式上平仄的要求,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景色,那么此时就会给学生增加了一些难度,要求其按照诗句中了景色,自己安排画面的布局。例如“远远围墙,隐隐茅塘,颺青旗、流水桥旁。”这些都是单个意象的并列,那么我们在描绘画面时要有自己假设的诗人视线,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由静态的安谧到动态的活泼,这些都应该在画面的描绘中有所体现,不能东一榔头西一锤,直接单纯的翻译。

3 情感共鸣—朗诵

调动学生生活情感的积累,引导学生去想象感受,再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朗读吟诵,让学生和诗人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课标中要求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诵和诗人情感达成匹配,用一定的语音、语调、语速、重读、停顿、连续来还原作者赏景当时的内心情怀。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学生在想象沉舟、病树前千帆飞扬、万木争春之景后,应试着用激动昂扬的语调朗诵,通过朗诵体会刘禹锡的豪迈乐观。朗诵时也需注意个别字词的处理,比如“沉舟”、“病树”也是用高亢的语调朗诵吗?显然不是,这里要用稍微低缓的语调语速诵读,那么经过这样的诵读训练之后,相信学生更加能体会出这一幅画面背后传达出的情感:逆境中的诗人的乐观情怀。正因为声情并茂地反复吟诵,才使单调的文本有了立体的形象,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得以建立。

参考文献:

[1] 崔新月.“情景再现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13.

[1] 朱世清.浅谈古诗词教学诵读之必要性[J].中学生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方法
学习方法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
论治愈系插画的精神传达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