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霞
摘 要:班级活动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效的班级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种助力。要保证班级活动的有效性需做好设计。从区域内小学高年级班级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开发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系列班级活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级活动;设计;实施
班级活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老师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积极有效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创建“书香班级文化”系列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抓住传统节日实施教育的系列活动、实践性系列活动等,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其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班级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班级活动在各大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就小学高年级班级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以及祖辈的呵护下成长。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呵护,有的孩子被过分溺爱,个性方面出现了一些弱点,如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等,这也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比较淡薄。有些家长或者是教师只重智育而轻德育,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集体观念的培育。这部分孩子严重缺乏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一些班级活动中就能看出端倪。因此,为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教师在组织班级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的自私思想,培养和强化他们的集体观念。
2.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小学正是学生接受各种教育、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等的起步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各人的想法也不同。从班级活动的参与来看,有的学生既不主动,又不活跃。探其原因,班级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新意,缺乏创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班级活动都是由班主任一人制定,与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學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
3.学生心理问题被忽视
当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困惑及时加以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和解决。一旦困惑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与处理,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成为一种心理安全隐患,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从当前的一些班级活动来看,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并不多,只重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也使得学生因缺少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表现出消极情绪,无法释放内心压抑,导致在学习、生活抑或参与各种班级活动时,动力不足,郁郁寡欢。
二、小学高年级班级活动有效设计与具体实施策略
1.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内容
无论是设计内容丰富的班级活动,还是采取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都必须基于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的需求,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学生本身出现的问题等设计主题班级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单位,班级要营造活泼、和谐、相互尊重的班级氛围,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与尊重之下,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对于班级活动的设计则需要凸显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实用性等,与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认知相符。因为高年级学生具有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且他们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与学生合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班级活动,从而渐次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同时也能使他们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合力策划活动
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在确定某一具体的班级活动之前,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充分发动自我思维,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阐述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让学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班主任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明确指出活动的目标,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参与设计的平台,以小组的形式列出活动的策划方案,最终选出最优的活动策划方案。在每一小组进行策划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一活动的内容确定、形式选择、实施步骤等都会提前有一个认知和了解。而在选择最佳的活动方案之后,再由各小组进行组内的具体实施与安排。学生从始至终与这一活动紧密相连,这也激发出他们从创设到实施的参与兴趣,保持一种高亢状态。班主任则适时给予指导,对需要补充的部分加以完善细化,从而切实保证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3.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实施有效活动
针对高年级学生培育的目标与方向,实施班级活动既要具有针对性,还要具有系统性,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范围的教育格局,使得学生浸润其中,体验感悟,受到启迪与教育,获得身心发展的健康养分。如,在创建书香班级文化系列活动中,通过古诗词阅读与朗诵、谈古论今、悦读会等的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传统知识的熏陶之下,滋养心灵,培养丰润、富足的精神世界,并展现各自才华。而为了有效防范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创设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如“跟老师说心里话”“心灵信箱”、心理小品等,学生学会采用科学的方式来疏解与缓释自己的心理困惑,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桥梁。学生乐于向教师倾诉心扉,将自己的烦恼与困扰大胆吐露出来,减轻心理压力,使得他们轻装上阵,更为快乐地去感受和参与各种活动以及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陆金晶.小学班级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以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校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权淑兰.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成长[J].学周刊,2014(5).
[3]李家成,陈静.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学会学习[J].中国德育,2013(22).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17]GH368。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