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妹玲
摘 要:老师应该抓住其特点,利用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直观教具、动手操作、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方法的传授:分析数量关系、借助画图加深理解在、列表对比。
关键词:中年级;解决问题;策略;兴趣;传授;能力;提升
一、现状的分析
通过这次对课题的研究,我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在做数学解决问题时,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分析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数学在课标中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这与学生生理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中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由低年段的直观、形象性慢慢转向抽象的思维过程,老师应该抓住其特点,在不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况下,教师们就要利用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授;
二、方法与策略:
(一)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敢于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高。
1.利用直观教具、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即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实际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①.情景教学。因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通过设立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能让学生去融入到环境中,自主的去学习,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活动教学。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一些活动,学生可以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再进行概括总结,探讨事物的规律,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③实物教学。教师从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出发,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参与“生活购物”,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了。
(二)方法的传授
1.分析数量关系:案例1:四年级上册第53页“路程解决问题”,教材例5:
①一辆汔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人骑自行车车每小时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
明确:都是需要求路程。
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结论:速度x时间=路程 70x4=280(千米)225x10=2250(米)
探讨求时间、求速度。归纳总结:从三个数量的关系可以看出: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数量,就可以求第三个数量,即:速度x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2.借助画图加深理解在
案例2:三年级下册第52页“连乘解决问题”,教材例3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瓶,每箱有12个保温瓶,每个保温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画图:5个箱子,每个箱子里有12个保温瓶,标出每个45元。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两种方法: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12×5=60(个)60×45=2700(元)
这两种呈现形式都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类型,利用多种呈现方式,去发展学生思维角度,培养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思维,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课标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三、能力的提升
(一)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很重要,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习惯,去发展思维的策略。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初步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的另一目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去主动解决现实问题,有
(二)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整理信息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策略。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策略。
总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昌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大全[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2]許存盼.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文理导航,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