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旺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关系到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与发展。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必须构建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为内容的核心素养培养机制,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生物教学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因而生物学科教学必须建立起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为基本要素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生成中提升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实证性学习材料,开展验证性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
例如,在教授“光合作用”内容时,利用“鲁宾与卡门实验”的探究过程渗透科学思维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列表法,让学生通过填表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
二、动手实践中促进科学探究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实验验证建立的,它是一门实践性、探究性学科。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天地。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验证性实验、模拟实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始终置于探究活动之中,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基本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论证→检验完善,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教授“酶的激活剂与抑制剂”内容时,设计探究性实验:探究氯化钠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影响。首先,组织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向试管①加入1%淀粉溶液1ml,向试管②加入1%氯化钠溶液1ml,向试管③加入蒸馏水1ml;再分别向各试管加入0.1%淀粉溶液3ml和稀释的新鲜唾液1ml;摇匀各试管内容物,并全部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15分钟后取出,冷却;向各试管加入2—3滴碘化钾—碘溶液,摇匀;稳定后观察、对比3支试管内颜色的深浅,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提供材料及用具:蒸馏水、1%淀粉溶液、1%氯化钠溶液、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g和碘10g溶解在100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稀释100—200倍的新鲜唾液、0.1%硫酸铜溶液。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却为该酶的抑制剂,因而激活剂与抑制剂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三、理论联系实际中构建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既具有知识属性,又具有意识属性,不能片面理解其意义。生命观念的知识属性强调的是学生必须在全面掌握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础上,科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定与平衡观、物质与能力观等;生命观念的意识属性则强调的是学生必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例如,在教授“生物多样性与进化”内容时,课前安排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在课堂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提供的内容进行归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如鱼类用鳃呼吸,但鲸、龟、鳖、鳄鱼可以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的,如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空中飞行的鸟可以双重呼吸。再提出问题:(1)各种动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呼吸器官?(2)为什么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的动物也会有相同功能的呼吸器官?引导学生利用“进化与适应观”进行理解。
四、社会参与中增强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生物学“社会责任”的内涵是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的多层次递进的统一关系,其核心要义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中设置的各个栏目,如“科学家访谈”、“思考·讨论”、“科学·技术·社会”、“课外阅读”等;以及教材中的练习题、章首页、章小结中的有关对于社会事务的讨论中不断落实“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比如练习题“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不惜耗资修建了许多高架桥和涵洞。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这种做法适合其他地区推广吗?请综合运用本章各节所学知识,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来论证。感兴趣的话,你还可以从经济和社会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感兴趣的话,你还可以从经济和社会等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设问就是很好的落实社会责任的素材。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立足于正确生命观、世界观的养成,凸显社会责任这一时代主题,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科学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