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问题研究

2020-06-27 14:07温雯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建

摘要:《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沿黄经济带”和“沿黄生态廊道”的要求。推动以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两大增长极为核心的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问题研究,探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方案势在必行。文章从共建的必要性、共建的内涵和共建的新思路3个方面对共建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沿黄经济带;沿黄生态廊道;共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黄河流经河南省的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河南省沿黄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地区、重要的经济带和经济增长极,是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对沿黄经济带和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研究,大多是分开进行的,而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共建问题,本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河南省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的必要性

(一)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

河南省沿黄地区还未完全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对环境破坏严重。以郑州市为例,2015年郑州市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7.31亿吨,2018年废水排放量增加至8.93亿吨,增长22.2%。

(二)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

河南省沿黄经济带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累积效应显著,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为标志的环境问题突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郑州、焦作、新乡等城市长期占据全国城市空气污染排序后10位,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攻坚形势异常严峻。

(三)水资源有限,用水矛盾日益加剧

河南省沿黄地区人口稠密,分布着很多高能耗的传统工业,有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产生活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浪费严重。

二、河南省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的内涵

(一)河南省沿黄经济带建设

河南省沿黄地区是河南省的核心地带。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郑州和周边城市实现融合发展,共同推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区域范围囊括了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以及许昌市等5城。《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沿黄经济带”的要求。河南省沿黄经济带,是以河南省沿黄地区为发展主轴,以沿黄城市为经济依托,以推动沿黄城市经济发展为目的,由产业、人口、信息、资源等集聚而形成的带状经济区域,以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为两大增长极,其范围主要包括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新乡、郑州、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

(二)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河南省沿黄地区从西向东横贯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河南省乃至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河南省沿黄地区生态廊道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筑维护沿黄地区持续发展和河南省生态安全的生态体系。主要包括:河南省沿黄地区有利于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其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河南省沿黄地区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重建,建成河南省的巨型生态长廊;保护河南省水资源的核心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三)河南省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的内涵

河南省沿黄经济带与生态廊道共建,是指河南省沿黄地区在最大限度地讲求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效益,构筑沿黄经济带的过程中,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统一为中介,以追求对生态资源、能源和自然环境条件最小消耗和破坏为前提,建立河南省沿黄地区生态系统的有序循环,构筑沿黄生态廊道和绿色屏障,实现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

三、河南省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的新思路

(一)加强水资源管控,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河南省沿黄地区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必须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一是要坚持集约用水。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按需用水,坚决克服粗放式用水方式,集约用水。二是要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水资源耗用总量与强度,合理规划水资源用途,强化水资源资源使用管理。做好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及城鄉生活用水的效率。三是要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沿黄地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完善生态补偿及水权交易等机制,着眼于水资源的利用与调度,以水资源作为沿黄地区发展的刚性约束,通过合理规划发展方向和节水产业的发展提高用水效率。

(二)推进绿色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河南沿黄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政府要健全生态环境管理系统。要充分发挥环境管理的基本功能,加强对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的指导,制定环境规划,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进行监督检查等。要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规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和环境监督管理等。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二是企业要走绿色管理之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环保问题,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加强废物回收利用。积极开发绿色商品,争取绿色商标,争得绿色认证。对企业员工和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和培训,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三是增强产业绿色发展新动能。首先,要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制造,降低环境影响。构建体系完备、布局合理的工业化格局。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广节能、节水、节地型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淘汰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严重过剩产能,推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行业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其次,要优化节能环保服务。提高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能力及节能环保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加快新型节能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支持发展生态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服务,推进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增强节能环保产业专业化技术支撑。最后,要推动农业高效生态发展。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推动农业低碳绿色高效发展。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与经济作物,提升绿色发展经济效益。

(三)坚持协同发展,加强沿黄地区之间协作共建

协同发展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打破行政区划和市场分割的制约,着力消除区域间的市场壁垒,推动区域资源、要素和产业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与产业结构的最优组合。一方面,加强坚持河南省政府与沿黄地区市政府合作共建。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建立河南省沿黄地区开发机构,与沿黄地区地方机构并存,但开发的主要职责由河南省沿黄地区开发机构负责。通过深化税制改革降低沿黄地区市政府生态经济建设的财政压力,设立财政管理监督机构提高沿黄地区市政府生态资金运转效率。优化现有管理体制,坚决执行主要领导生态环境问责制,发挥沿黄地区市政府在共建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坚持河南省沿黄地区之间协作共建。应当立足于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两大核心,实现两者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上相互融合,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共生互补,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都市圈融合发展。

(四)坚持创新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河南省沿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走创新发展之路。一是产业创新。河南省沿黄地区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新技术、新能源的利用加快沿黄地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二是实践创新。要结合沿黄地区实际,构建有沿黄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河南省沿黄地区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节水、净水技术的开发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从产研结合的层次出发,构建以企业、院校为合作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模式,建设以郑州为核心的沿黄地区创新研发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借助创新的外溢效应,带动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三是体制创新。河南省沿黄地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动资源的自由流动以提高配置效率,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改进治理能力,同时转变政府职能,缩减行政审批环节,通过简政放权营商环境,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科学政绩观,强化领导干部绿色评估

传统的干部考核,更注重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而对环境保护方面重视不够。这必然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急功近利,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将自然资源与环境修复治理成本纳入政绩考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制,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切实转变唯GDP、忽视生态环境的政绩考评导向。将沿黄地区的绿色发展程度,特别是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治理力度、环境质量水平、生态保护强度、绿色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环境满意程度等作为政绩考评绿色化转变的重要方向。强化绿色政绩考核,将评价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增强沿黄地区政府和领导干部抓共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总结

推动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共建问题研究,探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方案,对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引导作用。把沿黄经济带与沿黄生态廊道这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進行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协调实施,是实现河南省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简介:温雯(1983-),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教育学。

(责任编辑 李琳)

猜你喜欢
共建
跨区域共建泰安市文化创意人才库研究
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分析
试述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农村文化建设共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探讨“党群工作一体化”工会组织作用
共享发展是引领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
用户参与“城市记忆”工程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