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张希平
(1.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云南 普洱 665000;
2.普洱学院图书馆,云南 普洱 665000)
摘要:文章阐述了边疆民族地区县、乡镇中小学校的图书室缺少课外读物,孩子们无力去购买书籍。本文就县、乡镇中小学校与农村文化建设共建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把县、乡镇文化建设和学校图书室建设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整合起来,发挥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
关键词: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农村文化;共建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74-03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其中指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特别强调了中小学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在中小学里,因条件所制约,不一定有规模庞大的图书馆,但小小的图书室同样是学生和老师们的良师益友,保障了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综合、持续性地学习,借助图书室的藏书、电子文献和报刊资料,不断地补充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而教师则利用图书室丰富的书刊、资料来加强自身业务进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图书室建设是息息相关的。
一、边疆民族地区县、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边疆民族地区县、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建设现状。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因而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都设置在农村。由于城乡差别及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使边疆中小学学生拥有的课外读物及少儿图书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别。边疆民族地区县、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城乡差别及发展的不平衡在普洱这个多民族地区尤为突出:普洱市图书馆为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为6728.14平方米。馆内设有五部一室;综合借阅部设9个服务窗口。现有馆藏文献20余万册,馆藏有地方文献特藏、茶文化文献资料特色专柜等。每年下拨购书经费十多万元,到2007年更增加到20万元;而各县财政每年安排公共图书馆购书专项经费参差不齐,最少的宁洱县图书馆仅有0.5万元。各县的乡镇中小学图书室的图书主要来源为: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图书采购项目,因为图书数量有限,分到各个乡镇中小学图书室的图书数量也不同,县城中小学图书室分到的图书相对于边远乡镇中小学图书室的图书数量及种类都要多一点、好一些。近年来,经过广泛宣传,各机关单位、群团组织、社会机构纷纷伸出援手,送书下乡到学校,比如: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实行“安康计划”、“中国移动爱心图书室项目”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图书室装备了一批批图书,虽然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但边疆民族地区县、乡镇中小学图书室发展还是举步维艰,存在以下困难:
第一,图书室藏书陈旧过时,新近出版文学、科普类书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较少。特别是部分学校的图书来源属于捐赠,也不太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近年来,随着图书价格的飙升,让乡镇中小学更是望而却步,无法按照《中小学图书管理规程》添置相应的新书。这些过时资料不但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既不符合学生的阅读需要,还存在着误导学生的可能。
第二,馆藏图书数量不足。无论从喜欢阅读的人数,还是从阅读的时间看,少儿及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事物。小学生读课外书大部分是为了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某项作业,学生对教师推荐的书都比较重视,而图书室藏书数量不足不能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三,图书管理人员量少质弱,常规管理不到位。目前,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图书管理人员普遍偏少、素质偏低。而且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县级中小学图书室,一般只配备1—2名图书管理人员,村级小学图书室一般无人管理,由课外活动老师兼职;而图书管理人员一般还要兼职学校的其他杂事。不能尽心尽责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更没有时间开展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了。
第四,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深入,家庭电脑配置,网络的普及,使城市学生的阅读途径、阅读方式、阅读场合都发生了改变,无论小学生还是初高中生,在网络上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他们想看的图书,浏览空间比原来有了更大的余地,电子图书得到广泛应用,而这些信息技术对于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校的学生来说就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2.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農村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向导,是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通过近几年的建设,边疆民族地区乡镇农村文化建设有:(1)早在“七五”期间,国家就提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到目前全国所有乡镇都有文化站和图书室。(2)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进行农家书屋的建设,在各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2008年起,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村一级的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3)2010年10月成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途径,是拓展图书馆知识传播渠道,提高文化站服务群众能力,充分发挥农文网作用,围绕“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要求,积极探索办学方法,为实现“文化乐民”服务农村、“文化育民”服务农民、“文化富民”服务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和讲座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繁荣,促进了乡镇农村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家虽然在边疆民族地区乡镇投入建设了这么多的文化建设,但其发挥作用不理想:
第一,各乡镇综合文化站从2011年正式向公众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由于对文化投入的不足,加之措施不到位,经费没有保证,站址狭小,多部门合用,人员没专职或者是专职难专搞文化工作,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没补助少福利,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难于开展工作,使文化站图书室往往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间房子”,真正开展活动的,寥寥无几,使得图书室慢慢失去提供文化信息的功能,图书室在农民心中的知名度还不如打卦算命的。
第二,由于农村阅读人群的主体──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留村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村民的阅读欲望、兴趣不强,没有读书氛围;图书室布点不合理,管理跟不上,多数图书室是建在行政村所在地,由村干部管理。一方面是村干部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图书室,另一方面是村民很少愿意跑几里路去村部找村干部借书。
二、边疆民族地区县、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乡镇文化共建设想
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阅读人群主要是农村的学生和老师。但是学校图书室缺乏图书更新渠道,图书品种无法适应学生和老师阅读需求。调查中发现,多数建在村里的图书室借阅率很低,而学校图书室借阅率却非常高。校长、老师们非常希望能把图书室办到学校来。乡镇文化站图书室与村中、小学校共建图书室,可以同时方便学生和村民读书,并由学校组织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带动村民提高文化素质,提高了图书的使用效率。笔者就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乡镇文化共建共享谈几点粗浅设想:
1.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业务中心,促进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乡镇文化共建共享。乡镇中小学图书馆扎根农村,有利于农民就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是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阵地、“乡风文明”的重要体现。为充分发挥乡镇农村文化的职能作用,实现农村文化活动与农村青少年教育活动互融互通、资源共享,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与乡村学校联合共建图书室,推进文化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整合农村文化建设资源,把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整合到乡镇中小学图书馆,发挥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充分拓展和发挥乡镇学校图书室的功能,除为本校师生服务外,还可以为广大农民服务,为建设农村和谐文化,提高农民素质服务。
2.利用电脑实现网络化管理。(1)利用综合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设备齐全的优势。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信息资源,借助庞大的有线电视、广电宽带网络以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各种惠农政策、种植技术和致富信息资源。乡镇文化站可以主动开展“共享工程”进校园活动相关的宣传、介绍、培训活动,过程中,结合学校图书室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开展的各种服务效果,进一步让师生了解怎么去使用网上的数字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同学们置身绿色环境,接受传统教育,继承优秀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2)利用电脑技术。图书室自动化建设是以电脑的应用为标志,它是图书室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网络,进行乡镇中小学图书室和乡镇文化建设项目联网,建立统一的机读目录资料库、联机编目及互借系统,使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和乡镇的文化设施的图书资源共享,互惠互通,既解决了室与室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又可为读者提供更新颖、全面的服务。
3.增加培训,加强图书室员队伍服务能力。为了保证农家书屋健康发展,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农家书屋一线,选派专人不定期检查书屋运行情况,加强对各行政村图书管理员的培训。首先,县级图书馆在上岗前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和初级业务培训,明确他们的责任和职责,在工作中,县级公共图书馆定期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从图书管理、读者工作、计算机等基础知识进行细致讲解,使每个农家书屋图书都能科学统一管理,确保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和学校图书室都能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
4.加强宣传活动,培养阅读氛围,搞活书屋。农民是图书室利用的主体,图书室若没有主体需求,其可持续发展只能是空谈了。多方面调动农民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利用图书室资源,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和利用书屋,是充分发挥书屋功能的一项长期工作。可以利用乡镇赶集日,在集市上搞新书推荐,并向广大农民群众介绍要想看到这些图书可以到本乡镇的哪些书屋借阅及书屋在乡镇的具体地址;可以在学校开展宣传,让学校学生和老师了解书屋藏书,方便就近借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雅而又自在的休闲空间。学生家长可以委托学生借书,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既提升了农家书屋网络资源覆盖面,同时也增大了农村中小学生的阅读量。
5.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运用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综合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设备,充分利用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信息资源,借助庞大的有线电视、廣电宽带网络以及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各种惠农政策、种植技术和致富信息资源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但目前各乡镇文化站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运用基础技能和网络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尽如人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目前使用的共享工程设备,从系统、运用程序安装、卫星数据接收、设备调试等操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进行的。人员素质是设备运用的关键。
县、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乡镇文化共建共享,能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能把图书送广大农村村民和孩子手中。农村的希望在农村的孩子身上,读一本好书,可能改变一个农家孩子的一生的命运,也就改变了一户农家的命运。图书室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浅谈乡镇文化站图书室的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09,(02).
[2]黄群莲.巩固和发展乡镇中小学图书馆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4).
[3]姜松刚,邵祥云.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实践与研究——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