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读写互进

2020-06-27 14:10牛付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4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牛付江

【摘要】中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一般停留在诵读、识记和赏析的层面上,教学实践中,对写作诗歌的要求却非常罕见。诵读古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尝试写诗,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以写促读、读写互进的教学方式更值得尝试。实践证明,学习诗歌当然是写诗的基础,而尝试写诗则对学习诗歌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以读促写;读写互进;教学策略

自2018年起,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数量,目的是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一般停留在诵读、识记和赏析的学习层面上,教学实践中,对写作诗歌的要求却非常罕见。诵读古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尝试写诗,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以写促读、读写互进的教学方式更值得尝试。实践证明,学习诗歌当然是写诗的基础,而尝试写诗则对学习诗歌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在诗歌读写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如下几点:

一、赏析浅诗:不惧诗

不讲策略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策略的理念是“换心”,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就会想出好的策略。尝试写诗,最好降低学习“台阶”的高度,先从赏析浅显的诗歌开始,哪怕是高中学生。我任教高中语文时,有过一次教学写诗的尝试。有一个古诗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作现代诗。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赏析了小学语文教材上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既反映童趣,又浅显易懂。

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初次写诗之前,见到好几年以前已经熟读成诵的古诗,高中生们很容易就赏析出了其中很多特点: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反映儿童心理,富于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动静结合;有情景感,有细节描写;有情节的转折……

但是,再浅显的古诗,古诗的格律要求、遣词成句,还是让初学写诗者望而却步的,所以教材只要求写现代小诗。我没有选择诗人的作品做示范,而是用我自己的“下水诗”来抛砖引玉,写父亲当天中午来学校(我们住在校内)看我时的思想闪念。

我和父亲

我对面坐着,     父亲望着我,

年迈的父亲。     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父亲面前站着,  我看着父亲,

年轻的我。          想象到了年迈时的我。

这样一首所谓的诗,足以让学生自信于自己也可以写诗!果然,学生纷纷开始大胆下笔。

二、了解常识:懂得诗

写现代诗可以尝试,写古诗也未尝不可,对于格律严格、艺术手法异彩纷呈的古诗来说。循序渐进地了解其常识,对尝试写古诗是不可或缺的。

(一)押韵规律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都是双数句尾字押韵,而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所谓押韵,就是双数句尾字的韵母音同或音近。如果应该押韵,但是读起来却不押韵,可能是因为诗人时代该句尾的字音与现代不同(袁枚《所见》押韵情况也许就是如此)。

(二)对仗规律

律诗的八句中,每两句为一联,如同对联一样,分上下两句,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第二联)和颈联(第三联)的前后两句往往对仗。

(三)表达方式

绝句有四句,常常先写景后抒情或议论;律诗有八句,往往先叙事,再写景,最后抒情或议论。

(四)艺术手法

几乎在散文中所有的艺术手法,古诗中也无处不在: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叙议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寓情于景、借题发挥、欲扬先抑、引用典故、互文对举、以虚写实、以实写虚、乐景写哀、巧用问答、卒章显志、开门见山、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白描。

(五)古诗类型

1.按内容分类: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讽喻诗,现代诗。

2.按音律分类:有古体诗(楚辞体、乐府)、近体诗(律诗、绝句)

(六)名家名作

1.诗:陶渊明,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韩愈,曾参,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王安石。

2.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李煜,晏殊。

3.曲:马致远,张养浩。

三、“下水”引领:试写诗

老师常常试水写诗,给学生做示范,课堂教学课件、期末学生评语、朋友圈评论、作文评语……都可以小试牛刀,不仅起到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诗句表达的熏陶濡染中得到引领。

(一)作文课课件

一班赞(改写《石壕吏》)

一班学子非一般,改写古诗笔如椽。五彩缤纷文思涌,才情挥洒傲中山。

为一班加油(改写《石壕吏》)

自古文章本无难,真情实感流笔端。边读边写有趣味,妙手華章乐无边。

(二)期末学生评语

A同学

罗网天下事,惠心得新知。琼台当仰望,学有登顶时。

B同学

伍氏少年郎,晓起上学堂。浩浩伶仃水,凭舟过大江。

C同学

曹营心在汉,绮梦何时圆,霖甘润沃野,风正一帆悬。

D同学

陆水草木花,欣然满枝丫。频频传佳绩,灿灿靥如霞。

E同学

韦编三绝苦,雪厚三尺寒。为文三秋树,待人三春暖。

F同学

痴迷书海游,迷失重与轻。求索当自立,勤勉攀高峰。

诚然,尝试写诗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创作,需要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读写互进,读后练写,以读促写。多读多背经典篇章,一边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一边模仿写作;先从句式、对联模仿起步,再到整首整篇。

如2017年广东中考仿写题: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明月朗照,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冬天落雪无声,闲云卷舒,是生命的恬静。

从画线词句的答案看得出,中考的仿写题看似散文,实为诗歌,对分析判断命题中句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要求较高。有时候仿写题又会变为写对联,就离古诗更近了,如2018年南京中考对联题:

上联:乌衣巷        下联:

运用对联知识进行比较,说说下联选 “莫愁湖”“雨花石”“白鹭洲”“黄山路”之中,“白鹭洲”好在哪里。要答出:

上下联意思相关,都是地名;词性对应,“白鹭”和“乌衣”相对,“洲”和“巷”相对;上下联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巷”是仄声,下联尾字“洲”是平声。

对联的这三个要求,特别是第三个要求,只有语文功底扎实的学生能够掌握,这和律诗里“颔联”“颈联”对仗的要求是一样的。还有一种对联题目,把数组短语恰当组合成两联后,要确定哪联是上联,哪联是下联,难度又增加了一层。

当然,指导学生做到积累诗文词汇、掌握诗文规律,诗意地表达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教学中科学把握师生关系:打火机和火把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点燃,而不是燃烧;是桶与碗的关系,教师的任务重在引起学生口渴,而不是倒水,即教师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否则,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作诗歌、对联都只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则是冷眼旁观的门外汉。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典型形式和重要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诗歌的诵读、识记、赏析乃至创作。先学后写,以写促读,读写互进,让诗歌这朵华夏文明百花园中绚丽的花朵傲然绽放。

参考文献:

[1]张先华.先进的教育策略[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37-239.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
基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大学生英语文学创作研究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