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

2020-06-27 14:07段续洪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传统文化

段续洪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中,书法艺术是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见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太和”、“中庸之道”、“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都可以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得到见证。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密切融合的,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丰富而独特,中国传统文化书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力与渗透力。本文便对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

前言

中国书法是书法与写作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用汉字语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墨客骨子里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渗透在传统文化中,指引着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在各个朝代的书法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书法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详细的阐释,细腻而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通过研究中国书法文化,则能够从中探寻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活力与生机,并书法艺术中找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一、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五千年前中国首个汉字出现,汉字的载体也不断发展,早期有动物的骨骼、石头、金属、竹简、纸张等。中国历史的漫长发展可以借助汉字美学进行充分的表达,文字是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是不容分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人们不仅仅将汉字看作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还追求汉字在书写时富有的美感,将对汉字的追求上升到精神的层面。现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新了人民的信息交流工具,手机、电脑成为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拼音打字、语音聊天的方式越来越多,需要书写汉字的机会也不断减少,而书法艺术是当今汉字书写呈现的主要方式。由书法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取法素材、审美风格等角度可知,当今的输入法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文化断层使书法艺术成为文化中不可分割的要素,美學理论与文化精神内涵也出现了断代,导致传统文化精神开始被遗忘,对汉字的信仰也开始不断缺失。由于书写的次数减少,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再追求书画、书写精神,逐渐失去了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开始丢失汉字,书法艺术也成为了一个依葫芦画瓢的工匠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汉字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传承,其实通过发展和传承书法艺术,领略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传统艺术内涵,则能够让人们从中感悟传统文化哲理,更好地珍惜传统文化。

当今有很多人觉得,中国的书法家开始变得专业化与职业化了,把书法字写好就行了,换句话说,如今的书法存在脱离实用性书写,其发展正面向着艺术化的轨道靠近。这种书法事实上将书法的特性和本质忽略了,书法的魅力在于书法的美学精神,而书法的美感是自然之美,是先祖们对自然与人物心理阴影关照的自然产物,书法汉字是自然现象的形象文字,这种自然美正是书法美学表现的根本特征。书法象形是临摹事物的形状而获取的,汉字通常具备图画的韵味和神态,尤其是书法艺术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楷书的层层演变,突破了书法造型的法则,成为了自然界的产物。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价值

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对人的人格、情感和道德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人生修养的两个重要的要素是艺术与道德的修养,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有利于促进人的人格发展和完善、增强人的思想境界、陶冶人的情操。通过增强对文化艺术理论的认识与自觉,则能够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在人生、社会等多个领域,增强文化艺术精神对人生、社会意义的理解以及对个人生活态度方式的思考,把握和运用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艺术精神的培养需要艺术创作与欣赏,艺术精神对艺术实践活动进行了充分的指导,高于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培养艺术精神需要艺术欣赏与创作,这种精神也指导着人们对艺术实践活动的不断追求。但是不管是欣赏还是创作,都反映了人们对艺术文化精神的追求以及情感的直接表现。文化艺术精神的提升,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艺术欣赏趣味,同时还能够增强人们的欣赏水平,激发艺术创造的灵感,引导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中国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石

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从甲骨文到大小篆、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历程,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化艺术,书法散发着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凝聚在小小的书法艺术中,展现了社会特征和人文发展的不同,书法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借鉴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食粮,是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传统文化精髓寓于书法之中

我国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传统封建社会体制的影响,文人墨客表达书法情感的主要工具是汉字书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引领了当时的魏晋风气,他的经典墨宝《兰亭序》符合了传统书法艺术“文而不化,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的书法艺术审美观,同时在笔调上刚柔并济、线条灵活变化、点画凝练,书体呈现出以散求正的特征,具有对比间架的美感,因此王羲之的行书帖《兰亭序》成为了“中和之风”的典范。而《兰亭序》中的“魏晋风度”也是文人墨客将传统文化诉诸到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三)相辅相成,共同培育中华儿女

中国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传统的媒介。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古代的文人墨客钟爱书法,更将书法列入到“八大雅事”之中,即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用书法来展现文字墨客的风骨和气质,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培育出了大量的优秀华夏子女,创造了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同时也积淀了丰厚的爱国主义文化精神。

四、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推动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辉煌表达与精粹的体现。富有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反映了中国的气派与作风,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渊源。

(一)书法追求的“和谐”境界与中国传统文化“太和”思想一致

主张“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肯定事物的多样性,注重兼容并包,强调整体和谐,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其中“乐”与“和”的思想提出与宇宙自然中的“和”发展不谋而合,其中“和”与“谐”是道法自然的思想体验。儒家主张“仁”,讲求和谐,认为在不违背天道的情况下,人的情感可以自由地抒发,书法艺术正是这种思想的表现。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书法艺术创作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和之美,因此被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模仿,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平明百姓,都受到其书法艺术创作的影响,追求达到其书法中所呈现的“不偏不倚,文质彬彬”的中和之美。书法艺术追求和谐,和谐是其最高的理想境界,书法在创作上既要具有形象丰富、生动多变的线条,也要使笔墨造型同各种因素、各个局部和谐组合起来。这种和谐所表现的“中”、“和”等思想在意义上是相互平衡的,书法家用笔墨功夫展现了自身的丰厚的学识、智慧、修养、性格等。通过墨与纸的结合,书法将自己独特的内在精神修炼与外在的娴熟笔墨驾驭能力结合起来,做到意在笔先、心手相应,将书法家的真性情展现在作品的创作中,流露出书法家独特的思想境界。

(二)“书随自然”的书法精神与传统文化“道法自然”相统一

在书法艺术精神的文化组成中,不得不提的是“道法自然”的思想,其中“道法自然”指的是依照自然规律来办事,自然规律主要出现在大领域、大宇宙的运行规则中。“道”在道家的思想中是有形和无形的,是宇宙的“混元之气”,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于恍惚之中,老子关于道、气、象的学说是基于互动基础上的独特宇宙法,将这种宇宙法运用在书法中能够充分展现书法艺术创作者的真性真情,反对矫揉造作。“自然”是一种境界,也是书法艺术审美的基础标准。书法的欣赏与创作属于人类文化活动的一种,道学思想家老子认为人类的活动要完全顺从自然,即书随自然,书法的点和线应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表达出来,孔子也提出了“游于艺”的思想,认为“艺”指的是技艺,文人们在技艺的领域中可以自由地创作和书法。不管是哪个朝代的书法流派,其书法创作都需要书法家具有一定的内在修养,而借助书法技艺来自然流露书法家的思维性情,无论是何种笔法都是在书法家理性控制基础上实现的,这种理想境界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书随自然”、“道法自然”的思想会完美地统一应用在书法艺术创作中。

(三)书法精神“笔墨精到”与传统文化“中庸思想”相呼应

在中国书法的创作中受到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讲究“过犹不及”、“不偏不倚”,这是中庸思想中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中庸之道强调做事情的时候要把握适合的核心,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才是中庸之道。在书法的创作中,中庸之道中的“中和”、“中庸”完整、准确的表现了“不温不火”的艺术创作理念,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够展现书法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书法的线条是矫健有力度的,线条是书法艺术的准确表现,书法的准确性是具有法度的,经常寓于变化之中。衡量书法准确性的标准是书法线条的审美,古人对笔划线条的美感进行了阐述,借助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如“高山之坠石、千里之云阵”等,书法家在创作时要内心具有思虑和意象,才能够表达书法的艺术特征。书法创作中,讲究谋篇布局、错落变化,书法的形象要具备新意,笔墨要精神洗练,而这种恰到好处的“笔墨精到”的思想正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不谋而合。

(四)书法阴阳相生辩证观念融合于传统文化对立统一哲学思想中

《周易》中提出了“一黑一白,一虚一实,一阴一阳”的思想,该思想采用了丰富而朴素的辩证法,将该辩证法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和范畴中。比如在中国书法领域派生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辩证法,包括黑白、大小、浓淡、虚实、方圆、顺逆、呼应、巧拙等,正确处理不同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则能够让书法艺术创作呈现出阴阳互动、生生不息的创作特征,从而实现整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书法创作将简单的白纸黑字变成了生动流美、千姿百态的书法艺术形象。在传统的书法创作中,黑处即是字,白处也是字,黑与白的恰当应用,则能够生动的体现道家的艺术辩证法。书法的结构创作中讲究点画、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呼应。笔画、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表现在行草书之间,书法蕴含着阴阳相生的美学原则,这种思想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重要反映。在该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书法则能够从制造矛盾、运用矛盾的角度实现作品的和谐生动统一。

(五)书法中苦修苦练思想与传统文化克己修身思想一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内容,“反求诸己”是儒家思想的着力点,通过修身来增强个人素质和本领,坚持“克己修身”。《老子》中提出了“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儒家强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些传统文化思想引导世人要克己修身,增强自身的本领,而书法艺术也强调苦修苦练,在练习和奋斗的过程中增强书法技艺水平。中国书法追求阳刚之美、阴柔之美,这种思想受到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注重于理想人格的追求。現代书法艺术体现了刚柔并济的思想理念,书法艺术的阳刚与阴柔二者不是对等的事情,都需要书法创作者长期的坚持与勤学苦练,才能够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克己修身的思想包含两个内涵,即通过增强自我的内在修养来提高书法艺术创作的技艺品质;勤学苦练才能成就真功夫。对于前者而言,书品提高可以通过人品提升来书品,古代文人注重个人修养,尤其是在魏晋时期,个人的品行情操胜过书品。历史上学识渊博、书艺精湛的学者也会因为人品较差而备受后代人们的唾弃,由此可见书品与精神境界是相关的。苦练则鼓励后人积极学书,王羲之是勤学苦练书法技艺的楷模,苦练等同于“克己”,克制种种诱惑与欲望,甘于受苦、不求安逸,沉下心苦练才能进入书法技艺的神圣境界。

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建立在传统儒释道精神上的产物,由书写的形式可知,汉字的字体、字形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演变,而汉字的内容则始终对中国文化的群体意识进行了书写,同时也表现出了汉字的个体意识。如今书法艺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仍具有独特的社会功用,独特的符号也决定了书法的独特性。书法无论发展到人格阶段,其所呈现出的都是中华民族积淀的丰厚民族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立军.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精神[J].传播力研究,2018,000(014):P.184-184.

[2]马子恺.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中国书法,2011,(2):119-120.

[3]李欢.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138.

[4]刘娟,尚冰.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钩玄[J].江苏中医药,2017,49(1):69-72.

[5]张以德.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J].商情,2018,(52):296-297.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传统文化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