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2020-06-27 14:08曹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反思情境教学

曹瑞

[摘 要]情境教学运用于语文课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教学品质。在《咕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把识字与理解、感悟课文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深度沟通,给课堂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情境教学;对话;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6-0066-03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0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声音、看字形、看图片等方法猜读“咕、咚、熟、鹿”等生字,用看图理解等方法识记“掉、吓、逃、命”等生字。

2.通过观察、比较、范写等,正确书写“吓、怕”两个生字。

3.通过看图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中理解“吓了一跳”“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几个声音。你们猜猜,这些是什么声音?可以模仿出来。

(课件播放水流声、猫咪的叫声、火车的咔嚓声)

生:哗啦!喵呜!咔嚓!

(师同时板书)

师:你们看,表示声音的词大部分都是什么偏旁?

生:口字旁。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字是形声字,右边的字都表示读音。

师:你太聪明了!再来听一个。

(播放咕咚声,师同时板书——咕咚)

师:能不能用形声字的认字方法,来猜一猜这两个字?

生:这两个是形声字,“咕”右边是个“古”,“咚”右边是个“冬”,所以猜出来读gu dong。

师:你说得太完整了,真棒!我们根据形声字的规律就能猜出很多字的读音,这可真是一个识字的好方法。

师:这“咕咚”到底是什么声音呢?“咕咚”又会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咕咚”的课堂。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师:这篇课文没有全文注音,只给一些难读的字注了音,所以可以这么读(一边说一边课件出示):

(生开始读课文)

师:再读一次课文,老师给你们加大难度了。请你们带着这样的几个问题来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有几幅图?(2)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对应了哪几个自然段?

师:好了的小朋友坐正。

(课件出示四幅图)

师:第一幅图上画了什么呢?

生1: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

师:你很会观察。这幅图对应了哪几个自然段?

生2:1和2。

师:第二幅图对应了哪几个自然段呀?

生3:3和4。

师:这幅图画了什么呢?

生4: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跟在小兔子后面跑。

师:这么长的句子你说得真完整!

师:第三幅图画了什么呢?

生5:野牛拦住大伙儿,问他们咕咚在哪里。

师:你继续说,对应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呀?

生6:第5段。

师:第四幅图对应的是?

生7:6和7。

师:画了什么呀?

生8:兔子带大家去湖边找咕咚,正好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了声音,大家都笑了。

师:你真会概括!

课件出示:全文共有( )个自然段,( )幅图,讲了( )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 )( )(   )(   )( )也跟着跑,只有( )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师生一起填空)

板块三:研读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继续读?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一棵木瓜树)

师:这是一棵——

生:高高的木瓜树。

师:这是——

生:木瓜。

师:有青的,有黄的。黄的木瓜是熟了的。

师:这是青色的木瓜,还没熟,没熟我们说是——

生:生的。

师:这是一组——

生:反义词。

师:我们一起说,熟对生。

师:木瓜熟了,就往下掉。

师:这个“掉”是什么偏旁?说明跟什么有关?

生:提手旁,跟手有关。

师:你们看,老师手上有一支粉笔,没拿住,就——掉了。

师: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

师:你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如果能注意停顿或重音就好了。

出示: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师:现在大家都知道“咕咚”是怎么回事了吗?

师:对,是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下來,掉进湖里的声音。树高,落下来的声音就——大。

(课中操:根据课文内容剪辑而成,在教学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课件出示小视频《咕咚来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叫《咕咚来了》的儿歌小视频。来,小朋友们起立,站到过道里,我们一起跟着他们来放松一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么大的“咕咚”声,兔子听到了怎么样呢?

生:小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师:兔子为什么拔腿就跑呀?

生:因为被吓了一跳。

(出示“吓”字)

师:这个字是生字,上面没有拼音,小朋友们是怎么认识的呢?

生:“吓”是个形声字,右边是个“下”字,所以它读xia。

师:太聪明了,一教就会呢。

师:生活中你有过被吓一跳的经历吗?

……

师:那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边写边提醒:左窄右宽,口字旁在横中线上面,右部竖画要直而有力)

师:看明白了吗?在书上描红一个。

师: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小的兔子听到了,吓了一跳,它会怎么想呢?

生1:有什么怪物啊,好可怕!

生2:什么声音呀,好吓人!

师:它心里一定会非常害怕,所以——拔腿就跑。

师:谁来演一演这只小兔子拔腿就跑的动作?

(指名上台表演)

师:小猴子看见小兔子跑这么快,会怎么问?

生3:小兔子,你为什么跑啊?

师:小兔子怎么做的?(画出)

师:现在小兔子嘴里的“咕咚”还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吗?

生4:不是,被它当成了怪物了。

师:小朋友们想想看,平时我们在跑的时候,有人问我们话,我们是不是都会停下来回答?

生:(齐)会。

师:现在小兔子听到小猴子问它为什么跑,它有没有停下来?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它不停下来,而是一边跑一边叫呢?

生:因为它怕“咕咚”追过来。

师:对呀,所以我们要读出它的害怕、慌张的心情。谁来试一试?

(生读)

师:“怕”这个生字宝宝小朋友们都认识了,你可以给它找一找好朋友吗?

生5:可怕、害怕。

师: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可以吗?

生6:外面电闪雷鸣,我一个人在家很害怕。

师:看得出来,你平时很会积累。

师: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跟我一起写。

师:左窄右宽,注意竖心旁的笔顺哦!右边“白”字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看清楚了吗?

师:听到“咕咚”声,兔子——

生7: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师:小猴子看见了,问他——

生8:为什么跑?

师:兔子——

生9: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师:你们跟同桌演一演,一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上台表演哦!

(生表演展示)

师: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这篇课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而来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动画片《咕咚来了》,想看吗?

(播放动画片前半部分,到兔子吓得拔腿就跑停止)

师:很平常的“咕咚”声,吓坏了兔子,(指板书)吓得它——

生:拔腿就跑。

师:小动物们听到后都跟着它跑了。

师: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跟着兔子跑,最后大家为什么都笑了,这些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后小朋友们也可以继续看动画片《咕咚来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反思】

一、识字有法,自主识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写生字”板块的目标中提到“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并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

(一)游戏渗透,渗识字之法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一年级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学开始,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让学生模拟声音,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致,从而奠定了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

(二)贴近生活,增识字之趣

贴近儿童生活的才是能被儿童所接纳、吸收的。例如,“熟”的理解,可先借助图片,然后提示“这是木瓜,有青的,有黄的。黄的木瓜是熟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何为“熟”,再延伸反义“这是青色的木瓜,还没熟,没熟我们说是——生的,这是一组——反义词”,让学生联系旧知,再获积累;学习“掉”字,教师演示粉笔“掉下”;学到“吓”字,教师又引导学生忆一忆“生活中你有过被吓一跳的经历吗”。生活是学习的老师,教学时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再次巩固了形声字的猜读法,并接触了“图文结合”猜读法,这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认识很多的汉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

(三)总结学法,萌识字之愿

“你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肯定的同时,总结识字方法:“在生活中就能识字真棒!”“图文对照,我们也能认字。”学生受到鼓励,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萌生了识字的愿望。

本课例中,教师识字有法,适切点拨,符合低年段学情所需。

二、巧设情境,加强体验

本课中,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一)图画再现情境

当梳理课文内容,学习“生—熟”这对反义词时,教师借助课件出示图画,稍加启发,带领学生走近了生字。

(二)表演体会情境

教师让学生演一演“兔子撒腿就跑”,编一编“猴子看见兔子,会怎么问兔子呢”。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不光包含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想象与思维活动,他们的动作、神情、语言都是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而展现出来的,这就提升了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

(三)多媒体重绘情境

无论是课件演示或者课中操还是观看动画片,都能够渲染情境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主动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

三、读中感悟,入情入境

课上,教师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线,让学生感悟文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体现了低年级以朗读、识字为主的教学目标。

(一)初读读通课文

课伊始,让学生看图读故事,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也可以猜着读,还可以请老师和同桌帮忙,争取把故事读正确、读流畅。

(二)再读感知课文

在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后,让学生带着“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对应了哪几个自然段”等问题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认知。

(三)精读品悟课文

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如前后两个“咕咚”的理解,“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停顿;“现在小兔子嘴里的‘咕咚还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吗”这句话要让学生读出害怕、慌張的样子。

在此基础上,教学中设置角色朗读、情境朗读,让学生在大量的朗读中对文本的理解从陌生走向了熟悉,再到深刻,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童话寓意的感悟有了质的提升。

本课教学用游戏导入,课未始、情已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把识字与理解、感悟课文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教学效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反思情境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