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关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弱势群体”的研究

2020-06-24 10:54付慧艳徐亮
锦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数学学习农村小学

付慧艳 徐亮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加上一些学生的习惯和学习方法的不当,形成了数学教学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关注这些学生,帮助和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现状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相对落后的学生就会安于旁观者的地位而不再主动思考和学习,甚至厌倦学习,成为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弱势群体;获得成功

在农村小学教学环境下,数学“弱势群体”有其特殊性。近年来,国家在基础教育设施方面投入巨大,使农村中小学在硬件方面与大城市学校的差距在缩小。但另一方面,“软件”差距逐渐凸显:农村小学生学前教育数学内容少,基础差,课外很难有补习的机会,图书资源匮乏,家长文化水平层次不齐,使得马太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更为显著,弱者愈弱,且很难得到追赶的机会。因此,关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弱势群体”的研究就显得更为有必要。

一、类型界定

通过成绩和不同题型的错误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单独谈话、家长谈话等方式,建立每个学生的数学档案,建立回归方程。针对农村小学将数学“弱势群体”界定为:

1、“坏习惯型”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上课做小动作,随便讲话,边写作业边玩,不能独立的学习……

2、“知识缺失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知识系统有明显的缺失。如对数学的某些基础知识、概念、基本技能没有掌握。

3、“压力山大型”学习压力过大或缺乏学习动机。有些父母把自己一生的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往自己理想的路走,加之考试压力,学校、教师、家长也被动地围绕考试转。在过度的压力下,孩子很少有成功的体验,直至验血。

4、“随性型”有上述原因等引起的情绪、情感因素。情感障碍可能导致过度焦虑、抑郁甚至攻击性过强,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成因分析

第一,家庭原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影响是最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而因一些不幸家庭、贫困家庭、家庭教育方式等问题导致“弱势群体”的形成。

第二,学校教育,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只以分数为唯一依据。导致了教师采取题海战术,以分数排队,按名次排座等,“填鸭式教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畏难情绪、厌学心理。

第三,学生自身的原因,没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意志力薄弱。导致已经形成的坏习惯难以改正;很多学生只满足于学会,自己根本就不会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功课门类增多,作业量大,只能疲于应付,学习方法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学习越来越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一旦缺乏认识的乐趣,求知欲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学习基础差、懒惰成性等。

三、转化策略

(一)、“坏习惯型”根据多组数据分析此类型成因多因家庭原因造成,父母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只留祖辈照看、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等。

1、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教育。

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

3、针对小学生的依赖心理强,同时小学生又有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时间短,分散性强,以及情感易外露且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做为家长、教师,有必要为小学生做好相关榜样教育,以激发、引领、促进小学生向上、积极、健康的成长,从而为改变学生意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知识缺失型”成因多因家庭原因、学生自身原因形成,与教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1、知识的获得必须经由个人的积极参与,知识的生命在于与个人的结合,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教师除了面对全体学生之外,还应特别关注“困难生”。教师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多的提供动手、动脑、动嘴的机会。

2、家庭教育要时时结合学校教育,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结合学生个人性格及与教师沟通。在家庭生活中融入课本教育内容,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内容,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3、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在教育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家长和教师共同发现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差异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特征,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三)、“压力山大型”成因多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有关,然而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导火索主要来源于外界。

1、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学校辅导老师、班主任结合其学生的心理特点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与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强化、合理宣泄、自我反省,从而调整自我心理改善自身行为。

2、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师相互联合渗透心理辅导内容。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出不同学习要求,尽量减少成绩排名。结合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学生的课下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活跃度,缓解心理压力。

3、加强家校合作,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纠正家长急于求成的思想,提高家长的心理辅导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摆脱心理焦虑。

(四)、“随性型”成因主要来源于学生内心思想,然而造成这种想法的往往都是外界因素。

1、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要求学生,在做到“因材施教”、“不一刀切”的同时多关注“随性型”学生的思想活动并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及教师的关心爱护。

2、对于数学的知识教授,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切实联系生活,让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要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闪光点”来作为此类“困难生”的学习动力。

3、利用好家校合作,通过多次有效的家访让家长改掉一些对学生学习不利的做法与思想,家长与学校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通过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寻找打开其心灵的钥匙。

参考文献

[1]瞿孝桂《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弱势群体的分析及转化对策》----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03期

[2]江福荣《关注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新教育 第 329期

[3]步 蓉 《关注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中旬刊/2009.1

[4]李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爱弱势学生群体》----教育基础201707110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数学学习农村小学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