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学前教育课程研究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同时国际学前课程理论和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中,而中国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改革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在此背景下作者袁爱玲编撰了《当代学前课程发展》这本书以帮助大家梳理和了解世界学前课程的特点及中国学前课程的发展。笔者在学习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理论;教育实践
《当代学前课程发展》共有八章内容,可以按照章节内容分为四大块,第一块(第一章)讲述了国际学前课程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第二块(第二、三、四、五、六章)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及意大利学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模式及课程改革的发展情况等,第三块(第七章)阐述了我国学前课程的历史与发展进程,第四块(第八章)说明了现今学前课程的研究范畴,提出了当前学前课程的热点研究问题。其實,我们从这里看出,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目录中的主线条让我很容易地把握了本书的主要内容,给了我一块非常明晰的指路标。
读完《当代学前课程发展》发现,这本书注重把研究国外学前课程的发展经验与中国学前课程的改革更新结合在一起,中外课程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不仅了解到我们国家学前课程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方向,也提供了一个我们了解与学习借鉴国外学前课程的机会。比如,首先,第六章“意大利学前课程”讲到了蒙台梭利教育课程模式,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内容,而我们又可以从蒙台梭利的教育模式进行本土化的反思与实践研究。其次,作者在书中理论联系具体实践,从中外学前课程改革需求和特定的专题出发,探讨了学前课程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给我们幼儿教师有实际的帮助。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章可以看到,世界学前课程表现出“从狭义课程到广义课程”“从分科课程到综合课程”“从单一课程到多元课程”“从重视预成课程到强调生成课程”“从主知课程目标到完整人格的培养”的发展趋势,其实这一系列的课程变化趋势也反映出了人类对于学前课程的不断探究,我在阅读感知这些课程模式时也在反思自己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什么样的亮点或者缺陷。最后,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究当前学前课程的热点问题和开拓学前课程的研究范畴。本书的最后一章呈现的是“学前课程专题研究”,引导我去关注了一些学前课程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在“研究什么”这点上给我很大的启示。
通过前面三点内容表明了我所感受到的《当代学前课程发展》的主要优点以及给我的帮助,但再细细阅读,我认为,如果作者可以在书中列举更多的案例分析并带领读者去反思一些当前我们值得反思的问题的话会让这本书更丰富,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点想法。接下来,我想分享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思考的一些问题。
一、 学前课程改革理念与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落差问题
18世纪至今,课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这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而发展至今的学前课程也逐渐提出了“整合课程”“生活课程”“生态课程”“活动课程”等课程理念。我们的课程理念在不断创新,但是幼儿教师实践时却存在着落差。比如,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在许多幼儿园还是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教学活动偏多,或者是在幼儿游戏时,我们幼儿教师的游戏设计能力,对游戏的介入指导能力等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说要坚持“以一日生活为教育实施途径的大课程观”,这就考验到我们以幼儿经验为基础的课程整合能力。还有,我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强调“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需要我们有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以及有差异地支持幼儿发展的能力。从列举的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学前课程改革理念与幼儿教师专业实践的落差问题。我想,我们仍然需要从多方面来帮助和促进我们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问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学前课程中的一种课程形式,我在幼儿园任教时也负责了班上区域活动的开展,但是在实践当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区域环境的布置,如何观察并适时地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等等。从这本书,我看到,我们要以儿童为本为中心,我们要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丰富的有利的环境,我们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在实践中做得更好呢?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发展水平,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并提供材料,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展开的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组织形式,它是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低结构化的活动。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除了要尽量给幼儿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主开放地游戏,还要特别注重所提供材料的探究性和引导性。
材料的探究性表现在幼儿的探究活动是一种“既动脑又动手,使幼儿思维活跃的过程”“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连续的、不断深入的、非孤立、非断裂的过程”“灵活的、变化的、非机械的过程”“尊重个体差异的、重视幼儿自主的过程”“结果开放的、体现多样性的过程”。但是,我们要注意的两个误区是“将探究等于一般意义上的动手操作”和“将探究活动等同于机械训练”。我们要知道,材料不是用来规范幼儿的操作而是激发幼儿的探索的,我们要创造开放性的、游戏性的环境,给幼儿更多的操作和创造空间。
材料的引导性表现在教师提供的材料能够引导幼儿制作出“成品”,我们在提供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各种操作材料之间的关联、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以及我们最终希望幼儿获得怎样的发展。
其实,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回过头来再来想一想自己在实际教学时的情形,的确有很多的问题还要再去反思与改进。
三、 各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当代学前课程发展》中,作者列举了一些国家具有典型性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那么这些课程模式是否都合适于我们中国的学前教育呢?我们能从别国的经验中收获什么样的启示呢?
以我们非常熟悉的意大利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为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爱的源泉。”蒙台梭利的核心教育理念,第一是“发现儿童”,即以儿童的生命为出发点,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生命的法则”从而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第二是“吸收的心理”,即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强调教育者要对不同敏感期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以使儿童得到最好的发展;第三是“自由的原则”,即坚持以自由为基础教育方法来帮助幼儿获得自由;第四是“工作本能”,即让儿童通过工作来建构自我;第五是“有准备的环境”(物质与人文环境),即提供真实的、可操作的并且合适幼儿操作的材料。根据蒙台梭利的核心教育理念,引申出其课程目标在于帮助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促进和平社会的建设。她的教育课程涵盖了生活、语言、感觉、数学、地理及科学等内容,而保证其课程实施的三要素即为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
蒙台梭利的教育法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世界上一流的学前教育”,那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土化研究与实践要如何来进行呢?结合作者和一些教育学者的建议,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是全面地、深入地理解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第二是做好教育内容的本土化。蒙台梭利的教育为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艺术表现教育等。我们可以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体现汉语语言文字特点、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活动材料;而在艺术表现和社会性发展领域中,我们可以让幼儿能够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自由、充分地进行表现与创造。第三是培养一批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下的优秀幼儿教师。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课程模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将蒙台梭利本土化的教育课程模式从理念转为实践需要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第四是合理地组织班级教学。因蒙台梭利的教育课程实行混龄编班,所以我们也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尝试进行。第五是对于蒙台梭利理论的弱势部分,我们可以有改进以促进我们课程建设更好的发展。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中国的学前课程现在在某些方面已经在学习借鉴蒙台梭利式课程模式,比如说我们的个别化学习和混龄活动或混龄编班。同时,我们也在反思或者说质疑蒙台梭利课程的“静”、“自由”、“有序”,这也反映了我们正是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断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课程。当然,除了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还有许多诸如“发展——互动”课程模式、High Scope课程、Kamii-Devries课程模式、直接教学模式、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课程等国外课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反思、借鉴和质疑。
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师,我对于学前课程理论还有很多的不了解及困惑,在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在尝试一些教育原则或者教育法时还有很多的不确定,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比如,我们一直都说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都知道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其实很难时时做到,这对于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又如,我们在说到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时可能会赞赏其“摒除奖惩制度”的做法,但是让我们真正去做到摒除奖惩似乎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我觉得,读了这本《当代学前课程发展》之后,我对于学前课程的发展以及各种的特色学前课程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去思考一些有关学前课程的编制与实施问题。当然,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还需要把理解到的和可以借鉴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真正实现理论课程的实践价值。
四、 总结
路漫漫而修远,读者只研究一本书是不够的,仅仅理解一个理论知识也是不够的,应该继续坚持学习、反思、践行,不断帮助自己有所提升以使自己能更好地在幼教事业中做好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当代学前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朱家雄,黄瑾,李召存,张婕.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周羚,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幼兒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