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06-24 12:51柯美珍
考试周刊 2020年50期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社会变革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进行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还要在英语课堂中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本文将通过分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及构成要素,阐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为小学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公民,以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领域探讨的“热词”。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未来公民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英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笔者将通过分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及构成要素,结合日常工作中的教学案例来阐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则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观的体现,是学生通过相应学段的英语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要素。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意识等;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指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理解中外文化差异,汲取精华,尊重差异,发展国际视野;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重在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能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是指学生对英语有持续的兴趣,能自主确立英语学习目标,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应以语言能力为基础,以文化意识为价值取向,挖掘语言内涵,获取信息,比较异同,提升思维品质,使学生通过分析、批判和创新,汲取文化精华,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彰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使英语学科从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转向学科育人为本的课程。总体上,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但发散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在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添课堂趣味性,合理设计课堂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思辨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日常英语教学工作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基本要素出发来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二、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英语语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应遵循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基本原则,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被运用的语言也只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只有能在现实生活中被流利运用的语言才充满灵性,才能转换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同时丰富多彩的语境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进行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创设英语语境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创设语境;二是充分借助多媒体、实物等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环境;三是大胆尝试全英文式教学,营造英语学习环境。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案例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Numbers” Part A来具体谈一谈如何通过创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导入环节,通过欣赏英文数字歌曲Ten Little Baby Ducks引入课题Numbers,欣赏歌曲既能自然地引入主题,又活跃了课堂氛围,一下子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在新授课环节,通过数一数、打篮球、踢毽子、连一连等活动,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不是机械操练数字单词,而是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运用数字单词,为孩子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字单词奠定基础。在拓展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Pair work,让孩子先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名片,名片上应包含姓名,职业及电话号码这些信息,制作好名片后,同桌进行自我介绍,互赠名片。这项任务让孩子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让所学的语言活了起来,使习得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核心素养。

(二)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展现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

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提升人文素养,发展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十分必要。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两个阵地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

1. 课堂教学

教师应在语言知识教学中导入文化,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单词red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释义,还要告诉学生red这个单词在中西文化中有着相反的内涵,中国人崇尚红色,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成功;而在西方人眼中红色则是一种禁忌,代表着流血、危险、牺牲。又如在教授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子时,教师除了教解句子的功能外,还要提醒学生,在西方国家询问女士的年龄,尤其是年长女士的年龄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如此,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有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使用英语,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文化素养。

2.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英文绘本、英文动画片、英文儿歌等。这些资源中不仅拥有大量的语言知识,同时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小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外,也要教给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与建议,鼓励学生课后读英文绘本,看英文动画片,听英文儿歌,让学生不断积累沉淀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语言的学习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维需要借助语言,然而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的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提供心智保障。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学承担着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任务。

1. 以问促思,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1)设计问题链

“问题链”并不是单纯地将几个问题进行组合,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将多个问题进行串联,在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环环相扣并且具有层次感,这种层次感属于逻辑性上的层次。在英语教学中设计问题链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学会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A Spring Outing” Part A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链让学生思考:What are the pupils going to do? What are they going to take? Why are they going to take these things? 这三个问题设计紧扣文本的主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层次清晰。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文本,促进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发展。

(2)巧妙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是追根究底地问。它是指在学生回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次提问”,巧妙追问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例如,在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Winter Activities” Part A Free talk环节:T:Where did you go in winter? S1:I went to Beijing. T:How was the weather there? S1:It was cold. T:What did you do in Beijing? S1:I...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紧扣主题不断追问,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主动性。

2. 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面对海量信息,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就要能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这就需要批判性思维。许多人认为,作为英语教学起始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教学内容简单,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但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初步尝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逐步形成对问题的独到见解。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表达,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闽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Sports Day” Part A时,教师提出问题:“Julia will try to do long jump. Is Julia good at long jump?”该问题在文本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学生围绕try这个词的含义,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互相质疑,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形成自己的答案。虽然最后学生没有形成统一的答案,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倾听,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 巧设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即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使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例如,在单元复习课中,为了巩固单元的重点语言知识,教师可以给出3至5个本单元的重点词汇或短语,要求学生结合单元主题,编写对话或小故事。这种创编活动比机械的读单词、短语有趣得多,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这种创编活动需要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创造才能完成,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如歌曲创编、韵律诗改编、故事续写、对话编写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四)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世纪对于未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学习英语。小学生好奇心强,在刚接触英语时,他们有强烈的学好英语的愿望。但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加上小学生年龄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让学生尝到学会的乐趣是保持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小台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给学生搭好一步步成功的台阶,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学会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维持对英语学习持久的兴趣。

2. 角色转换

在课堂上,师生角色转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小学英语复习课是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好机会。課前老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整理归纳单元重点知识并设计相关练习题。在复习课上,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自己整理归纳的语言知识及练习题,一个学生讲解完,另一个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质疑,教师在旁引导,适时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复习,不仅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更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及探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奠定根基。为了增加生生互动交流的机会,笔者采用了三种合作方式:一是Free talk。课前三分钟开展Free talk,谈论天气、日期、心情或对话表演,主要以Duty report与小组表演形式交替进行。二是Pair work。学生两人一组,可以是同桌或者前后桌,完成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如问答练习、对话练习、对话编写或朗读指导等。两人一组,互相指导,平等学习。三是Group work。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如调查活动、歌曲创编或短文续编等。四人一组,没有组长,组员之间就一项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平等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后,小组成员把思想交流碰撞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样的生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也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结语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纯粹地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育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和构建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深挖教材内涵,设计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开发多样化且充满智趣的第二课堂资源,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当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建宇.例谈小学英语复习课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2).

[3]刘臻.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9(8).

[4]刘兴莲.进口英语三维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2).

作者简介:柯美珍,二级教师,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晋安区第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