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06-24 03:04沈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沈菁

摘 要:高职院校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不仅需要面对未来巨大竞争的就业市场,同时也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历史使命。本文重点探讨了工匠精神的定义,同时提出了目前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

如果从历史视角来看的话,工匠精神这一词,早在封建社会就已经被人们所熟知,那时指的是那些依靠手艺和技能生存的工匠们的优秀品格与精神。中国历史上,工匠延绵不绝。中国有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呼唤的东西。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国家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大国工匠这一词,并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之下工匠精神的全新内涵。目前,工匠精神指的是精益求精,指的是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指的是淡泊名利,默默付出的精神内涵。受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影响,我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受到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很多人在当代社会都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这些恰恰都是与长远发展背道而驰的,更是与工匠精神大相径庭的。

二、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

1.强硬地进行技法传授

高职院校同普通高中学校是非常不同的,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就存在着极大的区别,普通高中主要传授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实现高考成绩的质的飞跃,获得良好的大学就读机会,然而高职院校却没有这么多的硬性要求,更多的是围绕就业展开相应的教育活动,这一点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上都有所体现。对于高职院校当中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人才来说,就业是他们学习美术、练习技法的重要目标。这一点不仅是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和家长同样将此看作是教学的重点目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技法、轻内涵的教育问题。

例如,在部分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当中,经常能够看到学生拿着画板和画笔不停地勾画着图案,一次次对自己的美术功底提出新的挑战。而老师在进行学期末的评价时,也会围绕学生最终的美术作品来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的完成度和复刻度,经常会将一些大师级的作品作为典范給学生展示,让学生通过复刻和模仿的方式将这些作品再现出来。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技术水平,但是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自身的创新力。而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也会对落笔的力度,勾线的手法等进行点评,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画作和作品当中的精神内涵。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够将技法不断地进行精益求精,却没有深刻地理解到这些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背景,没有真正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这样的学生在未来走入社会以后,只能够成为技法的复制者,却不能够成为我们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2.重视理论却忽视实践

在实际的走访调查当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每学期的课程90%以上都需要在教室内完成,仅有10%的课程可以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进行实践,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十分不利的,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自己不知道未来能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够为社会贡献什么。根据工匠精神内涵可知,工匠精神指的是在实践和操作的过程中,对于工作一丝不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而这些,如果仅在教室内通过45分钟的课本知识传授,是很难实现的,只有真正地走出校门,进入到社会,在企业和实践工作当中去不断地磨炼自身,才能够真正地形成工匠精神。

3.“工匠精神”内涵不足

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足,不仅是在校园内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上,目前都呈现着一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风气,人们追逐着金钱和名利,遗忘了内心的工匠精神。从学校方面来看,教师在进行课业传授的时候,仅从知识方面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没有更多地提到工匠精神的内涵,有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过工匠精神这个词,更不理解其内涵,这样又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呢?对于高职院校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肩负着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美术工艺的巨大使命,如果这部分人才都丧失了工匠精神,都将自己的专业技术当作是谋求名利的手段。那么,我们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必然也会走向没落,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不可能迸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1]

三、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就业目标打造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来说,其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就业,而所有的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求学的目标,也是为了日后再踏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有更加专业的技能,能够以一技傍身,去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必须要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积极围绕就业目标打造全新的联合办学模式,学校方面需要和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联合,可以重点与周边区域的几所大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和实习定向输送合同。重点选择一些文化艺术企业,设计公司等与传统美术工艺专业相关的企业。通过利用国庆、五一、寒暑假等大型节假日的课余时间,安排校内本专业的学生前往这些企业参与社会实践。短期假日则可以进行企业内部的观摩,了解到真正的高技术人才都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都是如何将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

另外,在选择社会实践课程的时候,学校也不能够仅仅将春游、秋游作为唯一的选项,而是需要更多地考虑到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切实需求,通过带领这部分学生前往博物馆、美术展览馆,使得他们了解到几千年来我国文化历史当中积淀下来的那些优秀工艺作品,了解到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使得学生能够对工匠精神产生敬畏之心。

2.打造良好培养氛围

高职院校必须要从校园环境着手,在实际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已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对于工匠精神这一词的内涵和定义理解是十分不准确的,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词,这实际上是由于受到高职院校全封闭式的教学环境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打造更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需要从硬件方面着手,更需要从文化软实力方面着手。

除了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地从校园环境方面进行改善以外,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需要做好配合。在社会环境方面,又从社会风气和整体的主流媒体舆论方面着手,社会风气应当予以改变,不能够过多地崇尚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而主流媒体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广告上更多地投放一些公益类别的广告,积极地宣传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及工匠精神的伟大之处。在家庭环境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家长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受到了限制,对于国家大事也知之甚少,甚至都是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完全错误的,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多召开一些家长讨论会,将家长和校方聚在一起,宣传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并且告诉家长,只有拥有工匠精神,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上成为一名大国工匠,才能够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这一行业的顶尖人才。当然,想要在家庭环境中营造更好的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氛围也是非常重要单的,家长可以更多地关注一些国家大事,同时也可以每晚七点和学生一起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需要将他们培养成了解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动态,更加具有工匠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传承者和弘扬者[2]

3.积极开展渗透德育

实际上,工匠精神就是我们的一种内在精神,是驱使着我们将工作干好的一种内在动力,工匠精神指的是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等。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只有通过渗透德育的方式,才能够打造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传统技艺的传授过程当中,并不能让学生形成刻板的思想,而是需要让他们通过记忆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大国工匠的典故,形成到道技合一的境界。

4.提高职业资质证书含金量

实际上,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来说,工匠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多地开设了一些资格证书考试,这些考试的水平往往很难代表学生真实的记水平。诚如前文中所提到的,仅仅是将学生对于美术技法的复刻能力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却忽视了学生在创作作品当中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因此,现阶段我们必须要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能仅将技术水平当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需要考虑学生在所呈现作品当中蕴含的内在精神,以及在打造這一作品时所付出的各种努力,重点围绕工匠精神来评价学生。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积极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更具有高含金量的资质证书,另一方面,高含金量的资质证书同样可以使得学生对于工匠精神产生更多的敬畏之情,使得他们并不一味地追求技术和手法。

结语

从而言之,目前我们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想要实现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双提升,想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那么唯有通过贯彻落实工匠精神才能够达到。

参考文献

[1]章文.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5(03).

[2]聂书法,郑君玲.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人才.2013(06).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