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飞
摘 要:学生的良好思想需要从小培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行为不能做,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进每一节课堂,引导学生从善向善,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同伴的美好情感。
关键词:德育教育;美术教学;审美水平
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始终排在第一位,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最基础的教育学科之一。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既能让学生们通过欣赏作品、表现作品,从而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强烈的真情实感,又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大脑,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因此,对小学生实施美育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那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该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选取主题积极的题材,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学生的良好思想需要从小培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行为不能做,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必须严格指定美术教学计划,将德育渗透进每一节课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善向善,升起爱祖国、爱家乡、爱同伴的美好情感。
比如有的一年级学生不爱护环境,常常有乱扔垃圾、踩草皮、破坏树苗的现象。教师设计美术活动《长啊长》,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一棵大树的成长需要经过种种努力,经受种种磨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在绘画中了解到了大树成长的不易,引导学生们要关心动植物,不随意破坏周围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生命的思想情感,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又如在二年级美术《好吃的水果》中,教师先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常见水果的形状与色彩,培养孩子观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开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用语言来表述各种水果的味道,升华美。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用各种材料表现水果的特征,提高了孩子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积极宣传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渗透德育点,通过让孩子观察画面、说说感受、尝试制作等方式,表达内心情感,提高自身认识。同时,教师要将美术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画画、读读、说说、做做中,提高思想认知水平。
比如在手抄报《礼仪伴我行》中,孩子们用绘画表现自己日常对爷爷奶奶的尊敬,见到老人主动向老人问好,乘车时,见到老人主动让座,过马路时,主动搀扶老人过马路。有的将手抄报分成多板块,“有关礼仪的名人名言”,或者是“应该怎样遵守礼仪”“讲文明,改陋习”“文明传播你做了吗”。孩子们施展自己的才能,或画或写或手工,将传统美德用美术的形式再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礼仪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感,从而在日常活动中,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三、创设优良美术氛围,激发学生向善的欲望
真、善、美是思想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优良的美术氛围,让学生在感受美的情感基础上,升起良好的祝愿,使自己趋向心灵美。教师在设计美术教案时,要既能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提高审美情趣。
比如在三年级美术《卵石动物造型》活动中,教师事先创设艺术氛围,在教室周围将搜集来的石头画、鹅卵石组合成的各种造型画,陈列在学生四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造型教学时,教师充分给予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想象与联想,通过亲手摆弄鹅卵石,将重新组合后的鹅卵石,想象成小猪、小猫、小河马,再通过废品材料的添加或者三两笔的“神来之笔”的添画,使得鹅卵石拼搭的动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在卵石动物造型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想象与创造,寻求与他人不一样的造型方式,体现了艺术的独创性,培养学生了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与表现的欲望。在活动的最后,走出教室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小学美术活动中的德育因素,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将美术与德育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这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宣传真善美為主旋律,通过学生与材料的互动,表现内心真情实感。同时,教师要紧抓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通过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