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
【摘要】深度课堂即具有开放自主的氛围,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最终完成知识技能学习到能力内化。深度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元素,对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进行艺术包装,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主动进行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养成。
【关键词】深度课堂;能力内化;引导;终身学习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段舟载而行,直达心灵彼岸的航程,那么,把课堂元素有机整合建构成的,就是以能力内化为彼岸的学习之舟。深度课堂的构成包括作舟、舟动、彼岸的过程,具有师生发展、思维延展、内化自然的特征。本文主要根据笔者一线教学的实践感悟,围绕深度课堂的建构、深度课堂的特征,以及实践发现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度课堂的建构
深度课堂的构建需要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模式,以及教学环境和条件等课堂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运用。下面,本文主要以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公式与函数”这一节部分教学设计为例,浅谈深度课堂的有效建构。
情境导入:本该满怀丰收喜悦的农民伯伯却有点愁眉不展,细问之下才知道,在统计橘子产量和销售的时候碰到了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助农民伯伯吧。
探究知新:
初学基本技能———橘子的产量计算:尝试计算空白单元格中的数据,结合网页“小提示”,分别输入“391-175”“= 391-175”“=B5-B4”进行计算。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三种方法的结果,猜测后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并上台演示,教师点评演示。
教师讲解公式的运用方法,突出公式运用的优越性,让学生感受到利用公式法快速处理数据的惊喜感。
请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其他空缺数据的填写,通过实践,发现计算较多数据的和,用公式的方法比较慢。
提出另一个快速处理数据方法———函数。请学生自学微视频“函数”,探索计算橘子产量的方法。
技能巩固提升———橘子销售情况计算:请学生演示函数的用法,教师点评后,请学生在完成橘子的产量计算后,开始计算橘子的销售情况。
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共性问题,在课堂内大声解答,对个性问题单独辅导。
请学生结合自学材料探索完成任务,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农民伯伯能否在变质前卖完所有橘子。
归纳总结:请学生完成5道自测反馈题,根据反馈结果和课堂任务,和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内容,归纳展示课堂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出发,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类似技能课的一般方法,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处理生活中问题。
(一)建构定义,匠心作舟
课堂情境是对知识技能进行艺术包装并生动呈现给学生的一种形式。这首先需要教师深刻领会教材意图,明确教材目标与内容,准确提炼具体教学目标。其次,需要发挥教师建构者的作用,建构生动的情境,搭建严密的逻辑,设计有效的任务,提供精美的学习和训练素材。教师在课前通过模块化的建构,为学生精心设计好一艘学海漫游之舟,漫游之舟以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为骨架,以生动的情境为外部包装,以严密的逻辑为衔接,以有效的任务和精美的学习训练素材为船桨。
(二)学展思研,舟动而行
高效的课堂应该包含学、展、思、研四个过程。学是新授知识的记忆和习得,展是对习得新授知识的一次检验和交流,思是对知识技能的内化和掌握,研是知识技能进一步的迁移和升华。学、展、思、研的过程,重点是成长心态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去开启任务,学习素材,主动划动学习之舟的船桨。在教师这位船长的指导下,明确航行方向,掌握划桨技巧,这样目标清晰、方法正确的课堂,就如顺利航行的学习之舟,能够顺利驶向知识技能内化的彼岸。
(三)牵引梳理,彼岸之达
有深度的课堂,需要教师对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进行生活化的、普遍化的,乃至哲学化的引导,进一步呼应情境并进一步提炼出关于教育较为本真的,较为深刻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脉络,概括本节课的核心思维,进一步升华出解决或学习类似问题和知识的一般方法。这就像一艘学习之舟已经抵达彼岸,还需教师这位船长引导学生一起回望航行的来路,并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归纳、梳理、升华,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内化为一种隐性的心理趋势,即能力习得的彼岸。
二、深度课堂的特征
(一)师生两开花,课程双建构
深度课堂具有自由、开放与分享的特征,自由是深度学习课堂的前提条件与终极追求,开放是深度课堂定义架构和课堂文化的根本保障,分享是对课堂学习得、失、惑的最真实呈现。深度课堂的建构,必须围绕双主体提升,既可以进一步拓展提升教师课堂设计、素材整合、教学引导能力的课堂,又可以提升学生以自学、合作、探究能力为基础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动静相结合,思维深延展
深度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采取少讲、精讲的措施,在空余时间多走下讲台,关注落后的个体。在教学展开的时候,用正向引导的方法,激活课堂气氛。深度课堂良好形态的呈现,关键是一“静”一“动”。“静”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静下心来学习教师提供的多样化学习资源,“动”是学习后展开积极的讨论,营造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同时,深度堂课不能追求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思維深度的发掘,提升学生思维的长度与广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学生迁移、拓展、综合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智趣双提升,内化成自然
智趣并重,既要注重知识技能习得为基础的智慧增长,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智趣并重是激发学生成长心态,激活学生创新活力的根本前提。深度课堂的最终目的,或者说舟载而行的彼岸,就是学生智趣的双提升,最终升华成一种促进终身发展的学习心态,这种思维贯式的内化,能使学生习得、掌握显性知识技能,最终融合成为隐性的伴随学生终身成长的能力。
三、实践发现的问题
深度课堂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设计、整合、引导能力,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能力,对深度课堂的有效生成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成长心态的持续保持,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的自在积淀,是深度课堂能有多“深”的关键。在具体实践中,特别是技能类课程的实践中,通过归纳,发现以下问题:
(一)教师“三力”有待提升
深度课堂的建构、实施非常考验一位教师的综合素养。其中特别考验教师的课堂设计、素材整合、教学引导能力,这三种能力也是能否有效建构、实施深度课堂的关键。课堂设计能力的提升需要关注建构课堂情境的现实性以及知识技能艺术包装的多样性,这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精确的教材定义解析,创新的课程建构能力。素材整合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信息甄别、收集、加工能力,选用和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教师是牧者而不是纤夫,教学引导能力是深度课堂实施的关键,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语言,关注课堂逻辑,关注科学理论。教师“三力”的提升,是成功建构、实施深度课堂的关键。
(二)学生“三力”未成贯式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想学、不愿展、不会研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教师需要进一步用构建情境、分解目标、生动资源等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正向鼓励、小组互助和多元评价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合作展示效率,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合理的探究目标。根据学生不想学、不愿展、不会研的情况,教师应综合运用各项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正确地自主学习,之后踊跃参与小组合作,勇于尝试探究,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贯式,这样才能让深度课堂有效实施。
(三)成长心态难以持续
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成功并不是由能力和天赋所决定,而是取决于心态。心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一生成就的影响超过智力的影响,心态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智力。
(四)迁移升华仍有瓶颈
首先,教师要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如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学科思维,也难以提升高度概括事物一般规律呈现的能力,对此,教师也要接受、理解。我帮助这部分学生取得进步,教师应掌握学习认知发展区理论中关于年龄和认知能力联系方面的知识,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等图表方式,把复杂的概念用儿童化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升华。
构建深度课堂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是现阶段教育改革潮流影响下的一次有效探索。深度课堂在建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碰到一些问题,这非常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反思、探索。
【参考文献】
[1]钱澜.深度学习课堂的模样:自由、开放与分享[J].江苏教育,2017(89)
[2]王金霞.淺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教研),2011(7)
[3]卞华锋.成长心态,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9)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江苏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