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公共参与素养

2020-06-23 09:31林菲
文理导航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事

林菲

【摘要】现代教育领域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道德与法治素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公共参与意识的增强,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行使权利和义务。文章首先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旨在促进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公共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事;案例;生活;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能力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参与意识是政治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并承担社会责任。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社会,有所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主动参与相关讨论。但有的学生仅仅是看看热闹,简单阅读新闻,并未认识到热点事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可见初中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并不强烈。也有的学生想参与其中却苦于找不到途径,仅仅是就自我意见进行表达,公共参与意识的不足在这一方面也有着鲜明的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参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仅仅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以时事来进行辅助,但学生在实践活动方面的参与不到位,这就导致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无法得到明显提升。

2.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为确保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得到明显提升,需要对公共参与素养概念形成正确认识。公共参与素养能够将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强化学生知情权与参与权。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与公共服务,通过民主管理程序的了解以及民主监督作用的感受,能够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不断发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增强,对于公民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对于个体社会价值形成正确认识,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公共参与素养的策略

3. 1时事讨论,关注时政要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增强,要保证教学策略的优化运用,在课堂上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就社会热点新闻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开展激烈讨论,就所学习的内容出发,分析社会新闻,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例如,在开展《走进法律》教学过程中,为确保学生认识到秩序、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规范行为,自我控制,明辨是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引入课堂,比如就《女子当街扇母亲耳光,路人看不下去一脚将其踹倒》这一新闻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行为违法吗?有人认为一家人之间打闹是家务事,不必上升到法律层面,这种说法正确吗?在围绕此类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路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这就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空间,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不断增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所选择的时政新闻应当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共鸣,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时事讨论中,为学生政治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 2案例分析,深化认知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法为支持,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于案例内容的理解,更好的分析问题并探寻解决办法。例如,在开展《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鼓励学生正确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为强化学生认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案例分析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提出这样的案例,“假设某学生在家做作业,突然看见窗外有黑影向别人家的窗户移动,发现是一个小偷,你认为这位同学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呢?”围绕这一案例出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报警,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与之搏斗。教师可对学生看法进行总结,分析措施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指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是公民的责任,但应当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比如采取报警或者求助的方式,这就能够在无形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正确方式。案例分析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获得优良的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 3联系生活,解决具体问题

生活教学法的运用,能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推进提供支持,增进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生活经历,更好的思考课本内容并尝试着解决问题。比如在《维护社会公平》教学过程中,针对社会不公平现象,要强化学生认识,促使学生自觉树立平等互惠的合作意识。实际教学过程中需紧密联系生活,组织开展互动交流,说一说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有的学生说自己的妈妈按照公司要求当了一个月的临时工,没有任何失误,但公司不按照协议转正,还辞退了妈妈,说公司现在不需要人了,学生认为这就是不公平。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去法院起诉,也有的说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等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能够促使学生參与到讨论中,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3. 4模拟活动,营造创新时空

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出发,可模拟活动,创设创新时空,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开展分析,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刻化。在《身边的诱惑》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诱惑并自觉抵制诱惑,可采取模拟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教师可选择金钱、网络游戏、黄赌毒等诱惑案例,让学生自编剧本进行表演,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深度思考,获得感受,激发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不断增强。

3. 5组织实践,升华丰富情感

为确保参与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和生活实践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参与多种实践活动中,提出富有创造性的建议,以促进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

例如,在开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过程中,为确保学生对于国家尊严形成正确认识,明确公民责任在于为国分忧,培养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自觉性与奉献精神。为促进教学重难点的顺利突破,教师可组织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形成正确认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考察附近小河污染情况,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水样进行收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在备案后反映给有关部门。在实践活动中,社会中难免有不和谐的声音,比如“环境污染这些事你们小孩怎么管得了”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学生感悟到,虽然个体力量有限,但这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切不可漠不关心。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和升华,这就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不断增强。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够强化学生对于个体的认识,不仅关注社会新闻,还能够主动献计献策,这就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主动思考,强化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志永,黄宇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

[2]曾雪莲.聚焦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创设体验式情境———以“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

(福建省三明市第十二中学,福建三明365001)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事
时事绘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的创新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公共参与的意义与引导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