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角度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思考

2020-06-23 09:37王译畦余武梁迎丽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电影传播学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译畦 余武 梁迎丽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是十八大以來逐渐形成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并且将它们写进了我们的党章。学者们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本质、价值等思想理论方面进行了多层次探讨。但已有研究在研究视角和实践深化等方面仍很少涉足,学界需要在具体领域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研究,从而使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本文将从中国影视行业入手,首先提出在合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电影同世界接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促进世界电影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电影的形式促进世界文化多极化,并且从传播学角度,通过“拉斯韦尔模式”所论述的传播过程的五个方面,给出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电影 “走出去”的几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传播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电影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178-02

一、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电影

传播学先驱美国著名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在其中提出了著名的 “拉斯韦尔模式”“5W 模式”,即谁(who)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说了什么(says what), 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1]。

(一)“谁”指的是传播者,负责整个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加工以及传递。

一部电影的传播者主要包括电影制作团队和参演演员,他们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从制作团队上来看,有导演、主演、监制、出品人等主要电影制作人员,除此之外,还有剪辑、灯光、化妆师、美术指导、摄影摄像、布景师等等。其次,整部影片演绎的出神入化、淋漓尽致,需要专业演员参演。他们所有人都需要在各自领域非常专业,对自己专业有足够多的经验与认知,并且需要加强他们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培训和学习,使其在政治、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能够与时俱进,把握住全球发展新风向。

(二)“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从传播角度的内容判断而言,电影作品传播的除了影片的剧情、参演的演员、脚本台词等以外,还有宣传海报的内容、预告片等等。

中国电影制作团队在制作电影时,选题非常重要,不要盲从跟风,而要创新性地选题、构思,要接地气,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着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大情怀和正能量。

(三)“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凭借的物质载体或经过的中介。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在传播学领域,关于传播渠道的研究被称为媒介研究。从媒介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媒介特性。首先,在渠道层面,在媒体交叉融合的背景下,电影除了院线放映以外,通过自媒体、线下等多渠道进行传播,搭建媒体矩阵,从而有更广泛的电影观众。其次,充分利用新兴的多媒体技术,譬如全息投影、AR、VR等技术,为电影作品带来更多的创新元素和亮点。

(四)“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标,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受传者。

中国电影要想类似好莱坞电影走出去,必须把目光投放到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瞄准各年龄段的更广泛的观影受众,使其都能在电影作品上找到感同身受的看点和价值认同感。

(五)“效果”,是信息传达到受众后带来的传播结果,对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细化到电影传播的类别之下,应当是传播者以电影作为媒介所完成的有效传播。电影票房是最直接能看出电影传播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的数据,一部电影的票房数据能够客观地展现它的受众范围,体现该电影的传播力[2]。交流模式是电影传播者应借鉴的重要方式,电影媒体可以与观众进行线上互动,如微博、微信和其他 App 等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增强受众的持续关注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中获得对于影片选题的灵感以及整个制作过程的建议反馈[3]。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党在新时期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同时将其思想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同体秩序是 21 世纪事关全球人类命运的唯一选择。对中国而言,也是中国对于全球秩序治理体系中所提出来的“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成为近来一段时期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对于其思想源泉、本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探讨。这些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学界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渐成体系,为未来的持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已有研究依然在创新性、视角和实践深化等方面仍很少涉足。未来一段时期,学界需要在具体领域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研究,从而使其不断丰富和深化。本文将从中国影视行业入手,从传播学角度,通过“拉斯韦尔模式”所论述的传播过程的五个方面,给出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电影 “走出去”的几点思考和启示。[5]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求同存异,主张更加开放包容,各个国家民族之间共商共建共享,共同促进世界的发展。这和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和”思想不谋而合,“和”的思想中存在“差异”,存在“统一”,存在“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紧密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世界,世界需要寻求统一、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思想,也需要包容差异的思想[6]。

在全球化时代,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电影要想崛起,走向世界,应该积极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成为具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在国际上高辨识度的中国标签,在世界电影舞台上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促进世界电影的繁荣与发展。于此同时,通过电影的形式促进中国文化思想同全球各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传播。[7]

四、传播学视角下基于人类共同体思想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思考

(一)传播者: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培养专业的电影人和组建专业的制作团队,选拔适合影片角色的演员,加强电影从业人员对于国家大政方针、人文历史、思想领域等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二)内容: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的融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在影片剧情、演员、台词、海报、画面语言等方面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相结合,传递大情怀与正能量;(三)传播媒介:粉丝效应、预热宣传、广告赞助、微博互动、海报宣传、网络视频联动等多渠道传播,创新采用各类技术;(四)观众:定位全球观众,广泛拓展受众面;(五)效果与反馈:充分互动,全面、广泛地收集观众意见。电影媒体可以与观众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如微博、微信和其他 App 等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增强受众的持续关注度,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中获得对于影片选题的灵感以及整个制作过程的建议反馈。

中国电影想要走向世界,电影人需要将全人类的共同理念和共通价值赋予电影,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贴上新的标签,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多种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吸引全球观众的眼球,制作出使全世界观众为之叫好卖座的电影。

参考文献:

[1]朱斌.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反思与启示——以《牡丹亭》英译为例[J].四川戏剧,2019,(06).

[2]刘芷宁.美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近年来美国电影在中国传播内容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9,(05).

[3]刘静.传播学视域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分析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启示——以湖南卫视《声临其境》节目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08).

[4][5]王茹俊,李敏.多维解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6]杨国斌,龙明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泉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7]邵培仁,王军伟.传播学研究需要新世界主义的理念和思维[J].教育传媒研究,2018,(02).

猜你喜欢
中国电影传播学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从互文性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国产奇幻电影的好莱坞元素分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