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少儿舞蹈创作中本土文化的传承

2020-06-23 09:37高小军孟光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传承

高小军 孟光

摘要:少儿舞蹈蓬勃发展,舞蹈创作备受关注。目前少儿舞蹈创作中出现“成人化”“雷同化”是学者们最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都从少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依照生理学、机能学的角度阐述了少儿舞蹈创作观点;也有一部分学者从舞蹈创作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从选材、儿童舞蹈语汇、结构、音乐选择等方面的创作观点。通过对2019年7月举办的“第二届四川省少儿舞蹈新作展演评比”进行调研,本文探讨了四川省少儿舞蹈新作展演中出现的“成人化”“雷同化”的问题,并对其中避免了“雷同化”问题的作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选材独特、结合本土文化以及抓本土文化形象去达意的特点,并结合本土题材作品进一步阐述对少儿舞蹈创作的思考,主要从本土题材的“精”立意,审美期待中“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以及本土舞蹈艺术形象塑造的研究与思索,旨在探究少儿舞蹈创作中本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作   本土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085-03

一、研究的目的

为了避免目前国内少儿舞蹈创作中出现“成人化”“雷同化”问题,许多学者对少儿舞蹈创作进行了研究,知网查询关于少儿舞蹈创作的36篇文献中,一方面从少儿的身心发育特点的角度阐述了少儿舞蹈创作观点;另一方面从舞蹈的角度阐述创作观点。通过对第二届四川省少儿舞蹈新作展演评比视频观看研究发现,部分关于本土文化题材的作品成功避免了“雷同化”的现象,虽然创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其创作思路对本土文化传承是有价值的。结合少儿思维方式特点,本土文化的题材立意、形象塑造,寻找一条本土题材少儿舞蹈的创作路径。

二、研究的意义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冯双白于2019年10月28日在成都市“舞蹈家协会舞蹈专题培训讲座”中强调青少儿是祖国的未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光照亮儿童心灵。我们一方面用舞蹈的语汇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展演的方式讲述给其他少年儿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灵。探究本土题材进行少儿舞蹈创作同时可以避免“雷同化”现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以“少儿舞蹈创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有36篇文献,关于少儿舞蹈展演有26篇文献,下载率和引用率较高的文献有:曾婕、刘海栋(2017年)《少儿舞蹈的童真·童心·童趣记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发展研讨会》,如何做到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发现与表现童真、童心、童趣,少儿舞蹈创作走出“成人化”的困惑;《由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引发的思考与启示少儿舞蹈作品创作中的“成人化”问题》,从“成人化”的编创痕迹延展到教育意义的凸显。文献中没有提到本土文化选材,笔者从选材分支中立足本土文化,探究一条本土题材少儿舞蹈的创作思路。

(二)视频观察法

四川省舞蹈家协会为笔者提供了“第二届四川省少儿舞蹈新作展演评比”的视频。在九十一部参赛作品中,关于红色题材有5个,占比5%;少数民族题材有24个,占比26%;童话故事题材有13个,占比14%;现实生活题材12个,占比13%;本土文化题材有7个,占比7%;诗词题材有5个,占比5%;动植物题材有10个,占比10%;戏曲题材有4个,占比4%;西域风情题材有3个,占比3%;其他题材(体育舞蹈)8个,占比8%。其中有21个作品有明显的“成人化”现象,主要集中在现实生活题材和少数民族题材中。“雷同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立意不清晰;舞蹈语汇既不达意,也不表目的,出现动作“穷”的困境。

(三)专家访谈法

对第二届四川省少儿舞蹈新作展演评比的评委及相关专家进行访问,通过访问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为收集该论文的撰写材料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

四、探究少儿舞蹈创作中本土文化的传承

(一)在滋养我们的土地上寻题材

在巴蜀這片沃土上,传承下来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第二届四川省少儿舞蹈新作展演中,西部战区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通过对成都宽窄巷子的点滴感悟创作了《蓉城映象》;乐山七色光艺术培训学校通过对夹江竹纸的赞美创作了《夹江竹纸》;有汶川县金孔雀舞蹈培训中心运用熊猫的动物形象创作了《熊猫宝贝》;成都市青少年宫从夜观锦里繁华的视角创作了《锦官星城》;茜莎舞蹈工作室用川剧元素创作了《小旦角》;邛崃市绿漪少儿艺术团从天台山美丽自然风景的视角创作了《天台风韵》;四川省星星艺术中心通过对成都的美食、美景、人文创作了《成都好好耍》,以及四川藏羌地区参加展演的民族题材的藏羌舞蹈,如:《妈妈天哪》《大羌寨小羌娃》等。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舞蹈滋润我们的心田,浸入生活,星火相传。

(二)“精”立意是关键

舞蹈选好题材后,立意是关键。立意是编创者对现实的理想投射,主体的创作本质,实践“你”的审美进入题材,侧重于主体想要说什么,对题材的“立意”不一样,输出的价值观就不一样。以《夹江竹纸》为例,展开本人对本土题材的立意和构思。四川乐山市夹江县夹江竹纸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制造技艺,家庭作坊是夹江竹纸生产的基本单位,男人们一生下来就要接受传承造纸术和宗亲训练,培养出色的抄纸匠非常困难,需要父辈、师傅对年轻男子进行鞭策,将技艺永久地嵌入身体。本人立意在“世代相传的高超造纸技艺”,其生产工序可以概括为:砍其麻、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水、春以舀、抄以帘、刷以壁。创作中抓住劳作过程中的“砍”“捶打”“捣碎”“抄纱”作为舞蹈动作动素,塑造“抄纱”的动作形象(舞蹈形象)。“抄纱”是造纸中最关键特别的一环,也是造纸过程中最艺术神奇的一环,“抄纱”超越它的表现动作,使其心中“竹纸”具有“竹纸”精神,即骨神兼备的韧劲品质。神采飞扬的“抄纱”舞动,舞出夹江竹纸画上的魅力山河,舞出纸乡的时代相传,舞出夹江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这样的立意凝结了古代巴蜀人民伟大的勤劳智慧,继承并显示了巴蜀人民独有的精神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创造审美期待中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来到四川不得不看的动物就是熊猫,四川大熊猫的萌态和孩子的天真高度契合,通常是少儿舞蹈创作中被选用的题材。如何在少儿舞蹈创作中做到审美期待中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呢?笔者以《熊猫宝贝》为例,展开本人的创作观点。四川大熊猫笨重可爱、胖乎乎肉嘟嘟、憨态可掬的形象招人爱。创作者一般通过视觉感官抓住熊猫的形体形态,模仿熊猫的走、爬、吃竹子和游戏等肢体活动细节,用身体去模拟表现熊猫,这样的审美是情理之中。弱化“熊猫”形象,聚焦人物“性格”,才会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审美效果。创作者对动植物形象不同生物性、天性的选择,都是在强化人物的内在情感,即精神状态、品德、品格。人物性格在情绪和情感中呈现,自我化的“情绪”与性格突显的“情感”是创造熟悉而陌生主题的突破口。

1.“情感”是人物性格的突显

就艺术审美的角度而言,所谓的情感强烈不是外部舞蹈动作的强度,而是指人与人的情感关系中,人的情感体验的强度。创作一个熊猫人物,突出他的性格,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个熊猫人物投入到一定的关系当中(一群熊猫),没有这个关系,性格是抽象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的熊猫人物性格,这里的“丰富性”是指,同一个人,时而是淘气鬼,时而是天使,时而是乖巧懂事,时而是小魔王,倘若能塑造出这样的熊猫人物形象,熊猫形象就变得生动、真实,甚是美妙。把这样一个熊猫人物放入熊猫群体中,与乐观开朗自信的、待人诚恳直爽的、懒惰的、缺乏耐心的等等各种不同性格人物中产生情感摩擦,熊猫的形象不再单一化,创作的对象就有质的丰富性,体现熊猫人物性格的多面,清清楚楚地表现出熊猫人物情感的流动,勾画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2.“情绪美”是内心最纯真的表达

少儿的思维是跳跃的单向性思维,这就决定了少儿形象思维情绪单纯、表露直接的特点,例如: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孩子的内心世界表露直接,高兴时,笑眯眯,笑声朗朗,蹦蹦跳跳;伤心时,哇哇大哭,委屈噘嘴,扭头不语。少儿思维特征决定其“情绪”特点,神情忽晴忽雨,无规范,不掩饰,完全自我化、个性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少儿情感表达中不夹带任何的杂质,纯粹的情感传递,让人感受到那份来自内心最纯真的美。熊猫人物快乐时相对憨态萌笑、笨重慵懒地拥抱;委屈时萌萌噘嘴皱眉,左右摇摆转身;生气时瞪眼伸脖、挥手相搏。具有童心、童真、童趣的动作神情和情绪表达,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人动容、为之倾倒。

(四)抓本土元素塑舞蹈艺术形象

在少儿本土题材创作中,一方面是作品内在想传达的一条线,即传达思想情感;另一方面是作品表面呈现的一条线,即舞台的视觉呈现。舞台视觉呈现中创作者要运用本土元素塑造独特的本土艺术形象(舞蹈形象),例如:《成都好好玩》融入了成都美食、老成都市井文化。如何呈现成都这座美食之都,借助具有代表性的火锅体现出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喜欢美食的朋友们感受到成都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來了不想走的城市。成都火锅的“辣”“麻”元素通过舞蹈视觉艺术这个载体把本土美食文化呈现出来,如在少儿灵动的舞蹈语汇中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出火红辣椒入口的“炸”,青花椒入口的“麻”,色香味美的“爽”,这样的舞蹈艺术形象就变得生动感人,让观众不光在视觉上看到成都美食文化,还让他们感受到成都人火辣辣的人文情怀。

五、结语

优秀的少儿舞蹈原创,舞蹈内容与形式设计一定是独特的、唯一的、有创造性的,复制则衰,克隆则败。四川少儿舞蹈创新,需要创作出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作品,带着这座城市人文情怀的温度,以舞蹈为载体展现、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反应本土老百姓的生活点滴。

参考文献:

[1]徐青.谈少儿舞蹈的创作思维[J].艺术教育,2009,(04).

[2]施林娟.少儿舞蹈现状及反思——以“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为例 [J].艺术评鉴,2019,(09).

[3]乔燕冰.少儿舞蹈创作何以走出“魔咒”?——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观察[EB/OL].中国文艺网,2017-08-09.

[4]王贞.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年.

[5]廖涵.造纸术的社会史——读《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04).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传承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