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22 10:52罗淑梅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教学探索

罗淑梅

摘 要:在农村乡土资源无处不在,只要善于发现,就可以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小学课程教学中,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学习。对乡土课程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传承,将资源合理应用于小学教学中,可以促进乡村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本文主要探索乡土文化资源的应用在小学校的发展,以为农村学校的乡土课程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文化;探索;小学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农村的小学,教师一直在探讨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但相对于乡村本土一些无处不在的课程资源却普遍重视不够,开发意识淡薄,导致许多有价值的乡土文化资源被埋没。如何挖掘乡土课程资源的地位与作用,将丰富的自然乡土资源转换成教育资源,引领农村小学教育走向繁荣是乡村小学教育的重点。作为乡村小学教师,我们要应用乡土资源,利用乡村的地理、民俗、生产特色、生活经验等自然生态资源来进行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建,使蕴含在人们身上的乡土情怀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实现乡土资源的价值。

一、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的发展意义

在农村,乡村小学是乡村文明的象征,其发展决定乡村人的文化发展水平,乡村小学如同沙漠的绿洲,为乡村文明指引方向。如果乡村小学文明教育缺失,那么乡村小学的发展会偏离方向,文明是乡村小学发展的前提。一些乡村小学由于周边生源较少,地理位置偏,教育资源缺乏,又面临学校被并的压力,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重大压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整改过程中需要改变之前的闭塞状态,借助乡土资源来完善特色课程。农村小学校长所处的环境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决定因素,只要课程与乡土资源结合,形成特色课程,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指导,积极配合政府的整改计划,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就可以推动农村小学健康发展。通过乡土资源的应用,一些农村小学复活,并发展成为当地优质小学,这种将乡土资源应用于教学情境中的做法,不仅创造了新小学,也打造了一批优秀教师。只有将乡土文化资源与教育理念结合,才能实现农村小学的发展。

二、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的应用

农村小学教育是义务基础教育,是对所有人一种普遍性教育,主要是为人的日后学习打基础,使人能获得社会生存能力。基础教育在儿童人格形成时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农村小学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为小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农村儿童热爱乡土文化。

(一)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让教育回归自然

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比较重大,因为作文写作是依据真实的观察和情感来进行,在农村,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主要是根据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来进行。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小学生依靠现实生活和乡土资源的价值来使自己的写作回归生活本质。在现实教育过程中,一些小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往往与生活脱轨,写作基本是与生活不相符,或者借鉴优秀模版来进行。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作文写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细节和各种事物,这种非规则和技巧的知识灌输可以使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更容易表达真情实感。语文作文的写作意义主要是生活气息和灵感的结合通过亲身体验来表达情感和认知。而乡土文化资源就存在于学生身边,是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的材料,只要认真观察和研究就可以将其融入作文写作中。在农村小学作文写作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关注乡土热爱乡土的情感,培养学生以乡土为依托,开拓写作思维。

(二)利乡土文化资源增加课程魅力

乡土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的课程,美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需要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乡土美。在农村,乡土文化资源是有待开发的自然艺术,展现的是乡土人情、文化和风俗。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身处自然的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充分运用乡土资源文化,使身边看得到的美转化为美术中的美,以培养自己的艺术感知。乡土文化资源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因为人是来源于自然,所以乡村的自然景观便成为小学生成长的外在环境。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进行当地特色的传承,通过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使其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美,学生只有将乡土美融入自身,才能使乡土美充满生机。国家制定的教学改革标准只是一个基本适用,在不同区域实施时会因区域情况不同而导致缺陷,所以在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改革相融合,使课程在设计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将乡土文化资源与小学美术教育融合符合国家对民族艺术的传承要求,也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发展观念。乡土文化资源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资源整合,虽然教育是面向世界的,但是不能摒弃乡土文化资源,因为乡土文化资源是了解世界的基础,乡土探索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区域特色展示的优势,是教育与区域文化结合的过程,可以增加小学的课程魅力,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承、创新。

(三)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将乡土文化资源以探索课程的形式融入小学生各门课程中,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在课堂上可以使乡土风情和风俗等进行传承。现存的民间艺术多数是通过独特的技艺进行创造出来的,是通过对区域文化特色进行细致观察和体验基础上利用思维进行创作的。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美作品中许多是渗透区域文化特色的。学生通过乡土文化资源与课程的结合可以发挥想象力就地取材进行艺术创作。另外,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小學课程的探索,可以加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的认同感。现实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多元化是社会主流,网络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来了解中国文化。一些学生对文化表现出极大兴趣,但是对传统的乡土文化却并不关心,这样会制约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农村小学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乡土文化,在接受乡土文化的同时对民族有认同感,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参考文献:

[1]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利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小学教学探索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