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翔复学进行时

2020-06-22 03:14于基泰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复学创造力习惯

于基泰/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校长

亲爱的家长们,远翔的学生们:

大家好!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又处在非常特殊的时期,大家都知道,经过近一百天的全国团结一致,共同抗疫,现在我国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全国各地已经从有序复市、复工,进入到了复学的状态。

再过几天,我们初三的孩子就将回到我们的远翔校园。过不了多久,初二同学也将回来,接着,我们全校同学都将回到我们阔别已久的校园。在回来之前,我们在网络相会,这是我工作50年以来第一次使用这个名称——复学式。

今天,我跟大家聊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与我们的学习有关,我称之为创造力何来?第二个问题,跟我们的行为有关,我称之为行动与习惯;第三个问题,我想跟大伙儿聊一聊,我们做啥事都应该提高效率,我把它称之为配合与效率。

创造力何来?

第一个问题,创造力何来?此话的缘由来自20年前我在上海浦西的云峰剧场听的一次报告。报告人是一位从美国请来的宇航员,他给上海市的老师们做了一场报告,报告结束后请现场的教师提问。关于航天的问题,他都轻松解答。后来有人提了一个问题他思考了半天,那就是“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你有什么看法?”当时,我们的教育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次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大讨论。可能由于翻译的问题,他没有很明白,但他脱口而出的一句话,20年来我一直记在脑子里,他说:“创造力,不是老师在课堂里教出来的。”创造力不是老师课堂里教出来的?那么创造力是哪儿来的呢?台下一片哗然,我们都是老师,我们作用在哪里呢?

20年来,我反复思索这个问题,我觉得有道理。创造力何来?我们需要知识的沉淀,需要知识在大脑中通过学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留下信息。还有一条,就是需要自己的思考,需要自己对现实问题产生一些联想。如果对一个现实的问题,不能产生自我的一种消化、联想和思考,哪能有创新呢?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学习是干什么?学习难道就是考试拿分数吗?高分一定等于创新能力很强吗?我们还需要什么?我们还需要在大脑中沉淀之后,对眼前的问题产生思考后,让不同的知识板块产生碰撞,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这个过程,很显然不是只从课堂中学到的,而是在人一生的实践中,在不断地学习中产生的。

这次的新冠病毒是一个陌生的东西。科学家面对这个病毒,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推演、推理、判断、实验才能研制出疫苗,应对病毒的方法,不可能是原来书本上有的。

创造力何来?我想到武汉的医生,面对这个全新的病毒,他们是怎么做出判断的呢?老师教了吗?课堂学了吗?考试考了吗?是作为医生和人的本能,让他们勇敢地吹响“哨声”。钟南山院士判断病毒会人传人,李兰娟院士断然提出封城,张文宏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这一系列的行为难道仅仅靠课堂学习,会自发地、自然地形成吗?不!那是经过多少天、多少年、多少次的经验累积才形成的。

同学们,在学校学习,学的是基本知识。创造力何来?仅仅是坐在课堂中认真听老师讲课是远远不够的。要成为一个资源人,要有自我修习的经历,要有社会的锤炼,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我们放寒假到初三返校,经过了101天。这就让我想起以前看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同学们,未来有好多个“一千零一夜”等待着我们,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再回到学校我们应该调整学习动机。我们要向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学习。疫情暴发了,他们知道有危险,还是毅然决然上前线。他们读书的时候哪会想到遇到这样的情形啊,但这是为国效力的时候。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成长过程当中应该不断积淀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面对突如其来的,想象不到的一些事件,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抉择、正确的规划、正确的行为,是考试考不来的。所以,学习、思考、敢于实践!

美丽校园静待学子归

创造力何来?我再讲一个故事。1994年,我带着女儿到北京天坛公园游玩,由于回音壁的设计蕴含了很多物理道理,出于物理老师的本能,我要去看一下。那是个巨大的墙壁,前面有一排铁栏杆,是用来保护文物的,但是有很多游客翻过铁栏杆跑到里面去喊叫或听回音。初二、初三的同学都知道,声波遇到障碍有会反射。我叫女儿到墙的另一边去,我就站在铁栏杆外面,我轻轻地斜着对墙壁说了一声:“听到没有?”经过极短的时间差,女儿回声过来了:“爸爸,听到了。”周围游客纳闷地看着。我想,如果当时墙上能长出一根根法线,这些人可能就知道原来是声波反射。同学们,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怎么可能有人画这幅图来解决问题呢?所以,这次疫情当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处理问题的能力,靠的是我们的知识累积和实践经验的探究。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除课堂学习之外的实践和研究。

那天,从北京天坛公园回音壁离开时我悄悄回头看,那些游客慢慢地爬出了栏杆,也站在我的方位轻声喊起来了,我太开心了。这是我1994年在天坛公园上的一堂现场的物理课。所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为了考试的学习,学习是为了增加各种知识的积累,再加上我们的处理,提高我们的能力。

行动与习惯

第二个问题,行动与习惯。2月17日,我们线上活动开始。之前只用了36小时,全校的教职员工全部装上钉钉,并把软件用得得心应手。同学们,你们不知道老师们有多少个晚上像这样在线开会,进行培训,效率很高,这得益于我们老师平时养成的良好习惯。

同学们,如果再过10年、20年、30年,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会用什么样的姿态、什么语调来讲述疫情期间宅家的101天?我觉得有一点要提到,那就是习惯怎么养成。

孩子们,一个人真正的品质体现在哪里?在事情的真相永无人知的前提下,你的行为反映真正品质。我们的775位同学,能不能担保:“我做了任何一件事,无需瞒着家长和老师。”比如,自己一个人呆在家的时候,绝不会随便乱扔一张废纸、乱吐一口痰、乱说一句不该说的话?

品质从哪里来?行为习惯。过去的这段时间,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线上教学。一位家长在微信公众号留言:“希望线上教学的一些好的做法能继续延续到线下。”好的习惯要保持。你们马上要走进学校,要再一次调整自己,有哪些习惯应该保持,有哪些习惯需要改变。

从复学进校门第一天开始,要规划我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线下学习习惯。经过这一百多天的自我管理,我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也能做到这一点。哪些习惯很重要?卫生习惯,上课听讲习惯,对待作业的习惯,同学交往习惯,甚至于就餐习惯都很重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资源人,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二个问题。

配合与效率

今天第三个问题,可能也是我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

我昨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如此艰难!如此繁杂!如此责任!如此上学!如此上课!如此就餐!如此放学!又如此当心!又如此存疑!如此好奇!又如此期待!”

我们远翔的93位教职员工,65个教职工,28个物业管理、食堂的叔叔、阿姨已经做了非常细致的准备。家长们对学校那么关心,让我感动。为了保障复学,毕业校友的家长、在校生的家长,甚至还有不是我们学生的家长,都为我们送来防疫物资。一开始,担心我们的防疫用品,特别是口罩不够。现在,我告诉大家,有了大家的支持,足够了。每天孩子从家带个口罩过来,中午学校给换个新的,保证每人每天一个。这全要感谢各位家长。更让我感动的是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全校的女教师主动捐款,后来我们所有老师都参与了捐款。当你们再次进入远翔大门的时候,要经过那个别致的、以前只能在机场看到的安全门,就是老师们捐款建造起来的。我们将从这个特别的测温门经过,迈进建平远翔,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这一步是我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了不起的一步。这一步里,有你和你的家长作出的共同贡献。怎么迈开这一步呢?这就是我要讲的配合产生效率。我想尽最大的可能,降低工作量、提高效率,这需要大家的配合。

要做哪些事呢?第一个规定,抗疫的要求必须保证绝对的人身安全。不仅要求同学们自己是健康的,还要求同住人是健康的。我们都有个随身码,如果随身码不是绿色的,就不要到学校。我们特别要把我们的行为纳入防控范围。孩子每天进校门时,应该有一个承诺书,保证孩子的同住人员都健康。第二个规定,每天测温三次,出家门一次,进校门一次,中午一次,三次体温必须记录。第三个规定,为防止不相干的人员进入校门,所有学生、教职员工发放通行证。同学们进门时,自助扫描、报到。

另外,出门前别忘了在书包里放一些东西。为了安全起见,需要自己带好筷子和勺子;我们要提倡“疯狂”洗手,比如交完作业,课代表拿完别人作业本,交给老师以后再把手洗一洗,走廊里面摆了很多免洗的洗手液,一定要随时洗手。中午就餐,错峰分流;早晨上学时间错峰;下午放学错峰,而且分不同的门出校。最后,提醒同学们,我们学校的有些场所暂时是关闭的,比如图书馆和运动场。

好了,一个如此繁杂的,但也必须要求我们家长、孩子们一道共同配合的一项工作——复课,就要开始了。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互配合得好,效率一定会提高,就可以避免很多繁杂的事情。

猜你喜欢
复学创造力习惯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探讨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与就业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上课好习惯
开心复学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