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芳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山东 济宁 272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血栓类型中较为常见,主要是指血管内的血液不能正常凝结对管腔造成阻塞,极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发生原因主要与静脉壁受损、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若治疗不及时会出现后遗症,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深静脉功能不全现象,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肺栓塞[1]。本次研究对血管外科DVT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总结如下。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DVT患者10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66岁,平均(50.5±6.5)岁。对照组50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6~67岁,平均(51.5±6.5)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之间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了解患肢动脉搏动情况,定时测量并记录患肢周径,若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
1.2.2 观察组行膝周痛点射频热凝治疗
1.2.2.1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会导致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在肢体活动突然受限之后极易出现恐惧以及焦虑情绪,导致精神过度紧张,担心疾病会对其后期生活方式造成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根据其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可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减少不良情绪对治疗与护理的影响,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与配合度,提升其治疗的信心[2]。
1.2.2.2 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较高,需要进食高蛋白、低脂肪以及清淡易消化食物,减少对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多进食新鲜蔬果,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较高的腹内压对下肢静脉回流造成阻碍,增加饮水量,使得血液粘稠度不断降低,在利尿消肿的同时还可避免发生血栓。
1.2.2.3 用药护理
对患者用药主要在患肢股动脉、足背静脉以及腘静脉。在股动脉用药时要选取合适位置并对插管处进行清洁消毒,避免过度曲髋,定期对敷料进行更换,保证敷料清洁干燥,若穿刺点皮肤出现红肿以及分泌物增多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在足背静脉用药时要抬高患肢,让患者取平卧位,在足踝处放置止血带,保证溶栓药物缓慢滴注,局部深静脉的药液浓度可直接溶栓。在腘静脉用药要插管并良好固定,告知患者不能过度屈膝,避免导管滑落,可将软枕放置于膝下,避免压迫导管。
分析血流情况以及DVT发生率。
采用SPSS 19.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²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流情况相较于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血流情况( ±s,cm/s)
表1 血流情况( ±s,cm/s)
?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0.00%(10/50),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低,x²=4.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
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会增加发病率,需要通过有效干预来减轻患者的痛苦。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对降低DVT发生率以及改善血液流速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提升其对疾病的认识,在减轻痛苦的同时还可提高其积极性与配合度,提升治疗的信心。饮食护理的实施可保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过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增加饮水量可降低血液粘稠度,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用药护理的实施可保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导管滑落或者对导管造成压迫[3]。
综上所述,对血管外科DVT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血流状况,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