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是课堂教学的本真追求

2020-06-19 08:05沈世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课堂

沈世红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本真追求应是什么?教学名师的课堂样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受一位教学名师的教育思想汇报会启发,笔者就此问题进行思考,从因何而来、作何思考、有何可为三个方面作了深度追问,阐释了“生·动”不仅是课堂教学主张、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更是课堂教学的本真追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  教学名师  “生·动”课堂

应邀参加第三期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张长松老师教育思想报告会,让我感知了这位教学名师眼中的语文、心中的课堂、梦想中的教育。什么是名师课堂应有的样态?风趣、幽默、睿智,还应有“生·动”!面对第三期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思想报告会,我觉得作为名师的培养对象也要能回答好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灵魂三问”:第一,因何而来?第二,作何思考?第三,有何可为?

一、因何而来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是江苏基础教育领域最高规格的人才工程。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文)《,江苏省教育厅从2009年起,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分四批进行了200名特级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毋庸讳言,这项工程从一开始就被一部分人质疑、争议和批评,这是好事。质疑也好、批评也罢,说明社会在高度关注这件事,说明这件事在长久以来一潭死水的教育高端人才成长湖面上激起了涟漪,说明这项工程突破了思维的禁锢,成为许多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创举。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亦是如此!哪怕对此原先存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项工程的实施,再次撩起了许多教育名师心头的那种不可名状的“小目标”和“小追求”:距离教育家,我还有多远?可以这样说,这项工程的实施,让原本早早成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的那些知名教师再次冲破了专业发展的天花板,专业成长之路因此而豁然洞开。我们是可以在岁月静好中等待“教育家”的款款长成,却也不妨碍我们为知名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提供阳光、提供雨露、提供土壤,教师的成长就如人生的四季,一季别有一季的味道,当发现教育还在路上时,自会且行且珍惜!

因为这项工程,一批教育理念新、科研能力強、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学名师有了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师德修养、增强科研素养、创新教育实践的平台与机遇。他们通过拓展分类阅读,提升了专业素养;通过聆听高端讲座,实现了知识结构更新;通过牵手乡村教育,实现了责任修炼;通过聚焦教育实践问题,打通了合作研究的通道;通过教育创新,实现了教育教学实践模式的融通和完善;通过教育主张的凝练,实现了教育思想的跨越和突破。因为这项工程,一批教育名师洗练了自己的教育精神和境界,他们得以从单一学科教学的羁绊中抬起头来,看看教学之外的教育,想想当下之外的未来,从教育“小我”里走出,走向教育“大我”甚至“无我”的境界。这项工程在成就教师之外,还为探索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实践模型提供了经验和范本。

有人曾经戏言语文教育的困境为“高耗低效”“误尽苍生”。言语不免极端,却也引发思考,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要“生·动”!“生·动”的语文课堂会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其内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作为母语的语文,其教学方式本应是一种生动的对话,是老师、学生、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介之间的沟通和碰撞。正如罗素在《社会改造原理》中所说,教育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很快的讲授,应该多从事于讨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受到鼓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地尝试让教育内容能使学生感到一些兴趣。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作为教师要具有丰盈的学识、创生的欲望、熟练的媒体运用技能,能为学生创设激情学习的动静结合的空间,能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展示、自觉行动。有了教师的用心经营和灵动的智慧,才会有“生·动”课堂的卓然不群。

二、作何思考

叶澜教授曾讲过:每一门学科,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认识现实世界的理论资源;为学生形成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独特的路径和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工具:提升学生对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语文学科概莫能外。

教育现在所面对的“00后”学生,是被快餐文化浸润长大的,我们那些语重心长的人生哲理、情真意切的授业传道,常被他们看作是空洞说教而充耳不闻。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学生为何会沉浸在“青铜”和“王者”的世界里,其实那是他们眼里的生动现实,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无论是孔子还是布卢姆都关注过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巨大影响力,当一位教学名师能够带着自己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透视学科脉络、穿越文章古今、纵横历史长河时,他所营造的生动课堂,定会在某个瞬间引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帮助他们施施然走进全新的语文世界里,那里充满灵动、睿智和不曾预约的精彩。

何为“生·动”课堂?“生·动”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主张。它基于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蕴含了“三生三动”之意:“生命”“生活”“生成”。这“三生”构筑了语文生动课堂的基础;“主动”“互动”“灵动”这“三动”体现了语文“生·动”课堂的样态。因为突出生命本位,学生方能成为主角;因为找准生活坐标,内容方能亲近生活;因为抓住生成特色,解构方能变为建构;因为有主动的学习参与,方能有课堂的积极表现;因为有互动的课堂沟通,方能有教学的合作顺畅;因为有灵动的教学样态,方能有创造的万千可能。课堂生动了,学生因之微笑;课堂互动了,学生因之快乐;课堂灵动了,学生因之幸福。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事实上,任何成绩也无法替代孩子的幸福!

“生·动”课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所倡导的“心理契约”的心理学基础,也符合学习即“成为”的全人发展目标,是对当下核心素养培育的应答。“生·动”课堂是以学情和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前提,以教师引导思考、引导体验、引导表达、引导应用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主要路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模型。它强调教学的关键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生·动”课堂凸显“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样态,“生·动”课堂凸显“发现学习”和“体验学习”的模式,“生·动”课堂凸显“高效学习”和“优质学习”的结果。它是引人入胜、情境生动的课堂;它是令人神往、内容生动的课堂;它是让人着迷、过程生动的课堂;它是催人奋进、结果生动的课堂。“生动”和“自然”是“生·动”课堂的鲜明特点,它让学生随之笑、随之哭、随之喜、随之悲、随之惊叹、随之扼腕,它温润着学生、浸染着学生、点燃着学生,能让语文学习更上层楼。

三、有何可为

“生·动”作为教学名师的课堂追求,不仅需要理念的引领,还需要实践路径的支撑。事实上,一个教育主张的提出,一种教学改良的推进不仅要有相应和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愿景,还要有教育策略、技术路径和实践方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应该基于学校和教师的观念更新和价值觉醒,通过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回归教育本源的角度去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并对已有的经验进行个体化的辩证改良和拓展。“生·动”课堂在追寻什么?追寻语文课堂的本真、追寻学科教学的真谛、追寻学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各种教學展示活动评课时,我们常常发现当下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反而被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者有意无意地忽视。我们所看到的不少教学行为不是由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而是由演绎的概念、累积的内容、罗列的问题、传递的结论等简单堆砌而成的积木式结构,缺乏学科教学结构的稳定性,更难以触及本质、融会贯通。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部分语文课堂还在把“极致化的训练”当做成功经验实施,课堂教学常常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灵魂与精神的“人本主义”较远,却反而离关注接受学习、反复训练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科学主义”更近。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悲哀,也是语文学科评价的缺憾!

“生·动”课堂的实施关键是课堂、教师、育人模式的转型。对于课堂教学转型我们常提到“SOS(学生站在舞台的中央)”模式,其本义是强调对学习活动中“教”和“学”行为方式转变的关注,而不是生造出某种标签“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生·动”课堂重在探索教和学的多元化路径,为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平台,这也是对新课改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响应,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产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可转移知识”(表1),才会有“生·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质性区分。

“生·动”课堂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是什么?从建构主义而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让学生学会个性化学习,学会自主建构,学会自我教育。但是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教师无所作为”。教师的责任体现在五个方面:创设——学科特色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探索——学科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提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研究——任务驱动质性评价的有效路径;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生·动”课堂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全体、抓住典型、呈现矛盾、突破难点,达到既诊断学情又放手合作,保证教与学有机融合的目的。“生·动”课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悟道”!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内化感悟做人的道理,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教学总如静水深流,在审视中才能成长自己,“生·动”课堂可以是一位教学名师走向语文教育的“通行证”,但远不是全部。哲学家康德说:“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教学中最本质的差异亦是对“人”的关注,名师一定要有关于“人”的情怀,只有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才能做到推己及人、以人为本,才能从“发现学生”走向“学生发现”。

参考文献

[1] 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仇海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06).

[2] 李伟平.追寻学科本真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8(1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