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2019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元年,国家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目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高职类院校扩招100万”战略,吉林省完成了高职扩招2.9万人的任务。在职业教育面貌正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节点上,如何激活教育改革发展新动力,提升教育特色和教学质量,探索出切实有效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使之契合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广大学员和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成为全省高职办学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
吉林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20所公办高职院校,5所民办高职院校,在校生17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每年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职业培训20多万人次。2019年高职扩招累计招生2.9万人,其中高中及中职毕业生9818人,退役军人15769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3413人,招生专业涉及农林牧渔等18大类专业,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学情分析是学校开展教育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实效性的保障。本文对长春地区扩招学员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255份,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调查对象中,男性1170人(占比93.2%),女性85人(占比6.8%);年龄分布中18岁至20岁的学员27人(占比2.4%),21岁至30岁的学员430人(占比38.2%),31岁至40岁的学员512人(占比40.8%),41岁至50岁的学员529人(占比47%),51岁至57岁的学员27人(占比2.4%);高中中职毕业生445人(占比35.5%),退役军人610人(占比48.6%),下岗职工农民工等200人(占比15.9%)。
表1 吉林省2019年高职扩招情况
表2 吉林省2019年高职扩招专业分布情况
1、问卷内容
问卷题目为《2019年高职扩招学员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第一部分为学习态度的相关信息,包括选择专业的原因,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对所学专业的评价等三个方面;第二部分为学习要求的主要信息,包括对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要求等方面指标;第三部分为未来就业意向调查指标。
2、数据处理
以EXCEL2013电子表格软件和IBM SPSS Stastic26软件为数据统计工具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对学情抽样调查统计表(表3)典型代表数据进行交叉卡方检验可知,期望值p<5,可知非传统学员(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农民)与传统学员(高职、中职毕业)的学情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学情抽样调查问卷统计表
(1)学习态度方面基本情况
在学生来源呈现多元化,非传统学员占比64%的情况下,大部分学员的学习在学习主动性上能够表现出积极意愿,有98%的学员根据自己兴趣、家人及老师建议和专业前景理性选择专业(见图1)。非传统学员较传统学员更担心工学矛盾,以及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方面存在困难(见图2)。
图1 选择专业原因
图2 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学习要求方面主要情况
SHT11的初始化时序如下:当时钟SCK高电平时信号DATA翻转为低电平,紧接着 SCK 变为低电平,随后是在SCK时钟高电平时DATA翻转为高电平,如图3所示。后续命令包括3个地址位和5个命令位,主要命令包括温度测量命令(03H),湿度测量命令(05H),读状态寄存器指令(07H),和写状态寄存器指令(06H)。
58.8%的学员认为计算机应用、英语、大学数学等理论基础课学习非常重要,其中非传统学员对大学语文的学习需求更为显著,对获得技能证书表现出更多兴趣(见图3),学员普遍认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和适应社会能力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希望通过学习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希望能够提升理论素养和增加专业技能课程实践环节的练习,传统学员对专业素养的学习需求相对突出(见图4)。近90%的学员认为通过互联网开展职业教育有必要。(见图5)
图3 公共基础课学习需求统计分析柱状图
图4 学习技能需求统计分析柱状图
(3)就业意向主要情况
从就业意向调查数据看,学员多优先选择事业发展前景好,待遇有保障、职业生涯稳定的国有大型企业就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然后是创业为主等自由职业、民营和三资企业,在传统就业观念基础上,非传统学员创业就业意识有所提升(见图6)。
图5 利用互联网开展职业教育必要性统计饼状图
图6 就业意向统计分析柱状图
从招生数据中可以看出,本次扩招院校分布在全省8个市州,学员就学相对集中在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长吉两地,长春地区的13所学校招生1,4434人,占总体扩招规模的51%,吉林3所学校招生5538人,长吉两地累计招生19,972人,占总体招生69%。新增学员中两后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的比例为0.34:0.54:0.12,非传统生源占比接近70%,学员成长背景、从业经历、文化基础、生活阅历、年龄层次、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多元化趋势明显。在扩招学员不能全部实行全日制教学的前提下,不同所在地域的学员分布与教育资源分布的相对不均衡产生了矛盾,近3万的来自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学员,使扩招院校现有办学承载力难以支撑。
本次扩招的专业涵盖了全省高职教育所开设的全部18个大类中的129个专业,其中第三产业相关专业88个,第二产业相关专业36个,第一产业相关专业8个,这与《吉林省职业教育服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改革实施方案》(吉教联[2019]43号)中“再造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新优势,努力把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定位新材料、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务等五大新产业”的发展要求契合度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开设重复率最高的专业会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院校分别是19所和17所,一方面导致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该专业学员就业竞争压力大大增加,这为若干年后保障新增学员就业率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问题埋下隐患。吉林省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0%以上,但由于毕业生在省内无法找到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人才外流较为严重,“省内培养、省外就业”的现象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次扩招以各办学单位单招形式为主,入学考试门槛较低,扩招学员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在统计数据中反映出学员担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顾虑,普遍认识到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希望侧重专业课程的实践学习,渴望高职院校尊重其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其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发展需求的差异性以及工学矛盾的现实问题,在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结构、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以“发展个体自身能力、满足学生自身需求”为目的,关注其“就业与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目的,增加教育内容的易接受性,降低课程教育的学术性。高职扩招直接衍生出个人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新需求,使得职业教育日益呈现社会化、普及化、多元化特征,职业教育在学习空间、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生态变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技能复合型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目前,以高职扩招和“1+X”证书试点项目为开端,高等职业教育更加快速地融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由传统在校生转向有教育就业需求的社会人员,教学内容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具有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扩招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入学与就业两大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职业人才。针对扩招生源的工学矛盾现实情况,职业院校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在形式上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在内容上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做好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拓宽和加深职业教育的领域和范畴。按照“精炼够用”的原则,科学压缩理论教学课时数,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课时,增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把职业教育作为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将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加大实践课程环节的比重,将岗前培训前置到职业教育阶段中,紧紧围绕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这一办学目标,以更有针对性地适应企业、行业用人的职业技能需要,培养所需的具有职业操作、生产、研发技能和职业综合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在充分考虑企业在降低用工成本、岗位培训成本等获益诉求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订单式培养输送新生劳动力的方式增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依托区域内企业和行业的内实践厂房、生产设备、一线岗位条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做中学”让学生获得更直接的岗位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同时,以企业一线“双师型”队伍为主体,适当下放相应的教学管理及考核权限,发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灵活性和针对性优势,制定“接地气”的专门教学计划。
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是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目的,将职业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员能够有效解决办学效能。按照集中学习时间占总学时40%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扩招学员与教师经常处于准分离状态,自主学习成为扩招学员的主要学习形式。基于学员投入时间、文化基础、学习意识、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评价监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一前提,导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注重以人为本,增强学员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启发式、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变“教学为主”为“导学为主”,由“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实践实习”带动“理论自学”,培养锻炼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逐步探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管理探索机制。
1、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尊重学生个别学习的权利,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个别学习及时提供教学文件、教学信息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技能培训,做好答疑和作业批改安排,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进度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确保学生个别学习质量。
2、协作学习
按自愿原则,高职院校选定品学兼优老学员为辅导学长,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协作学习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践场地、设施设备、协作学习平台等,对学生协作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
3、面授导学
教师综合考虑课程的特点以及扩招学员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面授导学的次数和时。在面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系统的讲授,重在帮助学员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理实一体化”多种学习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面授导学,如案例式、研讨式、讲练式教学,同时注重面授导学与其他导学形式之间的配合。
4、电话等其他形式导学
除面授导学、线上导学外,导学教师为学员提供电话答疑、通信答疑(含E-mail)等,借助各种可利用的、便于学生使用的沟通媒介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通过多种办学形式,突破时空局限,满足人们各个年龄阶段对知识、技能和兴趣爱好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才有可能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远程教育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国际远程职业教育已经开展了数十年,积累了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方式和灵活开放的办学形式,完全适用于高职扩招和“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扩招背景下教学场地、师资队伍、管理服务能力等资源配置不足的困境,确保职业教育质量和可操作性,同时让一部分有季节性、临时性工作的学习者能够兼顾。针对校内外不同学历、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学习就业需求的学员,将远程教育作为手段、方法、策略应用于职业教育,提供相适应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产品,使学习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既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又是职业教育内在发展方向和终身教育的客观诉求。
以远程教育引导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远程教育的技术优势和教育的覆盖范围,去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对于培养目标的终身教育导向,让职业教育走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让职业教育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实现全面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终身化,促进个人的终身学习,为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提供可支持的教育机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将远程教育形式融入职业教育的重要契机。当前,吉林内职业教育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尚在酝酿阶段,远程教育理念的界定、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教师技术团队的打造、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等多方面亟待推进。因此,在实施高职教育过程中要边建设、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远程教育模式,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吉林省职业教育面临振兴东北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供给侧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各办学单位要把高职扩招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动力,针对扩招办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特色、培养模式上发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的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灵活性和生动性,为推动教学管理水平、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确保高职扩招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