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权
【摘 要】“作业困难”是一年级学生的棘手问题之一。学生不识字、读不懂题干、积极性不够等诸多因素影响作业完成的效率。这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教师可以从课堂解读面批辅导、提炼关键标记重点、甄别题目规避争议及多维评价等方面,改变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困难的现象。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策略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环节,同时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的“口头”知识无法内化,作业完成困难,以致课堂练习无法起到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之效。另外,部分习题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影响着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效果。因此如何解决学生的“作业困难”问题,是一年级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课堂解读,化难为易
入学之初的学生尚未形成做作业的意识,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在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上需循序渐进,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教师通过把控上课时间,将一部分时间用于作业讲解,或安排习题课专门协助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可借助投影将课堂作业投影在屏幕上,带着学生逐题解读,反复读二三遍,让学生在读题过程中理解题意,再引导学生口头说出答案,然后独立完成,最后教师用投影展示整个解题过程,让学生校对修改答题方式。碰到较为复杂的题,如第一次出现的多个空格的题目,教师需指出每个空格该填什么内容,以此降低解题难度。
【案例】
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达到能够辨析出小军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的程度,同时“前”“后”两个字学生也还没有识记,所以教师在读题(1)时需告知学生先填上“前”“后”然后再解题。解题(2)时容易受到题(1)的干扰,学生会理解为小芳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读题时教师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凸显“有几个人”,帮助学生避免因思维定式而造成的错误。
二、面批辅导,查漏补缺
挨个面批辅导能起到反馈巩固的作用。教师可利用课余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及时开展错题纠正,使学生从上课“盲目跟从”的阶段中脱离出来,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协助学生读题就能够使其自主完成错题订正,极少数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从教师的二次讲解中巩固课堂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洞悉易错的知识点,同时找出哪些生字导致学生无法读懂题,从而在下节课对这些字进行识读。
挨个面批辅导还可以起到良好的甄别作用,使得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和方向,以及为如何解决下节课的作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圈画字词,聚焦关键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需要教师对题干进行提炼,从而使题目变得浅显易懂。“关键字”能够快速对某事、某物进行定位。在题干中提炼关键字,能将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凸显出来,在学生不识其字的前提下使他们尽快了解题干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可筛选出练习题中出现的常用词和常用语句,让学生熟悉,并在做题时圈画出这些特定字词。比如把常用词“多、少、上、下、前、后、比”等字特别标注出来,题目就变得言简意赅。
【案例】
讲解此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前”“后”“之间”三个词圈起来。学生能够通过这几个关键词将题干分解为:男孩、前、打钩;女孩、后、画圈;男孩、女孩、之间、画三角形。虽然有些断章取义,但对于解题而言可以避免学生因不识字而导致的无法理解或因有不认识的字而卡壳等情况。
四、巧用符号,标记重点
题中的有些内容会干扰学生解题的效果,比如在题干中总会出现一些含有名字的图片,只用于特定的解题环境。不认识字等情况会导致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往往找不到关键人物所在的位置,使得简单的习题反而变得复杂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些名词变得简单化、符号化,从而降低学生作业的困难程度。
【案例】
图中出现带有生字的名字,导致学生无法辨认题中的人物,错误地将其他名字当作是小丁和小明。同时由于书写顺序不规范,学生在做题时将名字写得杂乱而且出现重复,既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也增加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本题可以将五个名字按1~5依次编号,同时将小丁的名字圈上标上数字5,将小明的名字圈上标上数字1。学生很快就能分辨出5的前面是1,2,3,4四位孩子,1的后面是2,3,4,5四位孩子,只需要在空格中填数字,即可化繁为简。
五、调整题干,确保作业可行
与教材相配套的数学作业本中类似“说一说”的题目出现较多,安排学生逐个进行作业题的口述,面临课余时间不足的窘境。另外,有些题干的描述会导致思维定式的产生,影响学生对题目的判断。某些题目的配图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区分度把握不够导致学生做题时往往会出现多个答案。这就需要教师适时调整题干,以保证作业的可行性,发挥其考查的目的。
【案例】
本题让学生口头回答火车、飞机、足球周围特定位置的物体是什么。由于教师没有时间安排学生口述回答,于是就对题干进行改编:(1)在火车上面、下面的物体下画圈。(2)在飞机左边、右边的物体下画三角形。(3)在足球上面、下面、左边、右边的物体下打钩,既让学生做了习题,也保证了可行性。
【案例】
案例中的第(3)小题是多选题,而题干的描述为“哪种说法是对的?”在教材权威性的驱使下,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产生质疑,在所判断的答案中只选择其中一个打钩。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可将题目改为“比一比,哪些说法是对的?”这样的改变可以让学生对前面两小题进行更为充分的思考和判断。
六、辨析习题,回避作业争议
部分配套习题册由于教材改版,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因思维和认知水平不同产生理解差异,有的考试内容也与学生的知识不匹配。对此类有争议的题目应予以规避或替换。
【案例】
案例中后两个填空涉及左右相對性的知识,与教参要求学生只需要学会以“活动者”自己为中心判断左右的目标不同。有教师将这两个小题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判别左右,虽然降低了做题的难度但显然违背题意,也不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全面性,这类题目应回避。
七、开展多角度评价
教师应当通过评价使学生把完成作业看成是一种自我提升的过程而非负担。教师可在评完学生作业等级后加写短评语,将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评价,凸显学生的可取之处,促使其保持优点,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教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对字迹清晰的作业,写上“希望你的认真劲儿继续保持”等短评语;对于作业态度不认真、错题较多、字迹不清的作业,写上“请看清题目”“字迹不清会影响你的作业”等评语。作业评语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期,教师应根据后续的作业情况再进行检查、表扬、鼓励,否则它的功能也会不断地弱化。
八、创新评价方式
笔者采取积分累计制,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即全对的作业给予5星评价并且积1分,得到10分可以获得一个章。学期中和学期末各结算一次,学生可按照自己获章的个数领取相应的礼品。对于作业表现较差则进行扣分,每个星期结算一次,扣分最多的几个学生则需在下个星期负责督促同一大组的同学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协助老师检查同组学生的作业订正情况以及进行作业分发。严爱有度,褒贬适中。这样的奖惩制度,既激发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又对作业质量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惩罚”,能够提高其对数学作业的认真度,改变其对数学作业的懈怠态度,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楠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2]陈春芳.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路径的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8(23).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 3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