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2020-06-15 06:42吴婵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

吴婵君

[摘要]角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和操作,引导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和获得对直角基本特征的感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并以直角为参照,通过大小比较来认识锐角和钝角,形成概念,加深认识,提升空间观念。

[关键词]建立表象;丰富体验;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68-02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再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在这里安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图形,根据与直角的大小关系来区分锐角和钝角,是对角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角是构成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操作,引导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体验和获得对直角基本特征的感知,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并以直角为参照,通过大小比较来认识锐角和钝角,形成概念,加深认识,提升空间观念。

基于以上理念,本堂课可围绕以下两条主线展开教学。

一、充分感知,建立数学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应该注重以下两点。

1.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是学生在生活经历与客观环境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由“表象”向“抽象”过渡。

例如,在认识直角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先从已经认识的正方形上找一找角,再抽象出四个相应的角,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特征,在摸、看、记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向学生说明这几个角都是直角,揭示直角这一概念,接着让学生在纸工袋和三角尺这两种实物的面上找直角。这样,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从丰富的实例中逐步形成有关直角的清晰表象,初步获得直角的概念。

2.比较归纳,加深认识

归纳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讲解概念,能使学生对概念深刻理解、牢固记忆。

例如,在初步认识直角后,教师可利用纸工袋呈现不同位置的直角,并相机设计多个变式练习,使学生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三角尺上的直角与另外不同位置、方向的直角进行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所有的直角都相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关于直角的表象,逐步完善学生对直角的认识,也使得概念的形成过程成为促使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

二、丰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三点。

1.引导观察,增强直观感受

小学生的几何学习往往是从观察具体对象开始的,观察是低年级学生获得空间知觉的必要环节,是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教师应先后多次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等实物,并抽象出相应的直角,在不同实物与不同位置中,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直角都是相等的,从而增强对直角表象的直觀感受。在认识直角后,教师还可设计找直角的活动,学生通过对直角的认识和对身边事物的仔细观察,巩固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又如,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教师可设计一个给角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有一些角比直角小,有一些角比直角大。在此基础上揭示锐角和钝角,并使学生认识到: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这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就都会以直角为参照进行比较了。与此同时,学生通过观察不但增强了对角的认识,也能在大量的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2.组织操作,加深空间知觉

空间观念的建立只靠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具体的操作活动,如搭一搭、折一折、拼一拼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完成了对具体对象的抽象,形成了相应的空间表象,获得对几何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建立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后,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多种材料(小棒、纸片、吸管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搭一搭、折一折等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然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做角的过程,并通过判断做的角是不是直角,体会到: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跟它比一比。

在综合练习中,还可安排用两块三角尺拼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操作活动。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得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操作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启发想象,发展数学思考

空间想象是低年级学生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发展空间思维、建立空间观念的关键因素。学生通过想象能直接、有效地获得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

例如,在做直角的环节中,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对折两次能折出一个直角,这时教师可追问:“如果打开这张纸会有直角吗?有几个直角呢?”先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再让学生动手将纸片打开,测量两条折痕形成的角,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还可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选择滑滑梯”这一有趣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对不同角度的滑梯展开想象:哪种滑梯比较舒适合理,哪种滑梯过于刺激不合实际?使学生体会到角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角的认识,又能较好地形成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不同感知,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数学思维。

总之,学生几何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全面地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责编:黄春香)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
场域的精神力量在艺术作品呈现中的延续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着眼空间观念培养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观察想象思考,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