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语文教学

2020-06-15 06:35唐亚萍
课外语文·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味困惑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搞得红红火火,但有人瞻前顾后,想走回头路。对此情况,细作分析,主要有些人在新课改的洪流中丢失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要回归语文的生命本源,追还语文的“魂”。

【关键词】困惑;追还语文魂;回归本真语文教学;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045-01

【本文著录格式】唐亚萍.回归本真语文教学[J].課外语文,2020,19(16):45,47.

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课改路上,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时而播音乐,时而放视频,一会儿又组织学生正反辩论,不时还会来一个课本剧演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只要在行的人都会皱眉蹙额,这是语文课吗?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好一部分学生结结巴巴连课文也读不下来,似乎没学过一样,更就谈不到有感情地诵读了。问及课文语句,连在哪一页哪一段一时也找不到。这也难怪,整堂课的情况是幻灯片哗啦啦地往下翻,还穿插着动听的歌曲和精彩的视频,不熟悉教材就分析讨论,学生几乎很少有机会能静静地研读教材,怎么能顺畅地朗读呢?怎么能真正领会文本呢?问题的严重性尤其在于:这种包装亮丽、华而不实的课被有些人认可,并且作为“范式”推广学习……这种风气实在堪忧。

奋战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已由课改刚开始的群情激奋沉淀为现在的理智、冷静地思考。也有人着急地质疑:“这样走下去咋行呢?”作为教改参与者的我也与许多同人在工作中交流、商讨,感到的确困惑重重,有人质疑不无道理。

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三个问题,即“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的问题。

关于“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的问题,语文界的好多学者也在探讨,已有了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发现学者的呼声并没有传到所有语文教育者的耳中,更谈不到深入人心指导行动了,所以好多一线教师认为在今天谈关于“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况且这个问题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操作,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随时调整,所以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这是一个常探常新的议题。

首先,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学生将来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急于求成难免会培养出只会做题答卷的“考试机器”,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语文的魅力,自主积累喜欢的成语与名言警句,同时,有一定的语文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与别人交谈,自然礼貌,落落大方。

最后,协助学生调整好应对考试的心态,试卷固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对于语文的掌握程度,但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中,考试是相对公平的检测与选拔手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视考试、面对考试、战胜考试。

谈及语文素养,我们就要谈谈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了。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比较稳定、基础、顺应时代潮流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具有功能性与人文性,是初中语文教育中非常基础与核心的概念。第一,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可以增强学生对汉字音形义、语法、修辞、段落结构等必要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语言文化的积累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语言的积累是需要大量阅读作为基础的,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有助于语言的丰富及语文素养的提高。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必须牢记叶圣陶老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将鲜鱼递给学生不如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学生有了捕鱼的工具,才能长久有鱼吃,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素养可以伴随学生一生,也符合国家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读书做以下要求。

一是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研读教材,吃透教材,依教材来说话。

二是提倡课堂上书声琅琅,培养学生语感。同时建议学生早晚读书时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三是要求学生每写一个字先观察这个字,把这个字的点横竖捺记下再写下去。

四是在品读文章时要有查字典﹑词典和随时圈点批注的习惯。

这样要求的实质就是要回归本真语文教学。关于朗读方面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些优质视频课作指导。比如窦桂梅老师的视频观摩课《秋天的怀念》。这个视频的观赏,给人一种如在欣赏一件精巧的艺术品的感觉。新颖,简约,深入,广博,窦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秋天的怀念》一文将母爱描写得细腻、真挚又震撼人心,病入膏肓的母亲没有时间消沉在自己的病痛之上,还要强打精神照顾、激励坐在轮椅上的儿子,老师用激情诠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听众读者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一同去哭,一起去笑,一同去愤怒,一起去自豪,感受着文中的点点滴滴。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窦老师通过她直击人心的语言,如泣如诉,让每一个听众都深深被打动,对学生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触动,初中正是学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时期,喜欢与老师与家长顶撞,家长做什么都看不过眼,语文也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经过窦老师对《秋天的怀念》一课进行分析,学生不禁回想起父母对自己毫无保留、毫无所求的付出,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与朗诵上更加具有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上绝大部分学生能抑扬顿挫地朗诵了,学生自己品出来的味道老师不一定能讲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高了学习能力,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进步与收获的喜悦。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互联网时代也应强调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应该高呼追还语文“魂”。语文魂应当带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高尚气节;语文魂应当带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坚强风骨;语文魂更应带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独特美感。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带领“真语文团队”在全国各地推广“真语文”概念。他在《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里特别呼吁“这个时代需要真实,需要真实的人,需要真语文”。

中学语文界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也倡导着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应当朴素,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而不是通过花哨的技巧,堆叠华丽的辞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中,香菱喜欢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认为其风格华丽,词语精妙,却被黛玉反驳:“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也是如此,要回归语文的生命本源,追还语文的“魂”。

现代化科技正在飞速发展,许多信息化手段值得我们去学习、采纳与借鉴。语文如同一位气质高雅的古典美女,纯朴真挚是语文的美感,但是美女总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如果能适宜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进行点妆,并不会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反而可以让它更亮丽、更夺目。

猜你喜欢
语文味困惑
让课堂在读、品、写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