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筱毅
(荔城街第一小学,广东 广州 5113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与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营养过剩、学习负担过重、体力劳动不足等原因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成为近二三十年来横在学校体育面前始终难以跨越的一道鸿沟。为了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佳的局势,无数体育工作者为之付出艰辛努力,试图探索出适用于体育课堂实施、更能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方法。近几年来,不少学校体育工作者倡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入身体素质训练式的“课课练”,以增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强度,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然而,体育“课课练”应该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才能起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最佳功效,还待进一步研究。
速度跳绳“课课练”干预对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2.1 文献资料法 以“速度跳绳”“课课练”“体质健康”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 查阅相关文献,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实验时间为2017 年9—12 月,从广州市增城区某小学六年级的4 个自然班中筛选出体质健康状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2 个自然教学班进行为期12 周(每周3 课次)的“课课练”教学干预实验。实验班的“课课练”单一选用速度跳绳为练习内容,对照班的“课课练”选用水平三学生体质健康身体运动素质测试项目为内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严格遵守实验对比法的操作要求。为便于表述,本文将实验班的“课课练”称为速度跳绳“课课练”,把对照班的“课课练”称为传统教学“课课练”。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 2010、SPSS 19.0 等统计软件对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检验差异标准取值P<0.05。
对2 组学生的体质健康评定综合得分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发现,实验组学生体质健康评定综合得分平均增长5.0%(3.8 分,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评定综合得分平均增 长3.4%(2.6 分,P<0.05),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表1)。对比2 组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质健康评定综合得分变化,2 种“课课练”对促进小学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都存在显著性。
实验后,实验组体质健康综合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上升25.5%,比实验前翻了一翻;对照组体质健康综合得分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上升9.3%。通过卡方检验法(c2)分析2 种不同“课课练”对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得分等级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速度跳绳“课课练”对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得分的等级影响存在显著差异,c2 = 6.103,P<0.05(P=0.013);传统教学“课课练”对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得分的等级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c2 = 0.796,P>0.05(P=0.504)。对比可见,速度跳绳“课课练”可对体质健康良好以下等级学生产生有效干预,提高体质健康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效用显著;而传统教学“课课练”对体质健康良好以下等级学生也能产生一定干预作用,但效用不显著。
可见,实验前后2 组反映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的综合评定成绩都有一定提高,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体质健康评定综合得分进步幅度较大,比对照组高出1.6%(1.2 分)。另外,从学生实验前后体质健康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变化的情况来看,速度跳绳“课课练”能显著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传统教学“课课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但效用不显著。
表1 实验前后2 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综合得分纵向对比
表2 实验前后2 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综合得分等级分类情况
表3 实验干预前后2 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对比
实验后2 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综合得分都比实验前有所提高,2 组相比较,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幅度比对照组要大一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体质健康涉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多个方面,2 种“课课练”在促进练习者的体质健康发展方面各有所长,但总体来说速度跳绳“课课练”所能兼顾的方面要比传统教学“课课练”要多一些,干预效果要好一些。具体来说,对发展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协调、速度、柔韧、耐力素质,提高学生肺活量,改善学生身体质量指数,速度跳绳“课课练”的干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课课练”;发展核心力量,传统教学“课课练”的干预效果优于速度跳绳“课课练”(表3)。(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练习内容和练习组织形式的差异是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课课练”的练习密度与强度对“课课练”的练习效果会造成影响,2 种“课课练”在练习内容和练习组织形式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也必定会对它们的练习效果造成影响。在“课课练”的练习内容选择上,实验组在实验期内采用的是单一的运动形式——速度跳绳,对照组采用的是多样化的运动形式——50 m跑、1 min 跳绳、1 min 仰卧起坐、50 m×8 往返跑等。实验组的学生由于“课课练”所练习的运动形式单一,学生经过10 周对速度跳绳技术动作专一性地反复练习,跳绳运动技能掌握较好,速度较快,使实验组学生在进行速度跳绳“课课练”练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相对来说,对照组的“课课练”练习内容采用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学生所练习的运动项目缺乏锻炼针对性,这或多或少会影响锻炼效果。(3)相对传统教学“课课练”而言,速度跳绳“课课练”更符合重复训练法的训练要求。在“课课练”的练习组织形式上,虽然2 组学生的“课课练”采用的都是重复训练法,但相对而言,速度跳绳“课课练”更符合中时间重复训练法的基本要求。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根据每组练习持续时间的长短,重复训练法可分为短时间重复、中时间重复和长时间重复3 种不同训练类型。其中,中时间重复训练法可有效提高练习者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储备及能力,提高练习者机体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传统教学“课课练”在某些项目的练习中,受场地、组织管理等因素影响,间歇与重复练习时间难以严格按照重复训练法要求进行练习。
另外,对本实验研究结果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本实验研究只是证明了速度跳绳“课课练”可对小学六年级体质健康良好以下等级学生产生良好干预效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提高,但这并不表示速度跳绳对学生来说就是最佳的运动锻炼方式,不代表小学六年级体育课中应该用速度跳绳取代其他运动。正如健康饮食需要多样化的营养物质摄入一样,科学体育锻炼也必需注意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种运动方式都会有其锻炼价值的长处与短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除了要大力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之外,还要注意学生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运动兴趣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科学搭配课堂主教学内容与“课课练”练习内容,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运动技能与个性化运动兴趣发展全面兼顾。
3.1.1 速度跳绳“课课练”对小学六年级体质健康良好以下等级学生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可促进其BMI、肺活量、1 min 跳绳、1 min 仰卧起坐、50 m 跑和50 m×8 往返跑计量成绩提高,促进学生体质健康良好以上等级人数占比提高。
3.1.2 传统教学“课课练”对小学六年级体质健康良好以下等级学生缺乏干预效力,但对学生肺活量和1 min 仰卧起坐计量成绩及体质健康综合测试成绩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发展学生核心肌群力量效果较好。
3.1.3 速度跳绳“课课练”与传统教学“课课练”都可对小学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成绩产生一定干预作用,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指标方面两者各有所长,但总体而言,前者的干预影响作用要大一些,干预影响效果显著。
3.2.1 体育教师应重视体育课中“课课练”内容的选择。实验证明,“课课练”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确有帮助,且不同的“课课练”内容具体对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不同运动素质有不同的效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3.2.2 体育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手段调动学生参加“课课练”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每节课的“课课练”表现,避免让学生对“课课练”产生枯燥感、厌倦感。
3.2.3 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运动兴趣发展,要科学搭配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课课练”练习内容,同时兼顾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趣味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