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新乡市中心医院 肿瘤内科一病区,河南新乡 453000)
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期限已经得的有效延长,但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仍时刻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1]。随着近些年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前的痛苦亦是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2]。本研究旨在观察疼痛护理联合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72例晚期癌症患者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1~74岁,平均(60 59±5 17)岁。B组男 21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60 43±5 0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癌症;(2)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4分;(3)意识清醒,具备正常的沟通、理解能力;(4)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2)止痛药物过敏;(3)无法正常沟通交流;(4)擅自终止治疗。
1.4 护理方法A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用药、口头宣教、生命体征监测等。B组接受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干预。
1.4.1疼痛护理 (1)成立疼痛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1名专科医生任指导老师,其与护理人员为普通小组成员。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前均接受疼痛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癌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估方法、镇痛药物认识和使用、针对性护理技术、医患沟通技巧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执行护理工作。(2)做好疼痛评估:每隔6 h对患者进行一次疼痛评估,NRS评分>3分时可使用止痛药物,严格按照“三阶梯给药原则”使用止痛药物,在静脉注射镇痛15 min后、皮下注射用药30 min后或口服给药60 min后评估止痛效果。对于连续3 d NRS评分<3分的患者可调整疼痛评估频率为2 d进行1次。(3)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握拳等方式进行放松训练,并鼓励患者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控制疼痛上。
1.4.2临终关怀 (1)建立临终关怀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由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对患者进行临终期评估,并将临终期隐形标识置于患者床头,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抢救和死亡处理的相关原则。(2)构建良好的病房环境:调节病房温度、湿度至合适水平,在患者床头摆放鲜花,定期通风,为患者建立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3)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认真聆听患者诉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如宗教信仰、饮食需求等。努力取得患者信任,为患者建立宣泄环境,帮助患者疏导心理压力。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要理解患者面对死亡的恐惧感和心理变化,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关怀。
1.5 观察指标(1)使用NRS评分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疼痛程度(0~10分);(2)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3)使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NRS、HAMA、HAMD、FACT-G评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R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RS评分比较(±s,分)
注:NRS—疼痛数字评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t P A组36 6.48±0.71 4.45±0.47 14.305 <0.001 B组 36 6.53±0.64 3.09±0.52 25.030 <0.001 t 0.314 11.642 P 0.755 <0.001
2.1 NRS评分B组护理干预后N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2.2 HAMA、HAMD评分B组护理后 HAMA和HAMD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s,分)
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A HAMD组别 例数t P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6 26.23±2.75 19.03±2.15 12.376 <0.001 24.91 0.286 5.812 0.190 7.367 P±2.51 18.81±1.93 11.559 <0.001 B组 36 26.41±2.59 16.32±1.79 29.002 <0.001 25.02±2.40 15.66±1.69 19.133 <0.001 t 0.776 <0.001 0.850 <0.001
2.3 FACT-G评分B组护理后FACT-G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ACT-G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ACT-G评分比较(±s,分)
注:FACT-G—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t P A组36 43.29±4.08 48.56±4.59 5.149 <0.001 B组 36 43.42±4.03 60.03±5.11 15.314 <0.001 t 0.136 10.019 P 0.892 <0.001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受到环境污染加重、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癌症发病率近些年在不断提高,2015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接近40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高达21 44%,癌症现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3]。由于目前尚无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案,现存治疗方案多用于延缓病情发展,因此晚期癌症患者往往长期经受生理、心理的双重折磨,许多患者十分担心自身病情的发展,而面对死亡的威胁和病痛的折磨以及巨大的经济压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压力,最终导致患者临终前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会有患者因丧失生存的希望和勇气产生轻生念头[4]。因此,加强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亦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的B组在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其护理干预后NRS、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A组,而FACT-G评分较高。癌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亦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而疼痛护理可通过各种针对性护理方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5]。临终关怀是指在患者死亡前通过一定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和社会的关怀,且能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6]。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可有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程度和负性情绪,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