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装备制造业国际地位比较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0-06-12 06:38:54康学芹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品升级出口额分工

康学芹,马 珊

(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2.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引言

农业机械是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物质载体,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科技反哺农业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农村农业充分发展的关键抓手和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农业产业内升级和机械现代化,不但是解决“饭碗里端自己粮食”的问题,还是实现人民长期安定美好生活关键所在。

一、文献综述

当前,国内关于农业机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应用上。例如,研究农业机械化的现状(白学峰 等,2017)[1]、论证农业机械对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及重要性(江泽林,2019)[2]、研究购机补贴效应(潘彪 等,2018)[3],以及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李卫 等,2014)[4]等,鲜有农业机械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连小璐 等(2004)[5]基于国际视角,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测算,发现1993—2002年中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姚蕾 等(2006)[6]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就1992—2002年中国农机产品出口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提升农机产品出口竞争力、扩大世界市场规模可促进中国农机产品出口,而市场分布效应对出口会产生抑制作用。石高超 等(2006)[7]从出口结构、贸易条件、国际竞争力三方面对比分析1993—2004年中国、印度农机产品贸易情况,发现两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类似,但中国的贸易条件和国际竞争力不及印度。布娲鹣·阿布拉 等(2012)[8]测算并对比分析2001—2010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出口相似度指数、RCA指数,认为三国农机产品贸易存在互补性,且中国农机产品具有一定优势。张萌 等(2015)[9]采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2003—2012年农机产品出口影响因素,认为产品产值、进口国农业产值、进口国人均GDP、优惠贸易制度、共同边界和进口国环海对中国农机产品出口具显著正向作用,而地理距离和进口国劳均耕地面积则对其具显著反向作用。张萌 等(2016)[10]测算出口复杂度发现,2003—2012年中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位于全球中上水平且不断上升。

产品内分工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下,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经济研究成为主流,但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研究较少,相关农机装备制造细分行业的研究更为稀缺。采用传统海关贸易统计数据的研究忽略了出口贸易中所包含的国外价值增值部分,导致重复统计,不利于精准把握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的真实水平。为克服重复计算、较好反映国际分工地位,可采用TIVA(贸易附加值数据库)测度GVC(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法①。Koopman et al.(2010)[11]、周升起 等(2014)[12]、岑丽君(2015)[13]采用GVC地位指数测度一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Fontagne et al.(2007)[14]基于海关数据和UN Comtrade数据库,用一国中间品出口单位价值与世界中间品出口单位价值之比测度其国际分工地位,即采用专业化生产角度测算产品内贸易国际分工地位的出口品单价法。胡昭玲 等(2013)[15]以出口品单价法测算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发现中国低技术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高于中、高技术产品。林桂军 等(2015)[16]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优化Fontage测算方法,选取出口品中的零部件中间品单位价值来衡量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较好地结合了GVC 地位指数与中间品出口单价法的研究优势。

综上,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1994—2017年数据,研究选取这一时期国际市场占有率累计占比达68%的世界前八大农机装备制造业出口国家,即德国、美国、意大利、荷兰、法国、加拿大、丹麦、英国,按照HS1992四位编码选取六大类农机产品②,探究中国与上述八国农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采用中间品出口单价法测度中国农机装备于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力求准确反映中国农机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内部产业升级情况,为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决策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

二、中国与农机装备世界强国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中国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1994—2017年,德国、美国、意大利、荷兰、法国、加拿大、丹麦、英国以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累计占比年均达68%的成绩,成为这一时期农机装备制造业出口八大强国。由图1,1994—2001年,中国加入WTO前,农机装备国际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市场占有率虽逐年上升,但直到2001年仍不足1%。同时期,德国、美国、意大利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均超10%,位列前三,英国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约4%,居八强末位。2001年后,中国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2001年0.9%上升至2017年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2017年中国国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四。1994—2017年,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除荷兰有1.1%小幅上升外,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丹麦、英国均呈不同程度下降,美国、意大利降幅较大,分别下降7%、5%。综上,这一时期中国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上升态势,而八大出口强国国际市场占有率却逐年下降。

图1 1994—2017年各国农机装备国际市场占有率对比图

(二)中国农机装备比较优势增强,净出口额持续上升

由图2,1994—2017年中国农机装备净出口额显著增长,2005年出现由贸易逆差到贸易顺差的结构性转变,之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净出口额也从2005年1.54亿美元上升至2017年34.95亿美元,此期间中国净出口额增加了33.41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了22倍。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农机装备净出口额整体呈上升态势,2017年较1994年分别增长了1.53倍、1.5倍、2.07倍、1.57倍,但增速不及中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贸易逆差,2010—2013年其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2013年三国的贸易逆差分别达10.55亿美元、14.32亿美元、8.7亿美元。美国作为农机装备净出口国,2012年前其净出口额保持上升趋势,2012年还以29.88亿美元净出口额达历史峰值,之后迅速下降,2017年美国农机装备净出口额下降至7.88亿美元。

图2 1994—2017年各国农机装备净出口额对比图(单位:亿美元)

(三)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额逐年上升

图3 1994—2017年各国零部件出口额对比图(单位:亿美元)

由图3,1994—2017年,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产品出口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994—2000年,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额从0.14亿美元上升至0.66亿美元,而德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农机装备出口国,其零部件出口额均超过5.5亿美元,两国存在较大差距。2001—2008年,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额显著上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打破了中外商品、贸易、投资等国际经济活动壁垒,深化同世界各国经济往来,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额当年虽仅为0.71亿元,但2008年迅速上升至6.6亿美元,增长幅度超800%,超越英国、丹麦、加拿大成为世界第六大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国。2009—2017年,德国、美国、荷兰、意大利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额呈波动上升,中国农机装备出口额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额为7.06亿美元,赶超法国的6.7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农机装备出口国;2016年中国以9.26亿美元出口额直逼意大利的9.56亿美元,2017年中国以12.47亿美元出口额超意大利的10.3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国。

(四)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结构不平衡

由图4,据HS1992四位编码,收割分选机械零件(HS8433990)、耕作机械零件(HS843290)是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且长期保持出口优势,加工机械零件(HS843890)、养殖机械零件(HS843699)次之,乳品加工机械零件(HS843490)和果汁加工机械零件(HS843590)出口优势不明显。2017年,中国收割分选机械零件(HS8433990)、耕作机械零件(HS843290)出口额分别占零部件出口总额37.23%、21.81%,两者合计59.04%,接近零部件出口总额的2/3。乳品加工机械零件(HS843490)、果汁加工机械零件(HS843590)出口优势极弱,2017年两者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分别为3.5%、2.6%。1999—2008年,中国乳品加工机械零件(HS843490)的竞争优势略有提升,出口份额有所提高,保持在6%~9%;2008年后出口优势因国内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行业发展一泻千里而不断下降。中国加工机械零件(HS843890)和养殖机械零件(HS843699)出口份额有所增加,养殖机械零件(HS843699)出口份额上升幅度较大,由1994年3.71%上升至2015年16.74%。

图4 1994—2017年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结构分析图

(五)中国零部件出口与进口单价之比偏低

由表1,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均小于1,且无显著变化,表明中国出口零部件单位价值低于进口零部件单位价值,即出口零部件多为中低端产品,进口高端零部件,在农机装备制造业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六类农机装备制造业对比来看,乳品机械零件(HS843490)、果汁加工机械零件(HS843590)、养殖机械零件(HS843699)出口单价总体呈上升趋势,与进口单价差距逐渐缩小。2017年乳品机械零件(HS843490) 、果汁加工机械零件(HS843590)、养殖机械零件(HS843699)出口单价约占进口单价的1/2,较1994年上升约0.3。耕作机械零件(HS843290)、收割分选机械零件(HS843390)、加工机械零件(HS843890)的出口单价与进口单价之比呈下降趋势,出口竞争优势逐步退化。尤其是耕作机械零件(HS843290)出口单价与进口单价之比从1994年1.35下降至2017年0.21,下降幅度大,出口单价仅为进口单价的1/5。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时,农机装备制造领域研发创新存在偏离,生产更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环节,产品附加值极低,耕作机械零件(HS843290)、收割分选机械零件(HS843390)、加工机械零件(HS843890)贸易条件恶化。

表1 中国农机装备零部件出口单价与进口单价之比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三、中国农机全球价值链地位与产业升级测度

用Kaplinsky产品升级指数测度各国中间品升级状况,分析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变化趋势。

(一) 指标与数据选取

1.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

(1)

2.Kaplinsky产品升级指数

Kaplisnky et al.(2005)[17]指出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是考察产品升级情况的主要指标,若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同时上升或下降,则代表产品出现升级或降级(见表2)。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若一国处于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则表明该国主要出口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中间产品及核心零部件。

表2 Kaplinsky产品升级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Kaplinsky产品升级指数特性整理而得。

Kaplinsky产品升级指数公式如下:

(2)

i代表国家或产业n中第i个中间产品,i={1,2,3……K}。其中:

(3)

表示一国t期的相对出口额与t-1期相对出口额之比。

(4)

表示一国在t时的相对出口量与t-1期相对出口量之比。

Kaplinksy产品升级指数取值范围在[0,1]。数值越接近1,表明一国升级产品所占比重越高,反之则表明一国升级产品所占比重越小;若指数等于1,表明产品全部升级,若指数等于0,则表明产品没有升级。为忽略其他因素造成的中间品价格和份额波动,参照林桂军 等(2015)[16]处理方式,认为产品的价格和市场份额上升幅度不小于5%才属于产品升级。

3.数据来源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和HS1992四位编码,选取1994—2017年年度相关数据,研究对象包括HS8432,HS8433,HS8434,HS8435,HS8436,HS8438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 用于GVC地位指数、Kaplinsky产品升级指数测算的原始数据也来自于UN Comtrade数据库。

(二)GVC地位指数和产品升级结果分析

1.各国GVC地位指数比较

由表3和图5,1994年中国GVC地位指数仅0.31,荷兰,德国,法国和英国GVC地位指数均超过1.1,荷兰以1.4居首位。2017年中国GVC地位指数上升至0.56,增长率78%,荷兰,德国,法国和丹麦指数分别上升至2.38、1.65、1.55和1.86,增长率分别为70%、26%、20%、15%。各国GVC地位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指数的上升速度快于其他国家,与他国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其GVC地位指数仍然较低,表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高。

表3 1994—2017年各农机装备出口国GVC地位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注:“NA”表示数据缺失。

图5 1994—2017年各国GVC地位指数趋势图

2.各国细分行业GVC地位指数比较

由表4,中国各行业GVC地位指数均比较低,国际分工地位不高。2017年,中国耕作机械(HS8432)、收割分选机械(HS8433)和养殖机械(HS8436)GVC地位指数相对较高,分别为0.11、0.19和0.1;乳品机械(HS8434)、果汁加工机械(HS8435)和加工机械(HS8438)GVC地位指数相对较低,分别为0.02,0.03和0.07。发展趋势上,收割分选机械(HS8433)和养殖机械(HS8436)GVC地位指数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从1994年0.11和0.01上升至2017年0.19和0.14;耕作机械(HS8432)GVC地位指数略有下降,从1994年0.14下降为2017年0.11;果汁加工机械(HS8435)和加工机械(HS8438)GVC地位指数变化不大。

表4 各国细分行业GVC地位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注:“NA”表示数据缺失。

图6 各国HS8432整地、耕作机械和滚压机械GVC地位指数趋势图

由图6,耕作机械(HS8432)行业GVC地位指数,中国的指数偏低,但略高于荷兰,并呈“M”型波动。1994—2004年,中国的指数呈上升趋势,从0.14上升至0.15,与其他国家变化趋势一致。2004年拐点到来,各国耕作机械GVC地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2007年中国的指数下降到0.08,2008—2017年再次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从2008年0.08上升至2012年0.16,后又下降到2017年0.11。与中国2004年后波动发展不同,法国和德国耕作机械GVC地位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2017年两国指数分别上升至0.40和0.43,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居前两位,而意大利,加拿大,美国,英国的指数自2004年后均呈下降趋势。

图7 各国 HS8433收割机、脱粒机、分选机GVC地位指数趋势图

由图7,收割分选机械(HS8433)行业GVC地位指数,中国的指数与意大利,丹麦相差不大,但远低于加拿大、法国、美国、德国和英国,指数总体上呈先升后降趋势。1994—2009年,中国的指数保持较快增长,从0.11上升至0.25,超过意大利、丹麦,同期的加拿大、法国等的指数均在0.6左右。2019年后,中国的指数不断下降,2017年下降到0.16,而荷兰、意大利和丹麦的指数则分别上升至0.54、0.24、0.24,国际分工地位超过中国。

图8 各国HS8434挤奶及乳品加工机器GVC地位指数趋势图

由图8,乳品机械(HS8434)行业GVC地位指数,中国的指数相对较低。1994—1998年中国的指数小于0.01,国际分工地位极低。1999年以来,中国加深对外开放程度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乳品机械得到较快发展,其GVC地位指数从1999年0.06上升至2005年0.07,国际分工地位超过加拿大、意大利。2005年后,中国乳品机械(HS8434)行业GVC地位指数下降迅速,2009年仅为0.01,2015年又小幅度上升,2017年上升至0.17。丹麦的指数远高于其他国家,但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0.73下降到2012年0.13,英国、德国的指数相对较高,均为0.1左右,其余国家的指数与中国的指数值十分接近。

图9 各国HS8435制酒、果汁压榨机械GVC地位指数趋势图

由图9,果汁加工机械(HS8435)行业GVC地位指数,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整体偏低,但2015年起呈显著上升态势。1994—1997年中国的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从0.005上升至0.0114,国际分工地位高于荷兰,但低于余下七国。1998年以来,中国国际分工地位日益下降,2015年其指数下降到0.003。以2015年为拐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又显著上升,指数从0.003上升至0.03,国际分工地位超过意大利、德国、美国及法国。

图10 各国HS8436农林渔和家禽养殖及孵化器GVC地位指数趋势图

由图10,养殖机械(HS8436)行业GVC地位指数,中国的指数呈上升趋势,尤其自2013年,指数上升势头迅猛,国际分工地位显著提升。1994—2008年,中国的指数从0.01上升至0.05,但国际分工地位不及其他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指数又超过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国际分工地位大幅提升。2017年中国养殖机械(HS8436)行业GVC地位指数上升至0.13,仅次于丹麦,加拿大和美国。

图11 各国HS8438其他食品、饮料加工机器GVC地位指数趋势图

由图11,加工机械(HS8438)行业GVC地位指数,1994—2017年中国的指数保持在0.05左右,远低于指数排名首位的荷兰,甚至不及指数排名末位的加拿大,国际分工地位显著低下,这一状况在此期间都无明显改善。

3.各国Kaplinsky升级指数分析

表5是根据Kaplinsky产品升级指数测算的1995—2017年各国中间产品升级趋势。从农机装备产品升级次数来看,中国共出现20次产品升级,同比八国,其升级次数最多。从产品升级规模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平均33%产品出现升级,升级规模略低于加拿大,高于其他国家。1995—2000年,中国30%~50%产品出现升级,升级规模较大。2000—2005年,中国采取加工贸易方式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农机装备升级规模反而出现下降,甚至出现产品零升级现象,2000年58%产品实现了升级,2005年产品升级规模却下降到13%。2006—2017年,中国农机装备产品升级规模出现反弹,从13%上升至57%。

表5 1994—2017年各国kaplinsky升级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注:“—”表示没有升级;“NA”表示数据缺失。

(三) 结论

1994—2017年,中国农机装备制造业GVC地位指数整体上升明显,从1994年0.31上升至2017年0.56,但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无明显提高,仍处于较低位置。从农机装备细分行业来看,除养殖机械(HS8436)行业外,其余行业分工地位都比较低;收割分选机械(HS8433)行业、养殖机械(HS8436)行业GVC地位指数上升明显,分别从1994年0.11、0.01上升至2017年0.19、0.14,其他行业变化不大。

较之前八大农机装备出口强国,中国农机装备升级趋势明显。1995—2017年,中国农机装备共实现20次产品升级,升级次数最多,德国和英国以15次产品升级次之。在1994—1999年和2004—2013年两个时间段,中国中间产品升级规模呈上升趋势,平均约33%的产品实现升级。中国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强劲有力,实现现代信息化高品质农业的物质条件不断提升。

四、对策建议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发展中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对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不但要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还要面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跨国农机企业带来的冲击。应从市场培育、技术研发、体制创新和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着手,提升中国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分工地位。

(一)政府多维度发力助推农机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1.依托政策提升农机使用率

政府可从土地产权制度、产业政策、财政预算等方面创造农业机械市场刚性需求,打造企业良性生存环境,引导生产力释放与提升。建立完备的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完善土地流转经营的市场机制,增强农机刚性需求。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二三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化和服务化,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通过农产品升级反向机制提升农机装备市场分工地位。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要制定合理的农业预算配套政策,提高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预算中的占比。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劳动力身体素质、教育水平和农业发展思维意识,提升农机消费的支付能力和农机装备作业条件。

2.税收金融政策及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农机企业研发

政府可实施税收调节、出口补贴等措施加大对农机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吸引资本投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和创新制度,建立农机装备发展基金等专业融资机构,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障企业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成果不受侵犯。

3.推动企业开放合作

加强与农机强国企业合作、引进和学习先进农机生产技术与制造工艺,建立合作联盟共同研发世界先进农业机械。基于WTO框架规则和国际惯例,合理调整关税,对于已能实现自我供给的进口产品可适当减少关税减免,提高成套设备进口关税税率,降低核心零部件、原材料进口关税税率,促进国外先进技术转让和技术的国内转化。积极发挥中国全生产链与发达农机制造业大国技术互补的优势,共同投资开发第三方市场。

4.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加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农机装备、农机技术等相关专业建设,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培育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机装备研发、设计、推广等工作。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定期为农民开展农机培训课程,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农机操作技能。

5.培育农机产业集群

借鉴国内外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经验,引导农机装备产业融合智能科技进行集群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强化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推动中国农机产业不断优化升级,从而提升行业国际分工地位。新型产业融合下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有助于各方资源实现智能空间互联和大数据的形成,再融合信息产业,为实现农业的工业化服务和智能农业奠定基础。

(二) 农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竞争力

1.加强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机装备制造业结合发展,以创新发展为导向、以国内强大市场为依托,集约全球资源,借助新技术,经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等形式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中国农机装备制造业跳跃式发展。加大农业、农机高素质人员的培育力度,加快产品更新和技术创新,借助信息技术做好产业融合,加速实现产品迭代升级,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2.加强管理控制和品牌培育与管理

以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构建根植于本国农业发展历程、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本土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效率。积极对接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改良提升农机产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战略,实现农业农机产品由低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的转变。

3.深耕国际市场

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和整合国内外市场资源,扩大高品质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凭借中国农机产品质优价廉的比较优势,以租赁、补偿贸易、出口、投资等形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机市场深耕细作,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注释:

①基于TIVA数据的GVC地位指数可精准度量一国国内贸易增加值,但TIVA数据标准依照行业大类进行采集,无法获取细分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导致其不能对行业内部进行精准研究。中间品出口单价法对国内创造附加值部分衡量精确度虽略有下降,但可用于细分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深入研究分析。

②六大类农机产品分别是:HS8432农业、园林及林业用整地或耕作机械,草坪及运动场地滚压机;HS8433收割机、脱粒机、包括草料打包机、割草机、蛋类、水果或其他农产品的清洁、分选、分级机器;HS8434挤奶及乳品加工机器;HS8435制酒、制果汁或制类似饮料用的压榨机、轧碎机及类似机器;HS8436农业、园艺、林业、家禽饲养业或养蜂业用的其他机器,包括装有机械或热力装置的催芽设备、家禽孵卵器及育雏器;HS8438其他品目未列名的食品、饮料工业用的生产或加工机器,但提取、加工动物或植物固定油脂的机器除外。

猜你喜欢
产品升级出口额分工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技术创新促进昆钢螺纹钢产品升级
昆钢科技(2021年4期)2021-11-06 05:30:56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玩具世界(2020年6期)2020-12-06 05:55:14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消费导刊(2017年15期)2017-11-07 03:42:36
镇江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研究
商(2016年14期)2016-05-30 10:35:45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