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临床药学部,四川 成都)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 监测和分析是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举措。现对2019 年1 月-12 月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更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收集我院2019 年1-12 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Excel 整理、统计ADR 报告的性别、年龄、药品通用名称、剂型、ADR 类型及主要临床症状等基本情况。
2019 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00 例,其中男性45 例,占45%;女性55 例,占55%。年龄最小者1 月6 天,最大者83 岁,具体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性别与年龄分布
100 例不良反应中,严重报告9 例,占9%。其中,按性别统计,男性5 例,男:女比例5:4。按发生年龄统计,41-65 岁区间共报告5 例,>65 报告3 例,18-40 报告1 例。
表2 严重不良反应中性别与年龄分布
一般91 例,占91%。其中,按性别统计,男性40 例,男:女比例40:51。按发生年龄统计,0-6 岁报告7 例,7-17 岁区间共报告1 例,18-40 岁区间共报告13 例,41-65 岁区间共报告41 例,>65岁报告29 例。
表3 一般不良反应中性别与年龄分布
新发30 例,占30%。其中,按性别统计,男性14 例,男:女比例7:8。按发生年龄统计,0-6 岁报告2 例,7-17 岁区间共报告0例,18-40 岁区间共报告8 例,41-65 岁区间共报告14 例,>65 岁报告6 例。
表4 新发不良反应中性别与年龄分布
新发或严重共37 例(其中2 例为新发严重不良反应),占37%。
按药品批准文号分类,中药报告16 例,占比例为16%;化学药84 例,占比为84%。
按剂型分类,注射剂共计88 例,占比为88%;口服药共10 例,占比为10%;雾化制剂2 例,占比为2%。
按药理作用分类,报告数量排名前5 位的分别是抗菌药物、心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止痛药、肠内肠外营养制剂。
按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5 位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
全年共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00 例,其中新发比例为30%,严重不良反应9%,严重加新发比例为37%。我院为不良反应报告哨点医院,要求报告数量为编制床位15%,已顺利达标。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严重为10%,新发加严重为25%,故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比例不达标,考虑跟我院收治病种、危重症患者比例较低有关。
不良反应性别分布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集中分布于41-65岁区间,提示应重点关注41-65 岁区间患者的用药,尤其是女性患者。这可能与>61 岁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有关[1],但是否年龄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正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65 岁老年患者属于特殊人群,生理机能相对减退,临床用药比较谨慎,虽其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并未排在首位,但老年人的用药仍应谨慎。
不良反应报告主要仍集中于抗菌药物[2]和中药注射剂[3],在使用时应严密观察,尤其是特殊用药人群,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警惕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