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2020-06-08 10:35向福贞董亚倩郑丽
兰台内外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双一流信息素养

向福贞 董亚倩 郑丽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信息素养服务应深入学科,开展基于用户专业需求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提出嵌入院系课程、嵌入院系科研、嵌入学科服务平台的学科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深层次、针对性、多渠道的开展高校信息素养服务,辅助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双一流;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创新服务

一、导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宣布“国家信息技术行动”计划以来,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延伸到了与终身学习相关。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我国高校全面建设制定了目标。

二、高校信息素养培养研究状况及问题分析

1.研究状况

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批准通过《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国内图书馆学者对《框架》进行解读,由初景利教授概况了《框架》中信息素养的新定义:“信息素养是一套综合能力,包括反思性发现信息,了解信息的产生于价值机理,并且利用信息创新新知识,以及合乎伦理地参与学习社区。”自此,我国高等信息素养培养模式逐步从基础信息意识、文献资源检索等方面的培养转向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专业知识的探究能力、学术问题的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刘炜指出信息素养教育是学习能力的教育,通过开放式、探索式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获悉专业课题的研究流程,学会文献阅读、文献管理等学习、研究工具的使用等。张烁提出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未贯穿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国外高校信息素养培养基本实现了各教学部门与高校图书馆的深度合作,注重培养学生数据调查、处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邹慧琴提出,目前国内信息素养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社会需求,高校需创新培养模式,将信息科学与信息素养结合,为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内因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起步较晚,未形成统一的培养方式,片面强调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的培养,缺乏嵌入学科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技能、方法、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培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只有与学科建设工作融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才能真正达到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目的。如何开展有针对性、以用户为中心的嵌入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以高效的方式辅助学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工作的重要方向。

三、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养培养模式设计

1.嵌入院系课程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图书馆要跟进高校教学改革步伐,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院系课程,开设融合专业、针对性强、符合师生需求的授课内容,发挥信息素养教育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下面从3个阶段对此培养流程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与院系沟通,获取需求信息阶段,图书馆学科馆员与院系专业老师沟通,获取相关专业授课内容、授课群体、授课现状、专业发展现状等信息,同时要建立学生用户信息素养需求调查问卷,直接获取学生用户的资源需求类型。第二阶段,与院系专业老师合作,制定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素养培训内容,内容涉及专业课程信息源的选择、专业文献的检索、培养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基于课程的信息素养指南等方面。第三阶段,教学实践的问题效果反馈阶段,图书馆采用新的服务支撑丰富学生的学习历程,新型培养模式也会凸显新的问题,如资源分配问题、信息接受度问题、受众的合理性问题、与课程的融合度问题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也要根据实际资源、人员、资金等状况合理规划,避免与实际情况脱节,效果适得其反。

2.嵌入院系科研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科研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科研项目的研究流程中,培养学生正确评估并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能力,同时具备检索、获取、分析、利用、管理信息的能力。下面从课题的4个阶段进行分析,见图1。

第一阶段即课题选题阶段,介绍选题原则、方法等,通过具体项目讲解选题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信息,包括学科研究热点、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策等;介绍重点信息源来源途径,包括咨询、书籍期刊、网络平台等各种获取方式。第二阶段即选题现状分析,利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介绍检索相关文献、统计信息数据、调查研究等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理恰当的检索工作、结果评价等。第三阶段即研究阶段,包括相关数据库、定量分析、可视化分析工具、文献管理软件的介绍和讲解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用户信息素养能力。第四阶段即成果产出阶段,此阶段要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总结,并产出相应成果,此阶段主要介绍课题项目的各种成果形式以及各种成果的产出方式,包括期刊论文投稿指引、期刊论文的结构分析、专利成果申请流程,知识产权信息等。

3.嵌入学科服务平台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搭建学科服务平台,重设专业学习空间,探索混合式学习方案,这是技术驱动教育模式创新的一大亮点。

(1)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内在显现,能够准确反应大学生在各种信息行为中的观点、要求、价值趋向。包括在信息行为中对信息的科学认识、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认识,同时要对需求信息具有及时的关注度以及敏锐的反应度。(2)信息获取、分析能力的培养。信息获取、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把信息知识转化为信息技能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准确定位获取信息的途径,并运用相关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免费专业网络资源导航、专业数据库、检索策略、技巧、专业统计分析工具、文献管理软件等。(3)信息组织能力是培养大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最终有能力独立完成学习报告、课程论文、学术论文、专利申请等学习研究成果。此模块主要包括论文写作流程、文献数据的引用规则、专利、商标申请流程等。(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素养是树立大学生在获取、处理、传播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准则。此模块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个人隐私保护、数据使用权利及获取规则等内容。

嵌入学科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是面对一个学科,系统、有效地培养学生专门的、特有的、完整的信息素养能力。本文介绍的学科信息素养培养模式贯穿于专业课学习、科学研究以及线上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深入学习学科专业领域知识提供重要帮助,是高校图书馆辅助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的途径。

四、结语

“双一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高校各部分协同配合,而高校图书馆是对“一流学科”建设起最大作用的辅助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科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创新。所以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也不断改革创新,主动开展学科服务,其中嵌入学科的信息素养服务是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方向和重要内容,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并未形成统一的培养模式。本文基于学习的全过程,提出了嵌入专业课程教学、嵌入院系科研、嵌入学科服务的线上信息素养培养方案,希望能够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 宇,吴 瑾.新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演进与创新——2018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

[2]刘 炜.《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視阈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高教论坛,2018

[3]张 铄,王园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

[4]邹慧琴,谌子诺等.高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综述——基于Web of Science(2004—2017)数据挖掘[J].教育观察,2019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双一流信息素养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