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能
摘 要初中科学课程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机融合了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而且教材章节安排得错落有致,既尊重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心理特点,又遵循了知识在积累过程中难度的递增。因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初中科学也被赋予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科学思维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要创新科学课程教学模式,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科学;新课改;生活化;微课;思维导图;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004-01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初中科学课堂过分重视学生对于知识和结论的记忆,将学习过程简化转变为机械化的训练,挫伤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的热情,影响了科学思维的发散,未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的目标。因而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各类教学理念,比如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实验探究教学以及思维导图教学等也与科学课堂有效融合,最终优化、创新了科学课程的实践。
一、巧用信息化教学,激发初中生的探知兴趣
由于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枯燥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声形兼备、图文并茂,因此极为符合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同时,生动形象的图画式的讲解能营造出栩栩如生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活跃,如此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微课视频代替枯燥僵硬的“照本宣科”式的理论解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寻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初中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授与“天气”相关的课程时,即使大多数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天气种类,并掌握了部分天气特征,如下雨、晴天等(如“晴天”的天气符号就是 ,可以用“太阳普照大地”的图片来展示这一现象;“漫天飞舞的雪花”图片则是 ),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将天气与其相对应的符号完全记住。基于此,科学教师就可以将各种天气制作成微课视频,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再如在“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并对学生进行语言讲解,让学生直接在白板上了解酒精灯的正确操作过程,从而促进初中生实验操作水准的有效提升。
二、立足生活实践,实现教与学间的思维互动
纵观初中科学教材,无论知识具备可视性特点还是不可视特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切实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这一基本规律。教学中的思想引导可以提示学生发散思维,把运用到生活的知识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是教学中教育学生具备发现能力的关键。如《物质的组成与特性》教学中的“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内容,教师就可以运用学生再次认真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对这一物理现象产生认识。最简单的自主探究方法就是让学生“认真”地吃一次雪糕,认真地喝杯热水。在学生有目的“吃”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冰淇淋上的白花状“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变成冰;冰淇淋刚拿在手里时,“白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的时候凝结成小水滴的液化;当装满热水的玻璃遇上冷水,外壁上的“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时凝结成小水滴的液化反应。
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习以为常的现象中,以科学的角度进行的物理现象的认知,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熟悉事物中蕴含更多科学道理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沟通意识和实践思维具有独特的价值。
三、活用思维导图,构建科学思维体系
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广泛内容,由此显得冗杂,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去直观地表达和思考,将分散的科学知识变得系统有条理。
例如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文字和符号表达。一些学生把导图绘制成树的形态,本课的主题是树干,每一根树枝代表一个次要的概念,把主题放在中心,加上颜色、图案或增加粗体字体来突出主题,不仅系统化地处理了主概念和次概念之间的关系,还清晰地呈现了学生对观察方法的应用及所观察到能量转换过程的认识,由此强化新概念的记忆程度,制作出专属于自己的科学课程思維导图。
四、拓展科学课堂,强化初中生学科素养
初中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通过实地探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拓展课程来深化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传统的科学课堂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探究中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认识科学本质,提高核心素养。如在教学《生物的多样性》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校园为课堂,把校园里五彩纷呈的绿化当做学生最好的学具,真正让学生学生带着科学的学习任务,身临其境地审视校园绿化中的花草树木,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积极迎合新课改理念,创新科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能促使初中生感知科学课程的本质,从而使教师确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最终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自然科学,促进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以期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徐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教学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2]丁爱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0(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