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惠英
摘 要小学高年段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外在环境的建设、氛围的营造,更需要对学生进行内在的熏陶。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建设班级文化,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的成长。本文从班级文化、班级制度、班级精神、班级活动着手,制定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以期能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成长有所助益。
关键词班级文化;育人环境;班级制度;班级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9-0051-02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无声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作为小学高年段的班主任,引导学生共同创造积极向上的、符合班情的班级文化,就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引领班级的每位成员不断前行。
一、优化班级物质文化
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并将其在班级文化中展示出来,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榜样效应。优化班级物质文化,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室整潔有序,展现优美环境
整洁、有序、优美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作为班主任的笔者,十分重视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每接一个新的班级,笔者都会与学生一起进行立体式的大扫除,最容易遗漏的卫生死角,如粉笔槽、门框、垃圾桶、教坛柜子,都擦得干干净净。劳动后,笔者还及时总结,让学生明白干净的教室不仅是打扫出来的,还是保持出来的,增强每位同学的保洁意识。在齐抓共管之下,清洁、保洁工作做得相当到家。课桌整齐,摆放有序,门窗明亮,地面洁净,就是教室环境的常态,让人心情舒畅,并得到了校长的多次表扬。
(二)美化教室墙壁,营造学习氛围
在小学高年段班级文化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外在环境的创建,更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内在的影响。我们将课室划分多个区域:“雏鹰争章展示台”“班级论坛”“养成良好习惯”“你追我赶”“快乐读书吧”“班级公约”等。“雏鹰争章展示台”实为大比拼,表现好的同学会贴上星星,让学生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班级论坛”是学生自我教育、弘扬班级正气的地方;“养成良好习惯”张贴的是我校的《学生养成教育质量目标》和“课间休息要求”;“你追我赶”,布置了学生的优秀作业、手抄报,书画作品;“快乐读书吧”,展示了每位同学的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好书推荐……每个区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走过,随时都能看见,可诵读、可欣赏,无时无刻不沉浸在优美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三)设立图书角,体会分享快乐
书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大大方便了学生在课间、进校时间的随手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定期更新书籍,每月让同学自愿借出看过的课外书,让大家自主选择阅读,分享读书的快乐。
二、创建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和实施的保障,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前提。只有制订符合班情、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实施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在这个方面,笔者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首先,制定一个好的班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也在增强,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于是笔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以达到自我规范、自我教育的目的。班会课,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结合本校高年段的《养成教育质量目标》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修订制定出切合班情的《班规》,且班规条文不多,内容简明,操作性强,所以学生乐于遵守和执行,作为班主任的笔者也一同执行,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慢慢地,笔者发现以往课间学生的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渐渐消失,变得轻声慢步,集队集会由开始的吵吵嚷嚷变得“快静齐”,更多的同学自主加入到晨读中来,课堂的专注度也不断提升……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为了让班规能保持时效性,笔者还会根据管理实效及时调整,以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的发展。
其次,实行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高年段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种“事不关己”的心态,班干部有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观念。因此笔者打破班干部“终身制”的观念,实行“班长值日制”,推行“班委轮换制”。每日设班长一人,负责当天同学行为规范的监督、提醒工作,班委每个学期进行调整,可自荐也可民主选举,并建立相关的制度,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实践发现,人人参与管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有法可依”,使班级每日常规井井有条。
三、打造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打造的一种精神财富,它能够产生巨大的驱动力和凝聚力,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因此,班主任应积极打造班级精神文化,使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确立班级目标,培养奋斗意识
一个班级应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因而,在学期初,笔者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立足学生长远的发展,与学生共同制订了班级奋斗目标,朝着“传承美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书为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向共同努力。当学生偏离预期目标时,班级奋斗目标就成为航标。笔者会利用班会课,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引他们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后期的优化改进中,师生共同监督。经过不断地努力,班级必然会实现预先设定的奋斗目标,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开设班级论坛,优化班风学风
良好的班级舆论,往往能制造正确舆论,批判不良思想和歪风,弘扬正气。每个班总有一些消极的、不良的言行,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违纪现象更是无法避免。他们很多的心里话,都不会告诉老师或家长,但会跟同学交流分享,也看重同学的评价。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班里腾出一小块地方作为“班级论坛”,让学生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或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把意见或建议写在便利条贴到上面去。两个月以来,这个小小论坛就展示了“你在为谁读书”“偷与拿的区别”“告别陋习”等主题,使自强、自爱、诚信、文明成为班级中的主流话题。可见,班级论坛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小的,班主任可借助学生的力量,让其成为自己教育管理的得力助手,也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起来,从而更好地优化了班风、学风。
(三)加強小组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注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而小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缩小版,注重的是竞争意识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为更好地打造班级精神,笔者极其注重小组文化建设。首先建立学习小组,分组遵循男女搭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再挑选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长,然后进行培训、指导。无论是开展活动、值日任务或学习合作,他们均以小组形式参加、完成。每月,我们还会选出优秀小组,没有获得优秀小组的选出优秀组员,在班会课表扬以示激励。在长期的合作学习中,他们相互提醒、相互鼓励、取长补短,不知不觉学会了同进退共荣辱,小组的凝聚力强了,学生的集体感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也相应提高,从而班级文化的内涵就深了。
四、组织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活动是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班级凝聚力的展现。高年段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相比中低年级明显提高,他们不再完全听从或顺应,这就需要班主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特点,引导他们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体验、感受成长的快乐。所以,笔者不仅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学校运动会、小金钟比赛、校园歌手比赛、学科竞赛、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等,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例如,组织开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读书活动:每天阅读半小时,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进行读书分享会,在读书活动结束的时候举行征文比赛、读书卡设计比赛,将优秀作品装订成册或在“快乐读书吧”展示,让书籍成为学生的精神粮食,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本学期恰逢学校进行班级文化评比,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咱班全员参与,板报设计、裁剪字画,精心制作读书卡、手抄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里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板报鲜明醒目,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优美环境,大家露出了欣喜与满足的笑容,获得第一名好成绩时,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次活动对于熏陶、培养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不言而喻。
又如,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册。学期初,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收集自己的优秀作业、读书记录卡、美术作品、活动照片、奖状等等。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整理,把自己认为最有成长记录意义的资料放入“成长记录册”中。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收集有价值的成长资料,体验成长的快乐,还可以提高收集和整理能力。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以润无声、细无痕的方式逐步沁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性情。今后,笔者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继续用心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引领学生向着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土城“六措”并举打造班级精神,中小学德育研究,2016(3),26~2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