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慧
摘 要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是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一门钥匙。学会观察儿童、读懂儿童,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于此,本文分别对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重要性、观察要点以及优化观察行为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类号:G616,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9-0038-01
观察不仅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而且是人的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1]。它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面对成长中的幼儿,观察其行为表现情形是了解、理解幼儿的第一步,有助于幼儿园教师适时地提供学习机会或转化策略。由此可见,观察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且关键的专业能力[2]。
一、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重要性
观察是观念转变之初,师幼交流之始,课程调整之源。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推动幼儿教学的必要前提。第一,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发展水平[3]。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表现的闪光点,认识和理解幼儿,彻底转变对幼儿的已有观念,给予幼儿尽可能准确有效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程度地发展;第二,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并改进环境规划存在的不足,实现环境与幼儿的充分互动。如小班幼儿并不擅长玩建构区,不懂拼搭的方法,往往搭一会积木就没兴趣了。观察到这一现象的某教师便和搭档商议,最后在建构区的墙面贴上可爱形象的指示标识,并且对不同类型的积木进行调换,以吸引幼儿注意,并且易于操作和组合[4]。教师观察幼儿在不同环境中活动时的情绪变化,关注环境的多元融合,增加环境的可探索性和可挑战性,最终有效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二、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观察要点
(一)观察幼儿的兴趣
任何学习都是以幼儿的兴趣为起点,教师观察幼儿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有利于及时调整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幼儿园教师十分看重教育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因为这能反映出幼儿对此是否感兴趣,进而成为教师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的重要依据。由于学龄前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不高、注意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更需要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来调整教学活动的节奏、内容、形式、趣味性等,以此来吸引和保持幼儿的注意,提升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
(二)观察幼儿的需求
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心世界的具体表现,也是其思想、感情的载体。幼儿行为观察就是通过对幼儿外显行为特征的感知、了解,来把握其内心世界,从而真正满足幼儿的需求。因此,教师通过幼儿的行为、语言、神情来捕捉有效信息,以此把握幼儿的需求,进而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地探索和创造,满足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内心的需求。
三、优化幼儿教师观察行为的路径
(一)强知识学习,增强教师观察意识
教育活动中的任何现象都可能成为教师观察对象,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对对象进行观察。而观察的深度、广度有赖于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对于行为信息的辨别、选择性获得、评价与利用,也依赖于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所以,教师除了要具有一双观察孩子、及时发现教育契机的慧眼以及观察幼儿的意识外,还应该具备必要的观察幼儿、解读行为的相关知识。幼儿园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不知道何时观察”“不知道观察什么”“不知道如何观察”“不知道如何分析”等困惑,其实就是观察意识的薄弱和对学科内容知识、有关幼儿及其特质的知识、教学知识的缺乏所导致的。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应该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此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观察意识,丰富关于观察幼儿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
(二)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幼儿园教师在做观察时,往往由于缺乏辨别观察动机的能力:面对纷繁的活动和行为时陷入迷茫;由于缺乏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在确定好观察对象后无从下手;由于缺乏反省主观情绪和成见的能力,在观察和记录幼儿行为时被自身主观倾向所干扰而不自知。因此,想要提高观察效率,加强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训练就成了首要任务,有必要开展培养教师观察技能的专门培训。
(三)改善客观环境,提升教师观察能力
幼儿园作为教师和幼儿的管理机构和活动场所,其对教师观察效果的影响也很大。合理组织幼儿园的人力财力物力,则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教师将观察成果运用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观察行为有助于真实地了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提升。教师应养成制定观察计划的习惯,提高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增强观察记录的实效性,进而提高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小红.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现状及其提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0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