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摘 要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大背景下,许多语文教师仍在沿用着过去一言堂的讲授模式,不注重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他们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坚持做到合理利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时注重与课本相结合;合理利用并增加师生在课堂之中的互动这几大关键方面,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9-0015-01
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施策略做逐一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一、合理利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进行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会首先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一个情景之中,这是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认真地准备课前的引入以及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来达到这一效果,但现在的教学往往强调利用多媒体这种更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的直观、生动以及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技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作者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要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去。
例如,教师在进行《沁园春·雪》这一篇经典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完成教学中要用的PPT,添加适当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教师首先播放一个朗诵配乐加上视频版的《沁园春·雪》,帮助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的大气磅礴、心怀国家的感情,被视频中的画面所吸引,将自己带入到视频之中,更深刻理解这篇文章,对这篇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探究,从而产生想要更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心理,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文章产生一种更加深刻的求知欲。用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课堂要教学的内容,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学习想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时注重与课本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一定要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材料,在语文实际的实践中感受语文作用的必要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提高,重視语言的积累,体现语文学习的必要性。由于教材都是精挑细选得到的,所以必须注重教材和多媒体的结合,对于初中语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不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到教材之中,才会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对于语文的喜爱程度。喜爱程度决定学生学习效率,这样一来学生才会不断提高自己语文能力,情感和语言水平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也不可以只是单纯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样翻来课本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学过哪里,学到哪里。所以以多媒体为辅助、以教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最重要的,比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岳阳楼记》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讲解每个词每一句的意思,那么学生在看书的时候也不会理解具体的意思,所以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文章上面及时标记,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课文。由于文章之中也会有个别词句的意思,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简单的翻译,自主翻译的过程也会让学生对这个课文的内容印象深刻,学生与教材产生交流,情感也会更加深刻。
三、合理利用并增加师生在课堂之中的互动
现在的教学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往往只是单纯的一个教学一个学习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再缺乏互动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死板,学生也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加强课堂之中的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之中增添参与感。学生在进行自主讨论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倾听和帮助学生,让他们独立讨论的同时教师也需要明确学生会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哪里,并且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在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给出正确答案并进行讲解。这样的互动方式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针对文章内容在屏幕上打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文章哪一处表现出了爱国情感,或者在哪一处让你感觉到文章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对于文章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对于讨论的过程进行参与,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讨论。教师讨论过后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且根据结果进行点评以及改正。教师随之在讨论完成后进行作者简介以及文章背景的补充说明,再结合板书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大体结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让课堂活跃起来,才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所在。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不断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