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的策略,提出教师之间实现资源整合,互通有无;家校合作,请家长走进课堂,以形成家校资源合力,提升品德课堂教学质量;融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促进社区教育、社交媒体教育的资源整合,发挥教育资源在品德课教育教学中的巨大力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资源 品德教学
当今科技高速发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整合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的优势日益突显,学校要通过多媒体提供宽松、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然融入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其学习效率。以下,笔者结合品德学科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的策略。
一、对教师资源的整合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教师、同学、小伙伴等都是教育主體和评价主体,其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优势互补,促进深入沟通与交流,发挥教师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合作成效。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引领者,同一学科组的教师要经常线上、线下一起备课,针对同一个教学主题交流教学观点,共享教学资料,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课件修改,群策群力,开展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多次试教、反复修改,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实现教学研讨取长补短,教师们在教研过程中携手共进。对教师资源整合后,教师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要建立起教师资源“人才数据库”,注意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作用,实现教师资源整合促进教育质量发展的进一步提高。
二、对家长资源的整合
(一)教师向家长分享育儿心得
家长最了解孩子的秉性,但往往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孩子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他们常常会说:“孩子在家不听话,只听老师的,老师说的话就像圣旨……”在家长产生困惑时,教师应主动帮助家长消除困惑,利用信息化交流平台,如电话、短信或微信、QQ、微博等,告知家长其中的微妙:由于距离太近,家长容易将缺点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孩子面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为的是日后不去再犯。”教师要了解并借助教材的内容和教育目标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告诫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制订《家规》、奖罚有度,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方便家长们及时在平台上交流育儿心得,共同进步。
(二)家长评课,提升教学质量
我校有家长开放日,家长通过网络看课、评课活动,在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对品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笔者在教授《汉字和书的故事》第一课时,教案几经修改,拍成录像课并发送到班级群,请家长看课、评课,提出宝贵意见,最后形成表格反馈建议。大部分家长表示对这节课很满意,也有部分家长提出教学建议,对此,笔者结合家长意见对教案适当做出调整。家长观课、评课后,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了解家长的意见后,更清晰地掌握不同家长的关注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完善案例,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创设“家长学校”,让家长走进课堂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班级里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就是行家里手,班主任可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适时邀请家长进班给孩子们讲课,合力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在学习语文综合实践课《遨游汉字王国》和道德与法治课《汉字和书的故事》时,笔者就把家长中的书法家请来,给学生讲一讲他小时候怎样开始练习书法,期间遇到哪些困难,后来如何解决,还有练字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趣事,练书法有哪些意义。从家长的讲课中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苦有甜,也有笑有泪,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这位家长当场进行书法展示,看到笔力雄厚的书法字体,再看看家长今日的成绩,学生深受鼓舞,个个跃跃欲试,在家长的指导下认真书写,激发书法练习的兴趣。此后,笔者结合课程要求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例如猜字谜、学习歇后语、背诵古诗对联等,给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把“家长学校”的精髓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极大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此时,笔者请全班家长趁着这股东风,在《家规》中加入一条“每天快乐书写半小时”的内容,很快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合力
学校、家庭、社区等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古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强调生活、教育的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大影响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把这些教育阵地——学校、家庭、社区等进行资源整合,使其发挥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活实践性、开放性的特质,教师应注意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发挥其教育合力。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整合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仅是导师,还是伙伴和朋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和提醒,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要教会他们学会反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课前,同学之间通过信息化技术搜集、整理、调查活动,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体验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取长补短,争取进步。
(二)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教育无处不在。一个婴儿当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是他的学校,家长是他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的终生老师。有怎样的家庭和家长,就决定了他接受怎样的启蒙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为国家培养、输送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就不能满足于教好本学科,还要有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端正人生态度和身心健康的新一代。
(三)社工走进课堂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从前,人们把学校比作象牙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今,小学生有了多重身份——在家是家中的宝贝,在学校是一名小学生,在社区里就是小小市民,因此“学校、家庭、社区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尤为重要。学校所处的社区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要充分发挥社區资源优势,邀请社区社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工按照学生年龄层的特点,分别讲授“自我保护,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糖果;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同学团结互助,清除白色垃圾;拒绝毒品和网瘾,青春期身心健康”等讲座。例如在讲到“拒绝网瘾”的主题时,不少同学产生认同感,觉得这跟自己只想玩电子游戏,却不想写作业的情形非常相似。讲座的课件、视频等内容详实、影像生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深受他们欢迎,学生在课后主动跟社区社工交流,书写心得体会,继而在家长的督促下慢慢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真谛。教师要经常跟家长一起,联系社区义工、社区领导,一起开展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宣传法治和环保知识,进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知识竞赛、宣传活动,以及拒绝白色垃圾、远离毒品、拒绝网瘾等活动,使得学生的社会活动参与度大大提高,愿意为身边的人和事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学校在活动后的新闻报道、微信宣传等,把学生的正能量行动向全社会进行传递。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还要融入社区教育,让学生实现从“家庭的宝贝”到“学校的学生”,再到“社区的小市民”身份转换,真正成为社区、社会的一份子。
四、对媒体资源的整合
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是人们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如何发挥生活中的报纸、新闻、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体的教育力,需要我们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通过QQ、微信沟通交流以后,笔者与家长达成共识,就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社会媒体完美结合,进行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如某地方台有一档节目是《中华文明之美》,还有电影《战狼2》《狮子王》等,笔者让家长带领孩子课后观影,先在群里自由交流讨论,再开展班级讨论会、辩论会、表演剧、作文比赛等,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感和勇气、力量的探知,最后将这些行为习惯贯穿于学生生活日常,达到从外而内、从看到做、从偶尔到形成习惯的教育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与社工之间,通过信息化技术交流平台分享教育资源;家校经常与社区合作,开展各项宣传、实践活动;结合社交媒体的新闻宣传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或者及时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交媒体等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形成思想品德教育阵线的联盟,向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共进,建设一个和谐上进的社会氛围,利于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章真源(1969— ),女,湖北武汉人,一级教师,中师学历,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教学。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