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现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教学过程要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分别是理解、运用、思维和审美。小学阶段的学生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的学习作息,这将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师应当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目的。本文首先将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研究分析的目标进行阐述,然后基于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和现状,对高校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四条具体构建途径,以供小学教师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方式
新《课标》的出台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相比较,高效课堂强调课堂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进一步增强。在普遍强调素质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许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许多科学具体的实现途径。根据众多专家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般将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引领教育工作者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挥个体教师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另一种是为学生呈现更加愉悦、高质量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快乐。
一、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分析
1.研究目标
高效课堂的构建,将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能力,将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深远影响。
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研究目标主要在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身心發展规律;二是研究如何利用简单的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三是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如何分配学习小组以实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标;四是研究制定课堂管理办法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
2.研究内容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小学语文的精神实质,深入阅读每篇课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上课环节,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除去常规的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现小组任务的完成,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前,教师播放一小段有关圆明园的纪录片,用画面和声音的方式呈现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现状和问题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语文高效学习的有效办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办法。但是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现状和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都证明小学语文教学没有将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实处。
1.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21世纪初,随着知识经济的初现端倪,素质教育逐渐被提出,从其被提出到全国推广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二十年间,一些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未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他们依旧关心学生的成绩,关注学生是否能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机械答题的能力。落后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失去了自主思维的能力,对语文的学习止步于记忆成语和背诵全文,疏于理解和思考。
2.教学方法限制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按照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教师在课堂上居于引导的角色,抛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依旧扮演着古代私塾先生的角色,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这些老师普遍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较解放,如果再不严加管教,学生会更加放纵致使课堂节奏失去控制,最后教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空间。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课文的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串联成语文体系的能力。教师的思想跟上了时代,但缺乏执行力,这依旧会阻碍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目的
1.丰富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懂课本内容、深入探索文学知识,培养学生主动理解、梳理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的书本中有《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文章中找到带有“幸福”的句子,讲讲自己都是怎么理解作者认为的幸福,最后向学生提问“他们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这部分教学内容即是学情理解。教师指出文章中的三位年轻人对幸福的看法各自不同,三个年轻人在分别后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他们分别在自己的生活里寻找幸福,学生们是否赞同三位年轻人各自对幸福的解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各自的性格各抒己见,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述三位年轻人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上获得幸福的原因。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探讨,文中三个人的幸福是否分高级与低级的区别,以及他们的职业是否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在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出这篇文章想要告诉学生的核心:不论你的职业是什么,不论你在社会承担着什么角色,哪怕你只是社会的一颗小螺丝钉,只要你勤勤恳恳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就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得幸福。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三个年轻人获得幸福感的探讨,在发散思维讨论自己的幸福从何而来,最后探讨不同职业和幸福感的关联,达到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总的来说,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深刻认识了文字的表层意思,也理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2.丰富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将语感变成语言输出,获得语言活动经验,拥有个性化语言。
例如《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教师结合主题指导学生完成关于幸福的作品,作品的内容和呈现方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可以是画报,也可以是作文。学生可以将自己获得幸福的事表现出来,如妈妈早晨准备的早饭,爸爸驾车带全家去郊游,老师无私的帮助,同学互相关爱的瞬间。教师还可以加以引导学生去思考父母是如何获得幸福的,比如父母看到了孩子乐于助人,父母在岗位上获得奖励。如果班级当中有学生的家长是医生或警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出父母在工作岗位上因为救治了一位病患或逮捕了一名罪犯而获得的幸福感。当学生通过自己绘制画报和撰写作文表述出生活中的幸福,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丰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内容,可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学生在不同语境中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例如人教版一年级的书本中有《四季》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四季的顺序找到与不同季节对应的关键词,如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文章中提到的关键词,春夏秋冬还有什么有特点的关键词,如春天还有小燕子,夏天还有西瓜,秋天有枫叶,冬天有围巾,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季节和相应关键词的对应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和记忆四季,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丰富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书中有许多美好的元素,不仅有社会和谐之美、自然万物之美、美好品德之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书中的美好元素,带领学生开动想象力,在文字中体会画面,深度体验文章。例如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最喜欢哪种鸟?”有些学生会回答“最喜欢布谷鸟,因為布谷鸟的声音像是一个歌唱家”,有些学生会回答“最喜欢燕子,燕子的尾巴很漂亮”。学生对文中语言的理解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形成了不同的审美意识。
四、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1.基于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求知欲。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引导学生将天生的好奇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维持学生的求知欲时刻处于旺盛的阶段,将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吸收新知识。如果教师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更加认真地聆听老师的教学,更加投入进教学活动中,这样就会形成语文高效课堂。反过来,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时交头接耳、走神,消极的态度会破坏课堂效果,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比如在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播放一则关于洪水的视频,视频中洪水泛滥,良田被淹没,无数人流离失所,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很好地治理洪水?”由此进入三分钟的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说说自己有什么对付洪水的好办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就引入了《大禹治水》这篇文章,大禹为了治水,废寝忘食地工作,最终通过修筑渠道的办法止住了洪水,还给了黎明百姓一片安宁祥和。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通过一些小问题来提起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的兴趣,例如“大禹使用什么办法止住了洪水”“大禹治水成功后回家了吗”这些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渺茫大海上的指明灯,只要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潜力就变得无限大,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上一层楼。
2.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校课堂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存在着紧密联系。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中国古代便有了学校的前身—私塾和官学。私塾中的教育以儒家学问为主,私塾先生在教室前方正襟危坐,带领学生读文诵典,先生读完文章并做出解释后,抽点学生复述一遍。这种教学方法属于注入式,讲求规矩和正派。到了清朝,八股文盛行,成为选拔官员考试中重要的一项科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教育都在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是威仪端庄的形象,学生必须言听计从,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指导还可能会受到严厉的体罚。近千年的教育文化下,学生被规训出大同小异的思维方式,失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多项研究和国际竞赛表明,中国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和计算力都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背出九九乘法表,三年级的学生能计算奥数题。但是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却远低于英美等国家。为改变现状,培养国内创新型人才,一些发达城市的小学,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开始实行研究生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再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背诵能力,而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冲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突破传统思维的
边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贯彻入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父亲为我做的一件小事或我为父亲做的一件小事”,在班级中展开交流。这样一来,学生能够联想到生活中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中讨论学生们的故事,也会加深彼此对父爱的认识。带着对父爱的理解,进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将会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什么思想”,待学生给不出不同答案后,让观点不同的学生就各自想法展开阐述和相互提问,在就文章主旨展开的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以稳重的段落和句子为根据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自然就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文章的能力。
3.采取多样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
丰富实践活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多个环节中,实践教学不可忽视。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同现实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但是一些老师的教学局限于课堂中,局限于语言上的教学,忽视了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了只会念书的孩子,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要义。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动手动脑中深化学习效果,提高合作协调能力。如学习《四季》这篇课文时,分组完成绘画作业,每个小组挑选两个季节作为主题,绘画的工具不局限于画笔,还可以使用小道具,如树叶和花朵。
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种类是多维度、高层次的人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优美的文字中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静《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好家长》2019年第17期。
[2] 吴奎《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文存阅刊》2018年第17期。
[3] 刘慧《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年第2期。
[4] 戈芳芳《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维他命”》,《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版)》2018年第4期。
[5] 甘燕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案探讨》,《教师》2018年第33期。
[6] 陆阳《铸造高效课堂的“最佳路径”—以〈最佳路径〉一文的教学为例》,《小学教学参考》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