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路径探究

2020-06-08 15:31陈凤俭邱海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2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高校思政课四有

陈凤俭 邱海英

摘要: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要成为学生受益终生的好老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对于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来说,如何在自己的教师岗位上践行“四有”好老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追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025-03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党中央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习总书记也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教师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必须深知肩上所担负的育人责任,做好教育事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

新进教师,顾名思义是新进入教师岗位的新老师。高校的思政课对于新进教师来说,意义非凡。不管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教师岗位,还是从其他岗位进入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对新进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开始,都是一种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高校的思政课新进教师来说教书育人的责任会更重。要当好新时代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自身要有崇高而又坚定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又高于现实生活。经过努力奋斗,理想就有实现的可能,也就是说需要通过自己的艰苦的努力,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同时理想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违背社会规律的理想就不会实现,是空想,而不是理想。信念是人们内心坚定的、坚信不疑的一种思想,信念还是人们的行为和实践的意志。理想和信念密不可分。信念是内于心外于行的结合。稳定的信念是人格可靠的表现。没有坚定的信念,人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潮流中站稳站直,才能理直气壮地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才能让学生信服。同时,思政课教师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拥有敏锐的眼光和智慧来给学生解答问题和帮助他们甄别社会百态的真伪。所以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仰者,自觉通过课堂这个教育第一阵地来给学生以信心和鼓舞。教师自己的立场正确和坚定,才能引领学生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自身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与自身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所以作为大部分都是青年人的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扣好了,才能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他们的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成为学生指路人和领航人,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头脑。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自身拥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感染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有着深刻影响。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终生难忘和受益的好老师,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支撑作用。“上之所教,下之所效”,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是人民给予人民教师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们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因此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思政课教师更要塑造学生灵魂,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政课新进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因此,要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思政课新进教师首先要在道德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老师的一言一行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身正为范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为人模范。如果一个教师道德方面有问题,那么他在立德树人中绝对是失败的。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老师为榜样努力前行。所以思政课新进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日常的生活中,都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好老师,要爱岗敬业,更要爱学生;要严以律己,更要为人师表;要刻苦钻研,更要诲人不倦;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自觉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自觉追求进步,做高尚的人。

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在自我修养方面要不断提升道德追求,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摈弃社会一切不良习惯和思想。思政课新进教师还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找到人生的真理,从书中找到人生的乐趣,用知识去沐浴学生心灵的成长。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新进教师花时间去学习,去体会,去提炼,并用心去感悟中国文化之美,把知识的美与学生共享。因此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在道德情操提升上做到知行合一,要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用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用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教师是“智者”,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新进教师所要追求的。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就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在文化修养上逐渐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教师不求甚解,不钻研业务,只有勉强应付,那么不仅会误人子弟,也会被学生抛弃。“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传道授业的游刃有余。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储备。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在平凡的思政课教师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绝不做平庸之人。好老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运用教育规律。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在信息化时代不断提高的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思政课新进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位教书匠,而应成为一个研究者。思政课新进教师需要积累教学经验,再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能符合时代需要。所以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做终生学习型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教学。在知识更新快速的时代里,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没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必然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具有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等特点,因此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更要用信息化知识来武装自己,用信息化来促进教学,时刻关注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领航人和引路人。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有饱满的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教师需要有无私奉献精神。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有爱心、专心、安心、耐心、恒心。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只有心专了,才能心安;只有心安了,才能有爱;只有心安了,才能心宽,才能把爱给予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更应该时时刻刻体现一颗爱心,只有在课内外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师表尊严和教学水平。因为教育需要爱心,教育的核心源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政课新进教师,要及时学会自我调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端正好自己的思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去。付出恨,收获的是恨;付出爱,才能收获爱。好老师要有爱心。老师热爱学生,学生才能热爱老师,才能接受他的教育。爱心是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的奉献精神。在学习上当学生的严师,在生活上当慈母。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好老师的爱应该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该倾注自己的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们的爱,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喜欢他们的、是重视他们的、是关心他们的。用自己的真情和学生交朋友,用真心和学生交流。有爱的老师,学生才愿意靠近,才愿意和其交流。教育的神圣在于有“爱”,因为有爱的事业和工作才是有意义和充满生命力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思政课新进教师要成为学生爱戴、终生难忘、受益终身的“四有”好老师,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做“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全文)[EB/OL].http://news.youth.cn/jsxw/201409/t20140910_5724993.htm,2014-09-10.

[2]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 5262659. htm,2018-01-31.

[4]刘里容,苏楠.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的路径探究[J].世纪桥,2019,(1):67-68.

Study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Good Teachers with "Four Haves" for New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HEN Feng-jian1, QIU Hai-ying2

(1.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Nanning, Guangxi 530008, China;

2. Guangxi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

Absrtact: It is the glory of a school to have good teachers, and the hope of a nation is that a batch of good teachers are constantly emerging.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quire that we vigorously cultivate a contingent of highly qualified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fty morality,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vitality, an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uch good teachers need to emerge. In order to be a good teacher who benefits students for a lifetime, we must have ideals and beliefs, moral sentiment, solid knowledge, and a heart of benevolence. The standard good teachers with of "four haves" put forward by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s a higher goal and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For the new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riterion of good teachers with "four haves" is the objective of their career.

Key words: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teachers; path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9-08-01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自媒体时代广西高职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编号:2018SZ036);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立项项目“基于5W理论的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與法律基础》课为例”(编号:XY2019YB35)

作者简介:陈风俭(1980-),男,广西容县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邱海英(1983-),女(汉族),广西防城港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高校思政课四有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