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叶丁
摘 要: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必然导致导游英语课程更多地涉及文化教学,尤其是本土文化的融入,母语文化融入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本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具体的文化融入策略至关重要,导游英语课程中的母语文化融入亟须厘清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关系、在文化输出中基于学生实情、在文化呈现中注重挖掘文化元素、在文化导入中变革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导游英语 母语文化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母语文化融入教学已成为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热点研究之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将母语文化元素导入导游英语教学实践,对提高导游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旅游业、服务业涉外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必将促进大学生,尤其是旅游类高职生,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立足本民族文化,把碎片化、表层化的母语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有效融合,实现诗意与远方的共赢发展。
一、母语文化融入的重要意义
任何语言教学都是一项跨文化互动、交流的双向动态教育活动,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交际现象,还要积极阐释在多元社会文化语境中“本我文化”和“他者文化”如何促进或阻碍跨文化交际[1](68-69)。英语课堂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但是过于强调英语国家文化,甚至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局面亟须得到扭转。本族文化是一个人的文化之根,一个没有本族文化根基的人将会成为无根之萍,在多元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2](125-128)。只有了解母语文化的英语学习者才能对目的语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取舍,并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传播给西方,成功有效地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母语文化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语言学习达到文化学习的目的,同时凸显中国本土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3](57-59),从而进一步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本土文化自信。
二、导游英语课程母语文化融入的关键问题
1.文化输出中亮明“中国身份”以区别于过去英语教育领域的“文化立场”。
一直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侧重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普遍强调西方文化知识对于英汉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导游英语课程中实施母语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融入,使学习者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中亮明“中国身份”,导游英语教学中对于母语文化元素融入的目的指向有别于其他的群体性自我融入,直接促使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与使用者从中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本民族自豪感及本土历史延续感,从而增强本民族文化自信。
2.文化呈现中反思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正迁移属性。
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已有的相应母语文化内容做基础,如以母语文化作为先行组织者,提供给学生认知外来文化的前提知识,当母语文化元素与目的语文化具有可转移性时,母语文化的此种正向迁移属性便成了学习者嫁接新旧文化知识的桥梁,稳定性和可辨别性能有效促进英语文化意义的生成。西方文化的习得过程亦提供了母语文化思维的新角度,促使学生在了解外族文化、借鉴外族文化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冲突,勇于提出合理的解释并展开讨论,逐步建立对本族文化的反思意识及抵御不良外来文化的能力,在两者交互中形成独立的文化认知系统[4](52-54)。
3.文化导入中重视英语中国本土化变体——“中国英语”的特征。
英语学习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与本土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本土化变体,但在导游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厘清“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本质区别,因为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承担着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亟须对母语文化加以敬畏与保护。中国学生在表达中国文化各领域的特色内容时,在汉语思维与中国鲜明文化影响下必然产生中国特色词汇、句式及语篇的融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传递地道的中华文化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表达真空,这时母语文化中的独立事物、意念与思想传统需要通过音译、语义的再生重组进入西方国家,目的语与源语之间基于文化交流的良性移植在导游英语教学中需要得到放大和更多关注。
三、母语文化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1.在文化教学中协调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关系,化解矛盾。
语言教学是导游英语课程的基础与平台,而母语文化要素的融入则是导游英语教学的重点和依据,文化融入亦可进一步促进和辅助语言教学。具体到导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取英语语料中显性及隐性的母语文化要素,充分考虑具体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导游英语教学内容的契合性与难易梯度,中国文化要素在西方文化中的对等表达与接受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情、文化元素内容与课堂推进效果等不断调整语言训练与文化传授比重,细化母语文化元素按体系在课时中详细分布等。此外,教师授课时还需妥善化解英语教学的“标准性”与中国文化“母语特点”间的矛盾、中国文化概念的独有性和英语语言表达规范性间的矛盾,处理好具备较高统一度的全国性文化内容和具有较为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既可用英文大体简介中国文化元素概况,又能娴熟详细地对外传播家乡或区域的地方特色文化,当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双料”传播使者。
2.在文化输出中基于学生实情,确立渗透原则。
导游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使学生能够用英语与西方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准确流利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向游客有效地表达与传播本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民俗风情等。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遵循文化融入教学的适应性、阶段性、实用性三原则,教学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的现状,精心编排母语文化元素如何巧妙地融入导游英语课程的体系,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适时、适量、适当地在导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元素,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鉴赏力。在课程巩固与训练阶段,可根据教材内容将文化內容与日常交际关联起来,并结合涉外旅游工作岗位,将文化教学融入日常语言技能训练中,保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在文化呈现中挖掘文化元素,优化课程内容。
母语文化融入的着落点最终还是要在课程内容中呈现出来,导游英语课程在内容编排上要整合现有选编教材,充分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元素与民俗文化元素,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基本国情,补充新兴热点文化元素,关注其中蕴含的物质内容、制度内容与思想观念内容的可传播性,现时的与亲身经历的文化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与参与度,必要时可建设茶艺、书画、礼仪、唐装汉服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室与实训室。在遴选教材与自编讲义的过程中,编者可精选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以英文导游证现场考试及导游服务大赛文化知识专项赛题为依据,联动现有导游基础知识双语课程,与外教专家通力配合找出对外传播性痛点,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传播中的突出难点难题。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与自媒体传播的高效与影响力,综合考虑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加以精选内容并辅以微信公众号图文推送,营造母语文化和地方文化浓厚的习得氛围,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并借助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平台综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文化融入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意犹未尽,课后不再想起的怪象难题。
4.在文化导入中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
教师要在侧重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横向母语文化导入,将英汉文化差异比较与鉴别贯穿词汇、句式教学及学生思维方式之中,开展目的语—母语文化双向传输、文化表演展示法、生产性学习、产出导向法、内容与语言整合性教学法、内容依托式教学法等母语文化导入教学策略改革尝试,在导游英语课程中延伸比较型引入、拓展型引入及契合型引入母语文化元素教学理念,逐步构建“4—2—3—1”文化教学新模式: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次梳理、英汉文化差异的分析教学、文化实践教学、文化串联教学这四个教学前准备步骤;开展课内、课外两种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导游英语课程中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改善升级文化学习环境;融合运用传统模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这三种教学工具;使学生从自身出发,通过努力不断提高中西文化鉴别能力与母语文化的表达和国际传播能力。
四、导游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融入
1.有效整合相关教材,补充本土文化元素,形成地方特色教材。
要实现旅游类英语课程中语言文化的本土化融入,最佳切入点应从教材内容入手,增补中国文化元素内容,编者应基于学生当前英语知识认知水平,对文化元素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课程资源可不限于传统文本形式,补充音视频及电子读物,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同时,在课程中补充地域文化元素,如江苏文化教材编写可融入楚汉文化中的江苏梆子、吴文化中的苏绣、金陵文化中的云锦织造、淮扬文化中的扬剧等代表性元素,形成地方特色校本讲义或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本土文化自信。
2.开展文化对比教学,实现生产性双语文化。
开展英汉文化对比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英汉语的表达差异,提升英语语言运用准确性,培养对两种文化的品鉴、扬弃与贯通能力,并实现学生在英语语言实际学习过程中对文化元素的自主探索。英汉文化得以在学生身上形成互动,逐步培养文化创造力,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教学中可对中西相似的文化主题进行横向比对,引导学生探寻中西文化共核,更助其领会不同文化现象、文本与事件彰显出的显/隐性的经典思想和核心价值理念,在关联、对照不同文化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其继承、弘扬与传播本土文化的自觉性与执行力。
3.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灵活化解课时不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单靠一门课或几堂课实现融入不太现实,授课课时不足,中国概况类的文化元素宏观介绍可以通过打造系列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精选文化元素打造金课,全面提高课堂文化融入水平与增强效果,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单门课程或课程群课时不足问题。
4.课程考核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切实提高传播能力。
旅游类英语文化融入教学的落地还需通过考核手段,增加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内容,考查学生对本土文化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运用及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有效对外传播能力。授课教师要调整、优化、创新考核机制、内容与形式,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中国文化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品鉴与传播能力。
五、结论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涉外旅游服务岗位的跨文化交际属性,决定了在导游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融入十分必要,既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与对外传播能力,提升英语目的语的运用准确性。导游英语课程在进行母语文化融入时,要考虑学生实情,借助信息化等多种手段,不断创新文化教学新模式,增强教学效果。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的导游英语课程成为旅游类专业学生积极吸收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并加以比较鉴别的平台,使其自觉成长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使者,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Scarino,A. 2009.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apability in Learning Languages: Some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J]. Language Teaching,2009(1).
[2]刘欣.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
[3]李桂苓.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8).
[4]刘敏.英语跨文化交际目标的重新审视与教学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8).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SJA2253):文旅融合视域下母语文化元素导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JSJG459):COVM四联新生态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19SWC-041):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ESP“金课”教学体系构建与资源建设研究——以烹饪英语为例、2018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8XJY004):文旅融合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研究——以《導游英语》课程为例、2019年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立项课题(2019ZYS06):传承江苏非遗文化与大学英语教改的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