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0-06-08 09:48杜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运用方式

杜娟

[摘  要]情境认知理论是在批判性继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以学习主体为核心的崭新学习理论,对于小提琴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文章在简要介绍情境认知理论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其基本特征以及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最终提出情境认知理论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情境认知理论  高校小提琴教学  运用方式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学习者根据自身实践以及外在情境建构意义的结果,是个体在与情境的互动中创生意义的过程。由此打破了“刺激-反应”理论将知识视为独立实体的假设,也突破了“信息加工”理论将知识视为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结果的观点。这更符合当前知识动态创建以及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高校人才培养情境。小提琴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器乐艺术,既要求学生掌握其演奏技巧,更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认知、理解、处理与表现力,情境认知理论对此显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应用价值。

情境认知理论的基本特征

1.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实践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并非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独立实体,而是随着外在环境乃至个体实践行为的变化处于动态更新的过程,因此知识的本质便是个体与外在实践互动建构的结果。情境认知理论要求学习者要能够积极参与专业实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实际性的训练来接触、认知乃至于建构知识系统。这一过程遵循着从事实到概念、到关系、再到结构的规律,即学生在与源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实质性地形成专业概念以及掌握相关的专业原理,进一步建构起系统化、结构性的知识与技能体系。从本质上来说,情境认知理论将认知与实践互动作为建构知识的主要手段。

2.学习是群体合作的互动过程

学习并非是个体单纯行为的结果,而是群体相互合作、整合互动的过程,这由此也形成了实践建构知识的另一重要特征。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强调学习者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进行全面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个人的认知经验与知识系统,因此该理论将学习视为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充分突显出了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社会性特征。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与此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强调社会环境、个体背景、群体互动对于学习者建构专业概念和知识系统过程中的重要交互作用。

3.学习是合法化的边缘性参与

人类社会学家Lave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明确提出:“学习应该从参与实际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但是学习的过程是从周边知识开始,再不断地向核心推进,逐渐深入参与真实活动的过程。”这强调了情境学习者真实参与的身份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认知与实践互动建构知识的选择性特点,即“合法化的边缘性参与”的理念。“合法”是指学习者必须是群体共同体中“合法”的真正参与者,其参与活动也应该是在共同体工作真实情境中进行。“边缘性”是指学习者不需要完全地参与所有共同体活动,而只是作为共同体某些活动的参与者。

情境认知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学习方法,而高校小提琴教学是一种知识传输的实操活动,将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高校小提琴教学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价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器乐教学主要采用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以达到熟能生巧、培养乐感、增强表现力的目标。这一过程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情境认知理论摒弃了将知识视为一成不变、独立实体的假设,不要求学生采用有意识推理和思考的方式学习知识,更不要求学生通过重复刺激来形成条件性的演奏反应。该理论一方面让学生参与群体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于小提琴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概念、挖掘关系、建构系统等。这些活动突显了学生在小提琴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

小提琴作为一门器乐艺术,不仅要求学生娴熟地掌握其演奏技巧,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乐感与音乐表现力,形成高水平的音乐创新能力,才能成为高水平小提琴人才,拓展个人的小提琴演奏与创作的艺术生涯。然而不同的学生,具有差异化的小提琴基本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从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小提琴学习进度以及专业导向。为学生设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则显得尤为重要。情境认知理论要求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实操、社会实践的方式,独立建构小提琴知识概念与专业系统,其潜在地强调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特征,即每一个学生会形成不同的实践方式,而且因个人专业背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不同,从而可以灵活调节个人学习进度和专业导向,最终促使学生个性化的小提琴艺术发展方向和风格特征。

3.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小提琴教学虽然涉及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所有理论的教学以及技能性的训练,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小提琴作品演奏与编创能力,能够独立自主地解读、处理、演奏甚至是编创优秀的小提琴作品。情境認知理论始终将参与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将参与实践视为是建构知识系统的主要方式。就高校小提琴教学来说,立足于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必然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实操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各种各样的小提琴演奏与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实操中深化对小提琴理论、技能知识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情境认知理论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抛锚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法是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最早形成的一种课程教学方式。从高校小提琴教学的角度来说,音乐教师需要采用语言描述、情境表演、影音展示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一个情境化的小提琴作品,鼓励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抛设一个真实性的、有感染力的事件或问题。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合作、沟通、交流的方式,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以及各种材料来解决这一问题。在适当时候,音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赋予学生在情境化学习环境中获得解决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在具体行动中合作学习、建构知识。这充分突显出了学生在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角色,而且也展现了在问题情境或者事件情境氛围中以群体合作、参与实践来建构知识的特征。

2.交互式教学法

交互式教学是布朗和坎皮恩遵循情境认知理论所建构起的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交互式教学法强调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之类的学习主体之间通过多向交互式合作,在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一种建构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法的最大特征便是教师和学生交替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从高校小提琴教学的角度来说,音乐教师率先进行示范表演,进而辅导学生学习小提琴技能,因此音乐教师便成为辅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而其他方面乃至更复杂的教学任务则是由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或经验丰富的小提琴专业学生来进行,学生也就变成了教师的角色。音乐教师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促使学生从被动认知、接受、训练、应用知识的角色,变成了主动学习、发展、探索、建构知识的角色,在师生、生生、学生与教材的实践互动过程中来建构知识概念与体系。

3.认知学徒教学法

认知学徒教学法是柯林斯、纽曼、布朗立足于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所提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技术型教学法。认知学徒教学法希望模仿、再現现实社会中各个行业师徒传艺行为和社会性交往行为,促使学生在专家或者是师傅的经验性指导与帮助下,在真实的专业实操、社会职业工作情境中,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来顺利地解决某一问题、完成特定任务的方式,来获得实践运动中的知识与技能。从高校小提琴教学的角度来说,音乐教师可以从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同时也在课下采用言传身教的形式,培养优秀的小提琴人才。这种方法可以将小提琴专业的学生与实践世界有效结合起来,增强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能力,同时也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与实效性。

总体来说,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高校小提琴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小提琴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对象特征灵活开展小提琴教学工作、创新小提琴教学方式、提高小提琴教学质量,最终推送出优质而富有潜力的小提琴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惟俭:《小提琴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6年。

[2]赫艳:《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学习迁移观》,《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第52-54页。

[3]周怡杉:《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模式革新初探》,《当代音乐》2019年第1期,第33-34页。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运用方式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信息化初探
谈谈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微视频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小学语文高年级自主预习能力培养
浅谈插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方式
探析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法的应用
高一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