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医学会消化道肿瘤学分会,广东省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
执笔人:张美芬,覃惠英,陶红梅,叶新梅,彭俊生△编写专家组名单(详见本文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具有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都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尤其免疫功能较差者。胃肠道肿瘤患者受其疾病与治疗的影响,更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如何做好患者的感染防控至关重要[1]。本文以国家发布的指南性文件[1-2]结合胃肠道肿瘤临床护理实践,制订新冠肺炎防控下胃肠道肿瘤护理的专家共识。
1.1 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特点 (1)易感性:胃肠道肿瘤患者由于肿瘤本身、手术以及辅助治疗的影响,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机体免疫力多处于低下状态,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危人群。(2)胃肠道症状的相似性,不易鉴别:胃肠道肿瘤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常见胃肠道症状,与新冠肺炎患者的部分症状相似,不易于医护人员鉴别,造成误诊和漏诊[3]。
1.2 新冠肺炎疫情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护理难点 (1)管道及造口护理难度增大:胃肠道肿瘤患者多需行手术治疗,全身麻醉者术中行气管插管,围手术期留置尿管、胃管、腹腔引流管等管道,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需行肠造口术,从而增加了机体与外界的通道,增加了感染机会。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粪-口、气溶胶传播,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上述管道和造口护理时,需加大疫情防控的力度。(2)辅助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护理难度增大:行放射治疗(放疗)的肠道肿瘤患者中,60%~70%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放射性肠炎症状,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4];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药物进行化学治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手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疼痛等,易受冷刺激而诱发和加重。从预防新冠肺炎角度,患者需经常洗手,增加了对其手部的冷刺激。胃肠道肿瘤患者使用某些化疗药(如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阿霉素、多西他赛)、行靶向或免疫治疗过程中,皮疹是常见的不良反应[5]。患者用消毒液洗手时,可加重皮疹程度。以上不良反应均增加了疫情防控期间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护理难度。(3)急症者的感染风险大:胃肠道肿瘤患者可合并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等急症,需行急诊手术救治。此类患者的护理难度增大,患者及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增加。(4)院内聚集度高,感染率增大:胃肠道肿瘤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人员相对聚集,且人员流动范围广。而新冠肺炎发病迅速、传染性强,若防护措施不到位,患者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较高,且易造成聚集性感染。(5)感染风险大,人员心理负担重:疫情期间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医院诊治期间感染或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感染机会增加,医患双方的心理负担加重,需引起高度重视。
2.1 患者的入院评估与筛查 患者入院诊治前,需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入院时提供检测结果。如患者因急诊入院,无法提供核酸检测结果,入院时按照疑似病例进行诊治,安排患者在单间病房,并尽量远离其他病房,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按照普通入院患者诊治。患者入院诊治时,需由医院及或病区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检测并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对伴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或有流行病学史的疑似患者应佩戴口罩、专人陪同,按照指定路线送至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筛查(表1、图1)[6-7]。
表1 患者筛查诊断建议
图1 患者入院评估流程
2.2 患者就诊原则 (1)线上就诊:首选线上咨询;若无紧急情况,建议延迟复查时间;对异地患者,必要时前往当地专科医院;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不良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适度延长治疗间隔周期[8]。(2)预约诊疗:患者(急危重症者除外)均需提前线上预约,报告当前症状、相关疫区疫情接触史并自行监测体温,如有发热需先行前往定点医院,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方可就诊。
3.1 医患双方的疫情感染防护与护理管理
3.1.1 加强院内人员管理 (1)患者管理:就诊患者需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入院,并继续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需先行隔离并接受第2次筛查。门诊患者原则上执行一人一诊室,家属不得进入诊室。使用线上系统办理出入院、缴费等手续;无线上系统的医院,现场办理出入院者需做好防护措施,办理出入院手续的患者或家属需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且与其他人员之间保持至少1 m的距离。住院患者原则上禁止离开病区,因病情、检查需离开病房者经主管医生签字同意方可外出。(2)医务人员管理:严格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第1版)》[9]与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0],采取飞沫传染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同时根据各科各医院具体情况及需求,正确选择、穿戴与更换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表2)。同时,管理人员应注意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合理排班,确保其拥有足够休息时间,提供统一配餐,工作服统一存放、清洗和灭菌,穿脱防护服时避免多人一室,必要时可安排相对隔离的统一居住所[11]。(3)家属管理:疫情防控期间住院病房暂停探视,患者可指定最多1名家属陪伴,住院期间均由同一家属陪伴,无特殊情况不更换陪伴家属,陪护前需检测核酸,阴性方可陪护患者,并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陪伴期间家属在严格防护情况下,无特殊情况不离开病房,可选择医院订餐等便利服务。如必须出入需凭探视卡及身份证出入病区(或按照医院规定出入),且每次外出时间不宜过长。每次重新进入病区需进行体温检测并严格进行手卫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好自我监测。
表2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标准
3.1.2 加强物品及分泌物管理 (1)医用物品管理:①一次性医疗废物:医疗垃圾袋和锐器盒使用双层密闭封装,标明时间、类别及部门,离开污染区前封口并使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均匀喷洒,由专人运送和焚烧。②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等医疗护理器械/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不能保障专人专用,在使用后应将其双层密闭封装并明确标识,由消毒供应中心使用专用密闭回收容器或密闭回收车回收,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顺序单独回收处理;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置入专用回收筐,使用1 000~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擦拭或喷洒。③转运床及手术间:按照“特殊感染手术间处理流程”充分消毒。④所有接触患者的物品: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物品处理,应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废物袋装好并以封条扎紧,外贴“新冠肺炎”醒目标志,单独放置。(2)患者分泌物管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按标准预防原则处理。排泄物应排放至坐便器中并盖上盖子冲掉,造口患者使用过的造口袋按医疗垃圾弃入指定垃圾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可使用浓度20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将其分泌物、呕吐物等放入专门容器收集;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精干粉,按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搅匀[12-13],盖上马桶盖浸泡2 h后冲走,同时马桶及周边区域用75%的酒精擦拭,其中造口患者也可采取保鲜袋收集法,用2层保鲜袋收集粪便,倒入消毒液,丢弃前将袋口扎紧密封完好。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5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然后清洗干净备用[13]。(3)生活物品管理:患者及其家属需单独准备供个人使用的生活物品包括餐具、洗漱用品,每次使用后需经56℃以上的热水或有效氯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清水洗净晾干并单独收纳放置。
3.1.3 加强院内环境管理 (1)门诊管理:预检分诊或分诊台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根据人流量及特点对所有物品进行定时消毒,至少4次/d。人流量大的、特别是接诊过疑似/确诊患者或有疫情流行病学史人员后的诊室应酌情增加消毒频次。消毒范围包括诊室、隔离观察室的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出风口及回风口等可能带有病原体的地方[14]。患者体液、排泄物及使用过的物品均按上文所述物品管理条例进行及时处理。(2)病房管理: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标准进行病区区域划分,尽量安排患者入住单人病房,多人病房内应合理安置病床,床间距至少1 m[15]。同时在病区内设立特殊隔离病房,配备急救设备,用于暂时收治住院期间出现的疑似/重症患者。病区内使用可以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冠状病毒等包膜病毒的消毒剂对环境消毒,至少2次/d,在出现疑似/确诊患者后增加1次全病区的彻底消毒。(3)手术间管理:所有未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均按疑似患者防护标准进行,设立专用手术转运通道,首选负压手术间实施手术,提前检查手术间过滤器工作状态,同时移除与本次手术无关的用品,按手术类型准备所需药品及器械,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耗材,胃肠道肿瘤手术常见的腹腔镜手术需采用封闭的气压吸引装置,严密防护气溶胶播散[16]。术后,关闭层流和通风系统,使用0.5%过氧乙酸按照20~30 mL/m3的用量进行喷雾消毒,密闭1~2 h,再在手术间密闭情况下开启层流和通风2 h以上。地面用有效氯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 min。同一手术室若安排接台手术,消毒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0 min[17]。
3.2 营养支持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并根据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和风险筛查[18]。有风险者需行早期营养支持,根据循序渐进的五阶梯营养不良治疗原则,首先选择营养教育(第一阶梯),然后依次向上晋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外营养、全肠外营养。
3.2.1 膳食及营养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能量充足:谷薯类食物250~400 g;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推荐摄入能量20~35 kcal/(kg·d),蛋白质1.0~1.5 g/(kg·d),至少保持50%来自优质蛋白质;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5%~30%。疫情流行期间均衡饮食、不建议节食和减重。(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 g以上,水果每天200~350 g,多选深色蔬果。(3)饮食清淡,控油盐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选用原味蒸、煮、炖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摄入。(4)适量吃水产品、禽肉、蛋和畜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禁食野生动物。(5)饮水量充足:每天1 500~2 000 mL,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6)补充营养素: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等。
3.2.2 人工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无法摄入推荐摄入量60%以上的患者,可行人工营养。(1)如食物未能达到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菅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无法正常经口进食者,可选择管饲和静脉途径补充营养。(2)进食和肠内营养补充不足的情况下,需采用肠外营养以满足营养需求。(3)当下一阶梯的营养支持不能满足60%的营养目标需求量3~5 d(重症患者2~3 d)时,需选择上一阶梯。(4)当肠内营养可以满足50%的营养目标需求时,可逐渐减少、停止肠外营养,同时加强肠内营养;当膳食可以满足50%肠内营养需求时,可逐步减少、停止肠内营养。
3.2.3 辅助治疗(放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 (1)减少外地患者的就诊次数:推荐外地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必要时采取远程医疗。按时进行输液港或PICC维护,避免增加导管堵塞的风险,尽量在当地医院进行。(2)合理安排就诊时间: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患者,可先行电话或网上咨询医生需否调整治疗方案与就诊时间。如患者因病情变化需急诊入院,未有核酸检测结果前原则上不进行相关治疗,确认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入院治疗。(3)胃肠道反应不良的护理:胃肠道反应是化疗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泻等。因此,要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在化疗前后的1~2 h避免进食,避免不必要的呕吐反应,少食多餐,每天可进餐5~6次,做好口腔清洁。如果患者有腹泻症状,建议患者穿纸尿裤,避免粪便污染,并做好肛周护理,预防失禁性皮炎的发生。(4)发热评估与护理: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因肿瘤消耗大、感染、骨髓抑制等均可引起发热。因此患者每天至少进行1次体温测量,若体温<37.3℃,且无其他明显症状,可戴口罩在家自我隔离观察,鼓励患者多饮水;若体温≥37.3℃,且合并干咳、乏力等表现时,需引起警惕,应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在线咨询,之后根据建议前往发热门诊或在家自我隔离。住院患者若体温≥37.3℃,需立即报告主管医生进行评估,必要时先转送至单人病房进行隔离筛查。(5)患者的手卫生:胃肠道患者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要加强手卫生的管理。患者手部有等肉眼可见的体液污染时,用肥皂(皂液)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若患者化疗方案中有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引起神经毒性的药物,宜用温水洗手;扶行楼梯、按电梯及门铃时需做好手的保护,外出时带手套保护双手,减少洗手次数,避免冷刺激。对行靶向或免疫治疗引起的手部皮疹,可使用防过敏免洗手消毒剂进行双手消毒,减少消毒剂对手部的刺激,以免加重皮疹。
3.2.4 围手术期的护理 疫情期间应控制手术数量,非急诊手术适当延后择期进行。有急诊手术指征(如剧烈腹痛、肿瘤破裂或消化道穿孔、梗阻等)的患者,手术应以解决急症问题为目的,待疫情控制后再进行择期二次手术。
3.2.4.1 术前护理 (1)标本采集与常规检查:术前除需常规检查血生化、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外,疫情期间,非急诊手术者还应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上项目的时效为7 d,以报告时间至入院时间为准。急诊手术者若术前未采集呼吸道标本,可在急诊手术时采集送检。收集、运输和处理临床标本的医护人员均应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合格并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处理,穿戴二级或三级防护用品,最大限度降低暴露于病原体的可能性[19]。(2)营养支持:术前应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输白蛋白等,以提高其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性。(3)胃肠道、阴道准备:在进行洗胃、导泻、灌肠等胃肠道准备及阴道冲洗时,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即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黏膜和非完整的皮肤中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4)肠造口定位:对需要进行肠造口术的患者,遵循造口定位原则,尽量选择患者能够看清、自行护理的位置,腹部应有足够平坦的位置粘贴造口袋,避开瘢痕、皮肤凹陷、褶皱、肋骨、髂骨处,防止发生渗漏,增加粪-口传播的风险。
3.2.4.2 术中护理 (1)医护人员的防护:对于疫情非严重区域暂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医护人员采取二级或三级防护[9]。术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使用防刺伤针,无接触式传递锐利器械,避免职业暴露。术中污染废物由器械护士集中收在一次性无菌垃圾袋中,不可随意向台下丢弃,以防血液污染地面。护士术中应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动作准确轻柔,切忌忙中出错。术中标本用双层密封标本袋,转运箱密闭转运。(2)患者防护:非全麻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全麻患者应在气管插管与呼吸回路之间放置一次性过滤器,以减少对呼吸回路的污染,术后按规范消毒麻醉机。
3.2.4.3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术后出现发热的患者需高度警惕,必须根据其症状体征、血常规检测尤其淋巴细胞计数、炎症指标变化及影像学检查与癌因性及手术所致发热进行鉴别。对于术后咳嗽并伴有发热者,应按疑似新冠肺炎的标准进行隔离,并进行肺部CT筛查[20]。(2)活动与休息:指导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鼓励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的发生,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3)营养支持:术后胃肠减压期间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输白蛋白或全血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根据患者外科恢复情况逐步开始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4)管道护理:胃肠道肿瘤患者常见的管道包括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等。护理人员在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管道护理时,可能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及分级防护原则。(5)雾化吸入:在为患者实施雾化治疗操作时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及飞沫,护理人员应做好隔离防护,遵循以下操作要点,有效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①一般不建议通过雾化吸入途径给药,以防气溶胶的产生和聚集;②不具备负压病区条件又必须进行雾化吸入时,需使用面罩进行雾化,开窗通风;不能通风者在每次雾化后,在2次/d室内循环风消毒的基础上,追加循环风消毒和房间内物体表面清洁消毒;③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需雾化吸入治疗的,应使用螺纹T型雾化装置,串联于呼吸机管路和面罩间;④必须进行雾化吸入的患者需在单间进行雾化。(6)并发症护理:疫情期间应谨防接触性传播,预防切口感染。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必要时需及时进行引流处理;有肠造口的患者腹壁切口可使用湿性敷料保护创面(如水胶体敷料等),及时更换造口袋及浸湿的敷料,避免从肠造口流出的排泄物污染腹壁切口;患者出现术后胃出血等并发症而发生呕吐时,对呕吐物的处理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做好二级及以上防护。如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需行紧急内镜下止血,需采取三级防护进行操作。(7)患者转运: ①转运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时应做好对患者的防护,为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术大单覆盖全身;②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院内转运除做好患者的防护与隔离外,还应注意:安排专人提前疏通转运通道;使用专用手术转运车床,挂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标识牌;尽量减少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滞留,由病房转运至手术室时使用专用电梯,转运后电梯及密闭通道及时进行消毒;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做好二级防护。(8)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避免交叉感染。
3.2.5 造口患者的护理 (1)造口护理:①提醒患者及家属清理粪便及更换造口袋前后需进行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②建议患者及家属清理粪便及更换造口袋前戴一次性薄膜或橡胶手套,全程带好口罩;③操作结束后,清理粪便及更换造口袋的场所,应打开窗户通风;④做好粪便及使用后造口袋的处理;⑤造口术后患者需根据医生要求复诊,观察造口、伤口换药拆线等。(2)运动与休息:指导患者避免做增加腹压的运动,例如搬提重物、咳嗽打喷嚏等,以防造口脱垂及造口旁疝等并发症。(3)造口自我护理:①疫情期间,建议患者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向造口治疗师进行咨询,行造口自我护理。对已有造口护理用品但不熟悉产品使用方法的患者及家属,造口治疗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指导;患者发现造口及皮肤异常时,可建议患者通过微信、图片、视频向造口治疗师咨询;如发现患者情况严重,应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②造口患者需要购买造口袋、护肤粉、皮肤保护膜、防漏贴环等造口护理用品时,可以邮购为主,减少患者来院购买次数。造口治疗师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患者每次开具的造口用品量,以减少患者到医院就诊次数。
3.2.6 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 (1)入院宣教:可利用口头宣教、展板提示、电视宣教、网络平台宣教、宣传资料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新冠肺炎预防的知识宣教,指导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洗手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2)陪护制度:住院期间,患者及家属必须严格佩戴口罩,避免或减少家属探视,每一例患者固定一位陪护人员,且不能外出;住院期间避免在病区内走动,减少与其他患者及家属的交流。(3)自身防护:住院期间在接触过呼吸道分泌物、接触病房公共区域后、饭前便后、陪护人员清理患者衣物及脏物后必须洗手;勤洗脸、勤更换衣物,保证病房开窗通风。出院后,严禁去疫情暴露的地区以及人流密集的地区;特殊情况需要外出时,尽量乘坐私家车,正确地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清洁与防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环境的消毒工作。(4)每天需按时监测体温:若体温≥37.3℃,或有其他呼吸道症状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5)活动与休息:注意保证充足的休息;选择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等,每天1~2次,每次30 min以上,尽量选择在家中进行,避免外出。(6)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嘱其陪护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告知其本院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及地点;每天2次测量家属体温并登记;做好陪人等待区域的消毒防控,尤其是门把手、楼道护栏等细节点。
3.2.7 心理干预 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21],应密切关注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干预。
3.2.7.1 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 (1)积极控制躯体症状,缓解心理痛苦:患者的心理痛苦常源自躯体症状的不能有效控制,对罹患感染的恐惧。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患者的身心症状与恐惧。(2)正确提供信息,稳定患者情绪:倾听并理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尤其手术患者,及时安抚其紧张焦虑情绪。结合患者病情与需求,提供所需的信息与帮助。如发热症状可能是化疗后出现的反应性发热,切勿过度恐慌。(3)保持环境适宜,促进舒适:与家属密切配合,创造舒适的病房和居家环境,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加强心理疏导,教会患者心理放松方法,如冥想、倾诉、深呼吸、转移注意力、适当运动等。(4)提供心理咨询热线,指导心理调适:可开设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引导患者选择科学权威的信息渠道,积极寻求支持系统等。(5)患者家属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家属积极沟通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与精神支持,以减轻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
3.2.7.2 医护人员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不仅要面临发生新冠肺炎感染的高风险,还承受防护经验不足、物资缺乏的压力,担忧亲人和不被外界理解的苦楚,因此常会产生恐惧、焦虑、无助和职业倦怠等不良情绪。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院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加强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其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和防护措施;提供足够的防护装备;组建心理咨询部门,时刻关注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2)相互激励,克服恐惧:鼓励医护人员应与家人沟通,获取家人的支持安慰,同时与同事相互鼓励、肯定,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共同面对困难,减少孤独感和恐惧感。(3)劳逸结合,规律饮食:院方应合理排班,保证每天睡眠时间在7 h以上,避免过度劳累;规律饮食,多饮水,增强体质。(4)学会放松,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行呼吸放松训练,使身心放松;适当运动,可做些舒展、拉伸、压腿动作;与家人朋友倾诉,合理宣泄情绪。
虽然国内新冠肺炎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已出现输入病例,所以我们还是应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识。本共识结合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总体要求和胃肠道肿瘤护理特点,特制定了胃肠道肿瘤护理过程中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谨希望以此为临床护理人员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