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容
(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神经外科,江苏 常州 213300)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外伤,多由于暴力击打头部引起,患者伤后由于脑组织及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颅脑外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营养的摄入,还可引起误吸和呛咳,严重者甚至可诱发肺部感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大,极易引起患者发生误吸和呛咳,而长期鼻饲喂养不仅可造成舌、腭部及咽部肌肉废用性萎缩,还可造成患者残余吞咽功能的退化。糊状食物有一定的粘性,且食物密度均一,通过咽部时不易残留于黏膜表面,可降低误吸及呛咳的发生,利于吞咽[2]。婴儿米粉是婴儿主要的辅食之一,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用水调至糊状,购买方便且价格低廉。本文使用婴儿米粉将流质调至糊状再供颅脑外伤吞咽障碍的患者食用,有效预防并减少了误吸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合并吞咽困难患者81例,将住院号编号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纳入标准为:(1)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诊断证实;(2)病情稳定且意识清楚;(3)排除因口腔、咽喉或食管病变造成的吞咽障碍;(3)排除入院即存在吸入性肺炎者;(4)洼田饮水试验Ⅱ~Ⅳ级;(5)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
性别、病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
对照组正常进食流质饮食,试验组则使用婴儿米粉将流质调至糊状再进食,方法如下:(1)选择亨氏婴儿营养米粉4~6平匙加入90ml温水中,4平匙可调成蛋羹状,6平匙可调成布丁状,可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调成合适的黏稠度。(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可在床上置一小桌,躯干直立或俯靠于小桌上,头颈部稍前倾;或取半卧位30~60°。患者进食时保持安静,勿谈笑或刺激患者。进食后保持原体位30min,避免翻身、吸痰、叩背等操作。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一旦发生呛咳或误吸,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进食一周内的误吸的发生情况,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吞咽情况。
1.3.1 洼田饮水试验[3]
观察患者取端坐位并在5s内饮下30ml温水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能顺利一次性咽下为Ⅰ级;分两次咽下且无呛咳为Ⅱ级;一次性咽下但有呛咳为Ⅲ级;分两次以上咽下且有呛咳为Ⅳ级;频繁呛咳无法完成试验为Ⅴ级。
双人将全部数据核对后输入SPA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两组患者进食一周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误吸情况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进食婴儿米粉调配的流质一周内误吸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及误吸情况的比较
因延髓吞咽神经受损,颅脑外伤患者可发生吞咽反射运动紊乱,不仅造成患者进食困难、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还可引起呛咳、误吸及吸入性肺炎,严重者还可导致窒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报道显示[4]: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流质时误吸的发生率高达93%。因液体的流动性最大,极易引起患者呛咳和误吸。如在液体内加入适量的凝固剂,使流质变成糊状,不仅可降低呛咳及误吸的发生,还可减少鼻饲是应用,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食物凝固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食物增稠剂,主要成分是糖类,不含有蛋白质及脂肪,且国内并无厂家生产,患者需在网上购买,价格较贵且不方便。婴儿米粉是婴儿常用辅食之一,由大米为主要原料,添加蔬菜、肉、蛋、奶、水果等,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营养丰富,不同比例的婴儿米粉可将流质调成不同黏稠度的糊状食物,其中的营养物质还有一定的营养支持作用,且价格低廉,购买方便。
综上所述,本文使用婴儿米粉将流质调至糊状再供颅脑外伤吞咽障碍的患者食用,有效预防并减少了误吸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进食安全,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