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精神分裂症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疾病,以行为、情感、思维等多方面障碍为主要表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药物是首选的一种方法,虽然可以减轻患者症状,但是患者往往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伤和病态行为,不仅影响患者康复,还不利于患者回归社会[1]。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20-68岁,平均(43.2±9.3)岁,病程1-5年,平均(2.7±1.1)年,疾病类型:12例为紧张型、20例为偏执型、13例未定型;观察组年龄22-69岁,平均(43.4±9.5)岁,病程1-6年,平均(2.8±1.2)年,疾病类型:13例为紧张型、21例为偏执型、11例未定型。两组的病程。年龄等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按照医嘱要求服药,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并且给予患者病房护理,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再运用阅读疗法,包括以下几点:①合理选择书籍。康复治疗师要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心理问题以及行为特点作为基本依据,再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杂志、书籍,比如优美的散文、情节生动的故事等;②阅读方法。主要为集体阅读和自由阅读,30-40min/次,每天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周组织患者进行1次集体阅读,完成阅读后,指导患者进行讨论,患者将自己阅读的内容作为依据,陈述相关内容或发表自己看法,并且引导患者积极发言,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康复治疗师要进行引申和指导,并且每次结束阅读后,鼓励患者写故事结尾或读书体会,有助于激发患者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角色扮演和阅读分享。每2周组织患者参加1次阅读分享,指导患者向病友分享阅读的优美词句或有趣故事,对患者的思维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同时,定期组织患者进行角色扮演,即在阅读材料中选择某一段情节或某一角色进行表演,使患者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加深,使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增强,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表扬患者的正性行为和细小进步,使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
运用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包括3个因子,分别是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和交往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社会功能呈正比关系。同时,运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包括精神病症状、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以及激惹几个方面,除积极因素与得分呈正比外,其余均呈反比关系。
本次数据由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消极因素、精神病症状以及激惹评分12.09±3.45分、2.01±0.67分、10.44±3.66分低于对照组35.02±4.11分、2.78±1.44分、12.89±1.57分,且总积极因素评分55.78±4.89分高于38.67±4.11分,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
观察组的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和交往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总分9.45±3.17分、11.78±3.25分、10.09±1.56分、30.78±7.35分均高于对照组5.21±1.78分、4.78±2.45分、7.45±2.33分、20.11±5.46分(P<0.05)。
精神分裂症作为慢性迁延性的一种疾病,往往合并社会功能缺陷,再加上住院时间长,患者孤僻离群、兴趣减少,使得一般生活标准和个人修饰明显退化,从而降低生活质量[2]。阅读疗法主要指的是通过患者、阅读媒体以及治疗者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来对患者错误认知进行纠正,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促进疾病康复。在阅读疗法中,每天指导患者阅读相应的书籍,使患者通过领悟和感悟书籍知识,使认知水平提高,正确理解自身健康问题,从而使认知功能得到改善。同时,阅读也是增进理解和交流的一个过程,通过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康复治疗师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积累治疗经验,使其对疾病的疑虑消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恢复社会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阅读作为一种心理体验,患者通过与书本上的内容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可以使情感活动更加丰富,使患者的孤独感减轻,满足和充实精神世界,消除自卑感和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在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运用阅读疗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有助于患者更好回归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