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琴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在临床医学中,微创手术作为一种风险低、创伤小、痊愈快的手术方法已经广泛用于肝胆胰疾病的治疗中。在ERCP技术的基础上,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能够有效引流患者胆汁,治疗胆道梗阻,对于患者的胆道引流退黄减压有较大的帮助[1]。但是患者往往由于受到一定的手术创伤与术后引流管留置的影响,生理与心理上均存在一定的不适,影响后期康复效果,而且往往由于患者耐受度的不同,对于生理心理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2]。本文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ERCP胆道取石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患者的影响,现取得较好结果,详细数据如下: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ERCP胆道取石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中男女各25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8.5±4.2)岁;对照组中男女各25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7.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组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表决通过。
为对照组50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对于患者引流管中引流的物质进行观察,对于其量与性状的改变要及时进行记录与汇报;②对于患者心理与生理状况进行观察与疏导,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为研究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性格、心理需求与护理需求;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差别对待,及时调整引流管位置,积极与患者沟通,争取让患者保持最大程度的舒适感;③对于患者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讲解引流管的重要性以及引流原理;④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要进行细化分析,了解患者焦虑的点,予以针对性疏导,在疏导过程中语气要尽量温和,语气要平和等。
在护理结束后,对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于患者满意度与负面情绪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组例数×100%。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总分为100分,得分≥80分为满意,其余为不满意。总有满意度=满意例数/组例数×100%。患者负面情绪采用我院自制的负面情绪水平表进行测试,总分为20分,得分越高,负面情绪水平越低。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共发出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负面情绪水平与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满意度与负面情绪水平比较(n,%)
伴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提升,ERCP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率也在不断上升,对于该类型手术的护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于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患者而言,此类手术后病患由于术后留置引流管的不适易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负面情绪,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较大,也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恢复效果与治疗效果,同时也容易引起患者治疗配合程度下降,甚至导致留置引流管脱落或松动,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3]。
个性化护理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心理学整体模式进行全面考量,也是针对不同个体特有的个性特征进行护理。将“个性化”的理念与传统护理相融合,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与解决。在患者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针对心理与生理进行区别化照顾,树立患者的治愈信心,也让患者感受到真正的重视与尊重,拉近护患关系的同时,建立信赖感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治疗的效果与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ERCP胆道取石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患者而言,采用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水平,改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